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参加“蓝盾-17”演习首期比武 竞赛侧记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4月11日上午,西北大漠雪后初霁。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演兵场,位于阵地中部位置的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一片欢腾。
经过20天的激烈角逐,该营终于如愿捧得代表地空导弹兵训练领域至高荣誉的首座“金盾牌”奖杯。
营长邱连龙手捧这座沉甸甸的“金盾牌”奖杯,感慨万千,夺金征途历历在目……
首个课目比武就含金量十足。
特种车辆驾驶考核以紧急行军通过复杂道路为战术背景,对这支“车轮子上的部队”而言,意义特殊。特种车辆驾驶员王一驾驶着十米多长的兵器车,轰一脚大油门,车辆咆哮着冲入考核场。
冰雪消融后的戈壁滩泥泞不堪,无疑让考场更难更险。9个课目王一用时仅5分1秒,帮助团队高分胜出。
“嗒嗒嗒……”轻武器射击赛场,该营所在团随机抽取数十名官兵组成多个战斗班,武装冲刺1公里后占领阵地,持轻武器快速射击,以满分成绩摘得单项第一。虽然该团首家出场不占优势,但战斗班综合成绩大部分时间处于领先。不料地导某旅奋起直追、暗暗较劲,最终该团以3环的微弱优势胜出。
一路拼杀一路难。当旅团指挥模拟抗击考核时,该团成绩已跃居榜首,成为各队追赶的目标。
警报骤响,“敌机”多批多架来袭。作战指挥车上,团长刘志平密切监视导弹营战斗准备进程,几名指挥军官调出十几组画面和数据。
“识别我机×批,敌机×批,低空近距离目标×批!”“制导雷达开天线!”“发射!”……屏幕上,一个个“三角”和“圆圈”相继遭遇。
导演部评判:几十批“敌机”全部消灭,无一失误,满分!
团长刘志平介绍,他们为优化一段流程、完善一个动作,不惜反复演练成百上千次。同时,与各参赛队相互交流、发现短板,深度挖掘人与装备的最大潜能。
4月10日,比武进入白热化,当晚夜战结果将决出四强。
20时,在未知、干扰条件下“敌机”多方向、多批次、多高层、小间隔连续进袭。
半个小时后抗击结束,部队灯火管制,紧急机动到数百公里外的靶场设伏,一刻钟后,某型靶弹来袭。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某型车载系统突然罢工,工程师刘永临危不乱,10分钟排除故障。孰料,雷达转入战斗状态时,一个电源模块又出现故障且不可清除。截获军官伊兴明顶上去,及时找准故障原因,1分钟完成插件更换。这两起故障,好险!
“险中求胜的背后,是不断壮大的人才方阵!”刘团长告诉记者,20多年的接力,该团已形成了今天的“团有专家、营有骨干、连有后备人才”的大好局面。
次日凌晨,导演部的通报让该营喜忧参半。喜的是预赛总成绩第二,顺利晋级前四,将与装备精良的高手展开巅峰对决;忧的是与第一名相差2.7分的成绩,对决赛仍有影响。决赛若打成平手,将根据预赛成绩确定胜利者。
战场无亚军,誓夺“金盾牌”。该营党委紧急召开作战部署会,经过战勤人员激烈讨论后,定下射击决心方案。
半决赛开始,规则是两两PK,二打一,即两个单位同时抢打一批目标,先中者胜。
指控舱内,营长邱连龙刚接到作战指挥车指示的目标信息,耳边就突然传来“轰”一声巨响,不由得心里一沉——
对手已先于他们发射导弹!
舱内的战勤人员心里明白,对手的雷达性能更先进,导弹飞得更快,抢打的速度更快!
“按既定方案组织抗击!”团长刘志平的声音果断而沉稳,让大家心神立聚。
“发现目标!”探测军官李涛大声报告。荧屏上,出现一条短线。截获军官伊兴明校对游标、摇动手轮,快速锁定目标。
“发射!”导弹直刺苍穹。
“命中!”稍后,导调部又传来对手导弹“脱靶量不合格”的消息,对手的失误把他们送进总决赛。
决赛的对手是东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这支部队以善学、能战闻名。
巅峰对决,各有绝招。鹿死谁手,殊难预料。
最后一个课目开始了:复杂电磁环境下,同等位置条件下抢打4批目标,以击落更多更高价值目标者胜!
10时许,指挥员下达“发射装置人员撤离”命令,指控舱内空气骤然紧张起来。
目标从多个方向来袭,对手又一次抢先发射导弹!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该营战勤人员异常沉稳。“发现目标,方位××,高度××”“稳定跟踪!”“发射!”
指挥车内键盘声、口令声不绝于耳,车外一条条“火龙”腾空而起,拖着华丽的弧线直扑目标。大家屏住呼吸、盯着显示屏,雷达显示,该营两发导弹精确命中目标,指挥车内外一阵欢呼声。
(时晓磊、田凡新、张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