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国防生停招,光荣与梦想永不褪色

杨悦 邓睿
2017年05月28日16:03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原标题:国防生停招,光荣与梦想永不褪色

金台点兵

  国防部新闻局5月26日表示,从2017年起,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国防生,也不再从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国防生。此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更加广泛地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同时为更多地方优秀人才进入军队提供宽阔平台。历时十八年的国防生制度宣告结束,引发舆论热议。

图片1

  图1:“国防生停招”话题舆情热度走势

  (注:舆情热度为新闻、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渠道信息量加权求和

  数据来源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5月24日-5月27日)

  改革“靴子落地”,“舆论棱镜”折射群体情绪

  监测显示,“国防生停招”消息的关注人群以部队青年干部为主,关注人群较单一,但话题引发的有效讨论短期内聚集。停招引发的国防生“前世今生”打开了网民内心世界,网民评论中,对国防生生涯的怀念、对未来成长路径的迷茫,乃至疑惑、吐槽等情绪交织碰撞。

图片2

  图2:“国防生改革”词云图

  主流网民支持改革

  大部分网民对此次改革表示支持与认同。网民@侃天侃地李 认为,“不再招国防生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年的实践结果表明,部分国防生不适合部队发展的需要;二是今后军官制度改革的需要。无论招与不招,都说明部队的人事制度会发生革命性变化,选优淘劣是必然趋势,混饭吃也许不再那么容易。”网民@晨旭旭旭 也认为,“这样挺好的,可以扩大选拔的基数,更有利于选拔有特长的优秀人才。”

图片3

  图3:新浪微博网友观点截图

  怀念国防生生涯

  在新闻报道和微博的评论区,有相当一部分网民留言感慨国防生生涯。网民@傅里叶并不想变换称,“我们国防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并不弱,无论体能还是知识。为国防而生,这就是我们名字的含义”;网民@JumpAshin发微博称“看朋友圈的状态集体回忆了一波青春”。微信朋友圈等相对私密的社交空间成为众多“圈内人士”集体感怀之地。

图片4

  图4:部分网民观点截图

  在校国防生吐露迷茫情绪

  相比毕业国防生们的念旧情怀,在校国防生们则对未来发展的道路有所迷茫。“还没毕业的国防生情何以堪?”,网民@我心畅游你时空 感到忧虑。网民@起个好名字真难JPG 也表示担忧,“那现在在读的国防生该怎么办”。临近高考前夕,这一政策的出台也为准备报考国防生的学生的发展规划带来不小的波动。网民@puckyq 认为,“2017年高考马上开始了,会打乱很多人的报考计划。”

  此外,也有不少网民对国防部发布的这一重磅消息提出了疑问,如“研究生是否可以参与选拔”“有没有年龄限制”等。此外,也有少部分网民质疑从地方院校毕业生中直接选拔的方式是否更加有效等,反映了政策转圜之下,相关群体的共同利益诉求。

  历史总会留声,军功章是最好的纪念

  十八年,一个人可以从出生到成年,国防生制度这十八年来,又为军队建设带来了哪些变化?

  随着国防生和军校学员持续补充到部队,军队干部的学历层次得到明显提升。如今,在部队各大机关、研究所,硕士、博士学历的军官已经比比皆是,甚至成为主流。自2000年正式推行以来,各地培养的国防生分赴各个部队各个岗位,很多优秀国防生毕业后迅速成为部队骨干。清华大学招收的首届国防生覃文强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基层带兵,短短几年,他已成长为部队响当当的优秀基层指挥员,先后被军区、集团军评为优秀大学生干部;同是清华大学首届国防生的徐安安现任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工程师,参与完成多起严重等级飞行事故及事故征候的数据译码及分析处理工作,被誉为“黑匣子”解读专家。

  还有一些优秀的国防生干部在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用生命抒写了对祖国的忠诚。2011年,东华理工大学毕业国防生干部刘刚在执行重大测量任务时,被巨浪挟裹重重撞击到崖壁礁石上不幸牺牲;2013年7月17日,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的国防生干部曹顿山,在新疆伊犁地区执行任务时,因抢救落水战友不幸牺牲。此外,还有多年前在国外执行任务中牺牲的国防生干部张宏发、长眠于雅鲁藏布江底的黄凯等等。他们的名字将构成这段历史最厚重的一页。

  如今,一纸令下,难免不舍、难免惆怅,这个承载着无数人青春与回忆的制度告一段落。成败得失自有定论,但国防生群体在军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军队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当下,国防与军队改革不断深入,更加科学完善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呼之欲出。未来无限可能,正是百舸争流,国防生们不是也不会成为“失去的一代”。

(责编: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