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无人机飞行员李浩:数次选择 飞行是他唯一的答案

2017年05月25日09:23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上图:李浩和他的团队。杨 军摄

  微信里,李浩的头像是一只振翅高飞的白头鹰。

  他还给自己起了个颇具锐气的昵称:“飞天小子”。

  这个始终以“小子”心态飞行的“老飞”,今年其实已经54岁,飞行了整整36年。

  前30年,他驾驶战斗机,服役于威名赫赫的空一师。这是一支曾涌现出李汉、李永泰、张积慧等王牌飞行员的部队。在这个王牌“鹰群”里,他一飞就是3000多小时。

  最近6年,他飞无人机,创造了空军无人机部队的首次飞行、首次实弹打靶、首次融入体系作战、首次参加国际联合军演……成为空军首席无人机飞行员。

  “在我们心里,他永远是王牌。”夜航归来,望着星光下李浩阔步向前的身影,年轻的飞行员应侠感慨地说道。

  那年初夏的那次飞行,注定将载入中国空军无人机部队的发展史册。那一天,国产某新型无人机实施首飞。

  首飞,对一型飞机或一支部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更何况,这次首飞是参加空军大型演习。时任某无人机团团长的李欣将其形容为“败不起的一仗”。

  谁来担纲这关键的首飞?上上下下都在关注。“让我来吧!”飞行任务准备会上,李浩第一个主动请缨。

  起飞、侦察、拍照、返航……穿越硝烟,无人机完成使命,平稳着陆。此刻,地面指挥控制方舱里,李浩和战友们悬在半空的心终于放下。

  击掌相庆,李浩笑容满面。这笑容,跟他30多年前驾驶飞机完成首飞时一样灿烂。

  “蹬左舵、拉升,离草坪越来越高了,水塔也越来越小……”今天,李浩仍记得首次飞行时的每一个细节,记得他的第一个飞行代号是“72”。他清楚记得,当时师父对他说:“记住,升空后你就是王牌。”

  在李浩心中,操纵无人机首飞,和当年他驾驶飞机首次飞上蓝天的感觉一样,令他“热血奔涌、豪情万丈”。

  李浩所在部队司令员王进国评价他:“每次飞行都是在首飞状态。”

  “什么是首飞状态?就是风险最大、责任最大。”李浩正是那个敢于以责任心扛着风险前进的人。

  “这点小病不算啥,我能行的!”2015年,空军组织某新型无人机上高原试飞,在争取参试名额时,平时笑呵呵的李浩急眼了。

  部队不安排52岁的李浩参试,是担心他的身体:李浩有高血压,还患有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但最终,部队领导还是同意了李浩的请战。

  那段日子,李浩忍着严重的高原反应,每天到外场跟飞,为部队接装新型无人机打下了扎实基础,记录下大量体会回部队分享给战友。

  高原上,李浩与同样是战斗机飞行员转型的李欣推心置腹:“我们那会儿在天上飞,天天想战斗、想特勤,牺牲都不怕,还怕啥?”

  飞行生涯中,李浩不止一次经历战友的牺牲——

  那年,李浩在塔台值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师父因为机械故障无法迫降,战机飞到燃油耗尽,化作这支部队的精神图腾……

  飞无人机后,常年到西北驻训,李浩先后3次去过同一处烈士陵园。每一次凝视那座座墓碑上的烈士生平,他都潸然泪下。

  “他们中许多人才十八九岁。”李浩说,“作为军人,就要时刻作好为祖国牺牲的准备。”

  这几年,飞无人机,在地面操控,没有了昔日空中飞行的危险。可李浩心中的那根弦丝毫没有放松。他对身边年轻的无人机飞行员说:“无人机也是有生命的,作为战友,我们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操控失误,让它们白白牺牲。”

  用自己第一份工资给老爸买的生日礼物,居然被拒收了,女儿李斯特有点想不通。

  这是发生在前不久的事情。快递员第一次给李浩打电话,正在飞行的他没带手机。第二次打通了,他匆匆回了句“我没买东西”,便挂了电话。

  事后,女儿在朋友圈里写道,“我妈说,跟直男你就不能整什么惊喜!”

  这就是李浩,“一旦投入飞行,脑子里便装不下其他”。2010年年底,李浩接到那个电话时,正因腰椎间盘突出住院。电话那头,中队长问:“空军要从快到龄的飞行员中选无人机飞行员,你去吗?”

  “去,我愿意去!”没问去哪里,也没征求家人意见,李浩立刻作答。当时李浩47岁,差一年就到龄。

  住院期间,李浩很彷徨:“不飞的时候,真的挺失落,我都不知道该干啥!”今天,李浩仍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运。

  关于飞行,李浩经历过不少选择。飞无人机的6年里,历经4次转隶、5次移防,几乎每一次都有人退出,但李浩从未动摇,从祖国东部一路向西,条件越来越艰苦……

  “数次选择,飞行都是李浩唯一的答案。”李浩所在部队的政委胡斌为他点赞,“人是可以因选择而崇高的。”

  有选择,也就意味着有割舍。

  因为选择飞行,把李浩从小带到大的姥姥去世时,他不在身边;最疼爱他的母亲去世时,他还是不在身边。

  因为选择飞行,父亲80岁生日前两天,李浩匆匆赶回了部队;妻子张素娟把结婚纪念日选在了“他记得住”的8月1日,他仍很少能在这一天和妻子团聚……

  “他心里不是没有家人,只是没有时间去爱……”5月18日,女儿李斯特第一次来军营探亲。戈壁深处,走进李浩住的那座有50多年历史的老营房,女儿终于读懂了父亲。

  在这之前,李斯特把给父亲买的生日礼物又重新寄了一次。这次,李浩第一时间把礼物“炫”到了朋友圈。不过,那把漂亮的剃须刀,他至今没舍得用。(王天益 李国文 特约记者 张 力)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