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热点>>小故事集

云端上的测绘

2017年05月02日13:51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那年4月的一天,华北上空,天气晴好、万里无云。一架装载着先进激光相机的银色飞机宛如织布机上的梭子,在空中来往飞行,航线下方,一个个精确的地理信息被记录下来。这是一支专门从事大地航空测量的部队正在执行某重要项目选址航测任务。

组建几十年来,该部秉承“忠诚、担当、精准、奉献、慎独”的航测精神,翱翔蓝天,航程一亿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飞行2500多圈。他们驾机为犁,从天山南北到东海之滨,从辽阔陆地到浩瀚海洋,耕耘蓝天、勇闯禁区,飞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创下了一个个奇迹和第一,绘制出一幅幅神州“蓝图”。

传承:测绘祖国版图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在航测领域几乎一片空白,美丽的神州大地上有大片的无图区,新中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迫切需要地形资料和地貌图。1954年5月,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这支队伍诞生了……”该部史馆里,刚刚毕业分配的新干部认真聆听着讲解员劳永军的讲述,在一张飞越雪山的旧照片前久久驻足,年轻的脸上写满崇敬和神往……

1974年9月,部队接到航测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任务,时任部队长陈杰率领96人的小分队,驾驶苏制“伊尔—18”型飞机,飞赴西藏贡嘎机场,向地球之巅发起挑战。

飞越珠峰,极度稀薄的空气密度极易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况且飞机已服役10年,一旦出现故障或遇特殊情况,将完全失去有效处置的高度。连西方航空大国的专家都以飞机性能达不到要求为理由,从未涉足过珠峰上空。

“一定要把外国人计算出来的珠峰8882米的高度,在中国航测兵手中重新测定,且不被世人怀疑。”为减轻飞机重量,陈杰下令卸掉飞机上一切不必要设备。5000米……7000米……9000米……发动机高声地嘶吼着,陈杰冷静地蹬舵操杆驾驶飞机艰难爬升,银色的山顶终于映入眼帘。

“珠峰,你好!”按捺住内心的激动,陈杰果断下令飞越珠峰,照相员甘启楠准确捕捉下瞬息闪现的珠峰数据!经过数月航测,神秘珠峰上圣洁深邃的天空被航测兵整整梳理了12遍,最终获得了8848.13米的准确数字。

4个月的“禁区飞行”对陈杰来说好似过了10年,他病倒了,体重下降7公斤,离开部队那天,陈杰悄悄来到机场,抚摸着亲爱的战鹰,留下了惜别的泪水。他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然而他带领航测官兵首次开创人类航测珠峰的准确数据记录永远刻在“雄鸡版图”。

航测兵的忠诚,不只是在艰巨任务关头不惧生死,更灌注在日月经年的不变“军魂”。行走在部队营区,办公楼上“祖国高于一切”六个大字赫然夺目,政委张澄宇说:“这是我们航测人对祖国的庄严承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航测官兵的忠诚始终没有变,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坚守本心,把这份朴素的情怀一代代传承下来。

精确:追求分毫不差

炎炎夏日,机场地表温度早已突破50℃。航测机上机组人员和测绘局专家一道正在对一架即将执行边境航测任务的飞机进行设备调试。高级工程师施全芝抹了一把汗水,头也不抬地说:“这里进行的每一项调试,都是为了确保精准无误,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标准。” 边境测量直接关系国家主权利益,“空中错一厘,地面差数里”,每一点失误都可能使祖国失去一片森林、一条河流。

副部队长姬有明领命出征。一天,飞机正沿着航线实施航测作业,突然前方出现大团乌云,如果云遮挡镜头并被影投向地面,将严重影响拍摄照片质量。经验丰富的老领航员侯克勤迅速判明云团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姬有明操纵飞机迅速调转机头开启摄影机。当云团的阴影压住最后一条航线时,整个线段的航测刚好结束。

他们多次执行边境航测任务,以实际行动维护了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

祖国的利益延伸到哪里,航测飞机就飞到哪里。南海深处,天高云淡,一条笔直的跑道贯穿岛礁一隅,那年6月,分队进驻某南部机场。

这里酷暑难耐,海上空气盐分大,对飞机机件腐蚀严重。再加上海上天气多变、空中气流不稳,长期海上飞行容易出现错觉挑战。为了保障任务完成,地勤人员顶着烈日加班加点,飞行人员针对飞行航线、空中协同、特情处置所有要素一遍遍演练研究,确保飞机准确沿航测参数飞行。

数月的艰苦航测,每个人都被晒得皮肤黝黑,身体也消瘦了很多,但令大家兴奋的是,测绘出了精确的数据。

他们还以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多次对首都进行航测,顺利完成了奥运会场馆选址、城市建设规划等航测任务。

在60多年航测历程中,航测官兵始终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标准和特别能吃苦的奉献精神,驾驭战鹰在广袤疆域上,精准航行,精心丈量,为国家准确勘定国家版图提供了准确翔实的数据资料。

宗旨:人民利益为上

深夜,飞行准备室灯火通明,部队长吴静华与机组人员围坐在航图前,正在一条条梳理飞赴华中、华南几个重灾区的航测路线。他说:“灾区就是战场,灾民就是亲人,一旦上级一声令下,我们随时拉得出、上得去。”

灾害往往伴随的是交通中断、联络丧失,只有尽快打通空中走廊,才能为救灾提供紧要的一手资料。

2010年8月7日深夜,山石飞落,江水梗阻,甘肃舟曲县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突如其来的灾难让甘南小城几乎覆灭。水陆交通中断,灾情难以掌握,救灾推进困难重重。

次日12时15分,刘庆机组接到航测舟曲的命令后随即启动应急预案,13时零1分,飞机紧急升空奔赴灾区。40分钟后,飞机抵达舟曲灾区空域,然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厚厚的积云,黑压压盖满了天空。

山区飞行安全高度至少要高于山头600米,而此时飞行区域的山高都在4600米左右,如果把飞机飞到5200米的高度势必要钻到云里去,“不能钻进云里,里面可能有雷电!”刘庆沉着地告诫大家。飞机下降到5000米的高度,飞机前面的天空豁然开朗起来,灾区上空露出一个云缝,飞机一个30度的转弯向县城方向飞去。

银翼下的舟曲县城大部分淹没在洪水里,楼房倒塌,江水浑黄。眼前的一幕让刘庆和战友们心情愈加沉重,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决心。50多分钟航拍任务顺利完成,飞机调头准备返航。这时,飞行员刘炜猛然发现,白龙江上的泥石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水位还在上涨,对下游抢险救灾形成巨大威胁。机组决定,再顺着白龙江的流向飞一个来回……这次任务拍摄航片113片,为抢险救灾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灾难面前,他们义无反顾,支援地方建设,他们冲锋在前。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南水北调、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一项项世界级工程背后是精准的航测数据支撑,200余座新城市选址规划,为百姓安居乐业奠定基础。

(作者:王富民、王世杰、王力)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