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改革大考中的“随军”决定

2017年06月08日08:2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改革大考中的“随军”决定

  “自从穿上军装那天起,我们就姓军了,心,永远不变!心,永远追随着这支军队!”前不久,陆军文艺汇演上,小品《随军》因主题鲜明、直面现实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并被选送参评全军第九届“战士文艺奖”。回溯起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小品编剧李文绪感慨万千。

  小品讲述了一名团长在家属随军后的第二天,因所在单位面临调整改革,他服从军改大局,主动选择退出现役的故事。“这不是道听途说的故事,而是现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李文绪告诉记者,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的好友、原济南军区政治部陈干事的一段亲身经历。

  陈干事与妻子结婚8年,因工作原因长期分居两地,团聚成为一家人奢侈的向往。去年初,在部队领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家属随军被提上家庭日程,看着一份份随军证明材料相继塞进档案袋,陈干事心中的喜悦和期盼渐渐放大,一幅安居乐业的图景在他眼前渐渐浮现。然而,就在妻子随军户口和孩子入学手续顺利办完的当口,陈干事却接到了到陆军机关参加筹建工作的命令,眼看就要团聚的一家人又要天各一方,一向坚强的妻子眼角泛红,嘴里却说着: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

  “陈干事的经历并非个例,而是摆在一代军人面前的现实考验。”李文绪说,伴随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深入推进,部队建设的形态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曾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今有的单位却成了“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有的部队大规模、成建制地从一个营盘走向另一个营盘,众多的军人家庭面临着和平时期别妻离子的严峻现实。

  改革大考中的“随军”故事,拷问着新一代军人的使命担当,也很有时代性和典型性。讲好这些故事,创作一部深入人心、深接地气的作品,反映出广大官兵在进退去留面前的责任与担当,是文艺战士义不容辞的责任。李文绪暗下决心,带着课题与文工团的主创人员深入走访,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随军”故事喷涌而出。

  深夜,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干事叶呈隆辗转反侧,他起身来到书桌前,从公文包里掏出略带折痕的《改革意愿统计表》,笔尖在留任与转业之间不断徘徊……今年春节期间,他的妻子抱着尚在襁褓的女儿从浙江老家随军来到驻地团圆,刚搬进公寓房没几天就接到了部队整建制移防的命令。想到多年来对妻子的亏欠,向来意志坚定的叶呈隆内心泛起了涟漪。循着暗夜的灯光,妻子悄然来到叶呈隆的身边,看着眉头紧锁的丈夫和桌上的统计表,善解人意的她拿过丈夫攥在手中的签字笔在留任一栏郑重地划上对钩,她说:“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到哪我都随你去。”该旅政治部主任解廷贵介绍,他们即将移防至1600余公里外的新驻地,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工程师彭勃与妻子团聚不到半年,刚刚布置好的新居还没住上几天,听到移防的消息后,妻子主动将新居挂售,她说:“随军随军,军队在哪里,我就随你去哪里。”保卫干事隋明清与妻子约定,一定在移防前举办婚礼,婚礼一结束,隋明清便打起背包赶回单位……官兵们无条件支持改革,也由衷地希望看到一部能代表他们心声的作品。

  军令如山,由团聚到分离,不同的故事,同样的选择。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让李文绪心潮澎湃。无需更多的解读,无需详细的展开,这些故事足以让人热泪盈眶。李文绪心中逐渐树起了《随军》中团长及其妻子的鲜活人物形象。

  小品脚本定稿后,主创人员辗转北部战区陆军各单位最终遴选出唐厚民、马金柱、王兰正等舞台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演员。演员唐厚民仔细看完剧本后,认为这是一个既感人至深又富有现实意义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军人的家国情怀。为了充分表现作品人物的内心情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团长的扮演者马金柱反复揣摩人物的矛盾心理,不厌其烦地与主创人员沟通请教,并在基层营连试演调研,力求淋漓尽致地展现一名军人在改革大考面前由纠结到明朗的心理蜕变升华的过程。

  “小品《随军》是改革期间众多军人家庭的浓缩和升华,也反映了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丰富情感和博大胸怀。”李文绪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向“脖子以下”推进,不少军人家庭又站在了分而聚、聚而分的十字路口。“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一个个军人家庭不仅用言语、更以行动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心系国家军队,不计名利得失,他们期盼的是更多家庭的幸福。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