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中国队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夺冠
李闯:闯劲十足(故事·百姓影像)

![]() |
李闯在训练场上。 |
五月约旦,漫天黄沙。灼灼烈日下,经万年风化侵蚀的岩山深处,有一个特战尖兵们竞相角逐冠军的大舞台,被誉为国际特种兵切磋技艺的国际顶级赛事——“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今年来自约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美国、中国、葡萄牙、南非等17个国家的32支队伍经过激烈角逐,中国武警河北“天剑”突击队斩获总冠军,3个单项第一、1个单项第二、1个单项第三。
带队的是武警河北总队一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李闯,个头不高,说话不多。瘦小腼腆的他,除了那黝黑发亮的脸庞,看不出半点“特战兵”的影子。其貌不扬的他,却是队员们心中的“勇士”。
永不服输的“硬骨头”
“李闯是个硬骨头,训练非常刻苦,很要强,从来不服输。”副中队长刘志昌还记得李闯刚分到特勤中队时,不仅身体瘦弱,还是素质最差的那个。
时隔多年,李闯仍然记得那个下午,那是来特勤中队测得的第一个5公里长跑,李闯虽然拼尽了全力,但是还是落在队伍后面,跑了倒数第一。大家纷纷议论,“李闯这身体素质是怎么被选到特勤来了呢”。从那以后,训练场上就多了一个“疯子”。练体能,他每天比别人提前一小时起床,穿沙背心长跑10公里,后背都磨出了血;练攀登、索降,手臂、迎面骨划伤10余处,他依然坚持把所有课目完成……一年的艰苦超压训练,李闯脱颖而出,成了班里首屈一指的特战尖兵。
虽然不苟言笑,但是大家都很佩服李闯,他总是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大家,“说到不如做到,身体力行才是赢得尊重的最好方式”。30多岁的他在训练场上,几乎是年龄最大的特战队员,但面对特战课目,他都先给队员们做一遍示范。大家练多少,他就练多少,甚至更多。
一次,队员杨晓特由于没用心练习,成绩不及格,李闯惩罚他8分钟翻40个轮胎。“中队长这太难了吧!”杨晓特一听吓坏了。李闯二话没说,径直走向场地自己翻轮胎。120斤的他翻动300斤的轮胎,7分钟翻了50个。看到李闯累得满头大汗、满脸通红仍然坚持了下来,杨晓特羞愧得不吭声了。
驰骋疆场的“闯”队长
李闯,犹如他的名字“闯”一样,入伍14年来一直与队员们并肩作战一路闯关。他带队在2012年武警总部“超极限魔鬼周综合演练”中被授予“勇士勋章”;2016年约旦第八届“国际勇士特种兵”竞赛中荣获两个科目第一和一个科目第二……李闯用硬骨雄风带领队员们驰骋疆场。
在比武中,他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5月1日,小组赛开始第一个科目是“背水一战”,早在前一天晚上李闯拿到比武规则后,就与带队人和翻译官共同研究分析。比武科目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然而命运仿佛与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化学桶在距离终点100米处滑落在地被扣分。当第一个项目结束时,大家都累得瘫倒在地。李闯却一边鼓励大家“别灰心,上午丢掉的,下午夺回来……”一边反复研究调整战术和人员分工。
下午的科目是“死亡奔跑”,李闯反复预测这个科目各种突发情况,如何采取相应对策,然后将心得分享给大家。队员们翻越高斜墙、攀大绳、爬网墙、钻泥水低桩网、穿Z形水沟……当成绩“第一名”一宣布,队员们一跃而起,拥抱着李闯热泪盈眶。
“只要有我们李队长,我们浑身就充满了干劲儿。他经常说,只有敢拼敢闯,才能赢得人生。”队员何格骄傲地说道。
李闯虽然与妻子张媛媛同在一个城市,却是一城两地,相隔30公里的直线距离,两人常年处于咫尺天涯的状态。张媛媛告诉记者,“李闯特别忙,不是参加集训,就是比武,虽同在一个城市却很少回家。我们女儿3岁了,女儿出生、过生日,他都缺席,就连我当初怀孕生病住院,他都没顾上回来看看我。”虽有“怨”言,但是张媛媛仍深爱着李闯。
“李队长经常带我们出省集训、比武,很少回家,他牺牲奉献了很多”“我们的成绩和荣誉都是李队长带我们一路闯出来的”……说起李闯,队员们滔滔不绝。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22日 0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