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楚汉战争的历史启迪:楚军屡战屡胜却愈战愈衰

2017年05月08日09:01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楚汉战争的历史启迪 -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

  刘氏皇族统治的汉朝,可谓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建树的时代之一,“汉族”“汉语”“汉字”“汉仪”……这一系列凝聚中华民族的成就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被称为“汉高祖”的刘邦能开创这一延续400年的王朝,关键在于参加3年反秦起义战争后,又以为时4年的楚汉战争打败了原来战力最为强悍的“西楚霸王”项羽。

  懂得中国象棋的人,大都知道棋盘是以“楚汉相争”相比附。对这场决定华夏历史走向的角逐,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同情出身将门的项羽,嘲贬出身平民、在家乡只是“亭长”的“刘三”。司马迁写《史记》时,既把刘邦的最大敌人楚霸王描绘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也说明他是性情暴戾、优柔寡断、不谙机谋的武夫。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不过可以试想一下,项羽若是战胜刘邦,只会恢复分封制并无度地滥施暴力,社会发展进程很可能出现倒退。

  以个人勇武衡量,项羽远胜刘邦,不过一场持久战争可不是武将的“单挑”,而是双方的战略运筹、建军养兵、治民征粮等综合因素的较量。过去总冲杀在军前的“西楚霸王”自刎前声称“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失败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说明他只相信匹夫之勇而至死不悟。古往今来,战略错误不能以战术胜利来弥补,项羽之败的关键在于他不会理政抚民,治军也一直重用起兵时的一群游民,只长于破坏而不擅长建设。

  刘邦和项羽差不多同时在反秦大起义中聚众起兵,参加者五花八门,其中能打善战的多是流氓无产者,能否驾驭和改造他们就要看统帅的素养。刘邦毕竟在基层担任过职务,还管过征兵征粮,起兵后有管理军队的办法,还注重后方建设。项羽虽说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属于“将三代”,不过楚亡后从小藏匿民间只谙武艺兵法,并无基层管理的实践经验。他起兵后以勇武受义军尊崇,却未见有施政的善举,反而留下如坑秦降卒、烧毁秦国宫殿等残暴纪录。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楚军兵员素质不良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史书上曾称赞项羽赖以起家的“八千江东子弟”,据考证其多是流浪者、乞盗等江南游民,勇武好斗却破坏性极强。古代自然不会有先进思想对他们进行改造,项羽又只求打仗立功而放纵下属胡为。楚军对将领也管理不严,不少人感到不如意就叛离,如刘邦后来倚重的韩信、英布等主将都是背楚投汉。

  项羽不善理政治民,又导致缺少后方供应。他入咸阳大封十八个王,自己属地只有彭城(如今徐州)一小片地区,又仅仅短期去过一次,其军队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这也恰恰是游民特色的反映。采取就地掠取或向周围封国强索的供应方式,自然搞得周围的诸侯心怀怨恨,纷纷投向汉军。

  楚汉交战相持4年,人们从中可发现一个怪现象──楚军屡战屡胜却愈战愈衰,汉军屡败却实力日益增强。刘邦屡挫屡起,主要是依托巩固且富饶的关中后方,也就是秦国旧地,当地民众被项羽入关时的烧杀激怒,希望刘邦获胜。汉军征兵、征粮又讲究章法有度,如刘邦改秦朝对民众的“税其大半”为“十五税一”,即交农业税的额度只占收获的1/15。汉军还改革兵役制度,实行正规的征兵制,服役两年退伍再以新兵轮换。刘邦的人力物力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又多来自老实的平民而易管理。楚汉两军在洛阳以东持久作战,就出现了“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最后在垓下关键一战中,楚军因“兵少食尽”军心动摇,饥兵听到“四面楚歌”便随之瓦解。

  4年前受各地反秦义军拥戴的项羽,此刻只有28名骑兵跟随他突围,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他看到再回江东也无民众基础,选择自杀成为必然。“霸王别姬”悲剧的出现,从深层次讲是楚汉双方政策和兵制较量的结果。若从建军治军角度看,这又是刘邦建立有序的军事制度对项羽游民式军队的胜利。(徐焰)

(责编:闫嘉琪、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