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陆战尖兵征战国际竞赛勇夺金 武装泅渡等项目齐上阵

2017年04月12日14:03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队员们正在进行武装泅渡。程烨摄

4月8日晚,西部战区陆军某旅官兵整齐列队营区主干道两侧,热烈欢迎着他们的战友——从巴基斯坦陆军“团队精神”国际竞赛上夺得金牌的8名陆战尖兵。

按照竞赛规则,此次出征的中国参赛队由1名上尉军官、2名士官、5名士兵组成,8个人分别担任指挥官、机枪手、步枪手、无线电操作手、卫生员等角色。他们在3天2夜的时间内不眠不休,完成夜间侦察、遭遇伏击、呼叫炮火支援、躲避军犬、抵近侦察、定位导航、武装泅渡等31个关于小组战术的高强度训练课目。

一场战斗中,带什么战斗装具是个闹心的事情,带多了行进慢耽误时间,带少了不够用影响作战。而竞赛规则中只是简单规定:每个参赛队必须携带不少于200千克的物资。

为了更便于实施战斗任务,他们将携带的物资总量定在了289千克上,每名队员身上分别背负着36-37千克的物资,比其他参赛队队员足足多了10多千克。

“和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一样,竞赛计划也一直赶不上变化来得快。”刘近回忆说,竞赛期间,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下一个竞赛项目是什么,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展开更是说不清楚。

比赛开始前一天,按照主办方计划,将由2名裁判带着中国参赛队员勘察场地。车辆行进了近20分钟,队员们想象中的山岳丛林没有出现,一座训练中心却横在他们眼前。

一下车,裁判就要求卢志强等3名队员执行炮火呼叫打击任务。从裁判的神态中,队员们明白,竞赛已经开始了。

一间空旷的房间内,大屏幕上投放着一张图片,交到他们手上的只有一份概略地图和简单的绘图工具。

地图绘制简易,地形地物标示和国内也不相同,加上只是对着屏幕观察,没有到现地识别目标,卢志强急出了一身汗。他一边和队友详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反复在地图上对照比较,一边在勾画判定方位、距离等打击要素。

短短十几分钟后,他们不单将目标性质、坐标、距离等诸元输入了评判系统,还将炮兵计算、目标种类和使用弹药等情况一并上报给了裁判。

面对战场上各种复杂的环境,士兵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随机课目竞赛时,裁判要求中国参赛队副组长马峰扮演“伤员”,其他队员利用一个长约150米,直径70公分左右的地下管道将“伤员”转移至救护所内。

这个狭长的管道从入口处看去,只有前方出口的地方有一丝的光亮,前面行进的队员一进去,管道内立马漆黑一片。除了视线差,管道内阴暗潮湿的环境也让人无时不担心着毒蛇出现,队员们只能一点点摸索着向前爬行。

马峰告诉笔者,自从进入管道那一刻起,他感觉自己真的成了“伤员”,幽闭、黑暗、缺氧,加上管道内情况不明,一阵接着一阵的恐惧感袭遍了全身,腿脚也使不上一点力气,完全靠着队友的拖拽在前进。一百多米的距离,仿佛永远也到不了头。不知道过了多久,前面的队员出了管道口,洞口微弱的光线才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竞赛最后一天的第一个课目是10千米急行军,参赛队需全副武装,用担架运送1名60千克重的模拟伤员在高地起伏的山地中越野,80分钟内完成将获得满分。每间隔半小时一个参赛队开始行军,中国队是第3个出场的队伍。

最开始的路程是一段持续的上坡,中国队一开始就跑起来。巴基斯坦裁判连摆手:“NO!NO!”原来,所有的参赛队面对上坡路都是走着上。“为了取得好成绩,必须跑起来,跑起来就不能停!”队长刘近给组员们下了死命令。

经过2天2夜的连贯竞赛,大家又饿又累又困,体能、意志都到了极限。可一想到出国就代表着中国军队,又感觉身上涌动着无限的力量。一路奔跑,在快接近终点时居然超过了前面早半小时开始的外国队伍。

为了祖国,拼了!大家甩开步子,以冲锋的姿态通过了终点。76分钟!成为这次竞赛所有队伍中的第一名。巴基斯坦裁判伸出了大拇指,连声说:“Chinese good!China Professional”(孙利波、马振)

(责编:邱越、张玉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