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热点>>小故事集

“1分钟工作圈”去冗挖潜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修理厂精细化管理提高保障质效侧记

2017年05月02日13:49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三月江南,草长莺飞。一架战机停放在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修理厂厂房,进行定期检修。

记下通信实验室检测出的可疑数值,步行46秒,电子员杨方虎来到维修调度室,打开专业电脑,研究问题的诱因。

设备离位检测是定期检修的一个例行动作。从借用工具到拆卸机件,从检测性能到查询资料,杨方虎数易工作场所,每次转移时间都不过1分钟。这得益于该团修理厂建立的“1分钟定检工作圈”。

随着改革的推进,该团列装机型、数量逐渐增多,定检呈现多机排队进厂、首尾时间卡得紧的特点,不同级别定检任务常交织进行。对此,他们抓住趋势变化,立足最大强度超前谋划,依据维修场所安全规定,整合完善定检场所功能设置,建立了“1分钟工作圈”。

置身“圈内”,只见工作间环抱飞机而设,拉近人与飞机的距离。维修调度、设备检测、电焊白铁、查询文件等经常性工作场所,均布设在步行1分钟范围内,减少多楼层搬运机件、跨区域借还物件等中间环节。针对机型多、资料体系庞大的实际,他们整合维护资料,建立电子文档链接,为各个专业配备业务电脑,提高查询学习效率。

笔者在现场看到,不一会儿,杨方虎研究判定,电台某项性能指标已下降至正常值的下限。如继续使用,可能出现通信中断现象。电子队长复查后,决定更换机件,排除隐性故障。

等待航材部门新件的间隙,杨方虎从质控室借出故障电台履历本,填写机件拆卸记录。他告诉笔者,“1分钟工作圈”组建前,质控室设在三楼,每次上下楼都要走50多级台阶,浪费了不少时间。

不久,新电台抵达机翼下,杨方虎翻阅履历本,确认各类信息要素齐全。擦净外观,准备装机。抹布经多次清洗、长期摩擦,已呈蓝灰色,更换抹布是这次定检的一项内容。

不一会儿,新电台稳“坐”尾舱固定支架。通电检查还得等一会儿,杨方虎打定主意,先给新抹布缝制编号。

推开朱红铁门,雕刻缝纫室一排设备倚墙而立,数控雕刻机针头正发出“滋滋”声,碎屑从塑料工具盒表面冒出,凹陷出一串清晰的编号。

从杨方虎手中接过派工单,修理员展开空白抹布,安装绣花压脚,选择花样。针头密集下刺,一针一线,勒紧一孔一眼,鲜红的编号飞上蓝色抹布。绣制一块抹布编号,秒针仅转了大半圈。

“5分钟后,各专业开始通电!”定检值班员指令一下达,各专业争分夺秒进行通电准备工作。此时,杨方虎已坐在通信机柜旁,等待测试新电台性能。

看来,“1分钟定检工作圈”不是人为求快,而是去冗挖潜,不仅拉近了人机的距离,还提高了战鹰体检维护的效率。

(颜丙松)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