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新疆军区“卫国戍边模范连”官兵的家国情怀

2017年06月19日08:31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连队名片】 自1949年组建以来,红其拉甫边防连一代代守防官兵始终牢记党和人民重托,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卫国戍边荣光,为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边防执勤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立集体一等功5次、集体二等功6次、集体三等功8次。

祖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千里冰封、终年积雪。新疆军区红其拉甫边防连长年驻守风雪边关,用忠诚和信仰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被誉为云端国门卫士。

仰望红其拉甫,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连队?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官兵?是什么信仰让他们扎根雪域高原半个多世纪?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在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个卫国戍边的奇迹?

6月,记者翻越冰峰达坂,走上海拔4700多米的云端哨所,来到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的红其拉甫边防连,和官兵们一起站岗巡逻,聆听他们的戍边故事,品味他们的家国情怀。一首首由官兵自编自唱的歌曲久久回响在记者耳边:“红其拉甫很高很高,红其拉甫很远很远,我们这个地方叫边关,界碑树在云里面……”“大雪封住山、封住路,封不住士兵多彩的情怀……”

从“不愿呆”到“不愿走”,忠诚信仰从哪里来?

党的创新理论润心田

蹚过3条冰河,翻越6座冰雪达坂……巡逻分队终于到达海拔5283米的47号点位。下士杨建刚认真写下“把根扎在边关,把心安在高原”12个字,小心翼翼地将纸条装进瓶子,埋在界碑旁。这是他对雪山的庄严承诺,更是对祖国和人民的铿锵誓言。

然而,当初分配他到红其拉甫边防连时,连队干部连呼两遍“杨建刚”的名字,他都装着没听见,愣是没答一声“到”。“早听说红其拉甫是血染的通道,我一天都呆不下去!”杨建刚给家人打了个电话,“老爸,赶紧想办法让我下山,否则,你恐怕就见不到我了……”

两年服役期将满,家人找好工作盼着儿子退伍,等来的却是杨建刚留队的电话:“老爸,吃了这里的苦,才更加理解这里的甜。在边关的每一天都是为祖国守疆土,挣钱的机会很多,为祖国站岗的使命却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从“不愿呆”到“不愿走”,忠诚信仰从哪里来?“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坚定信仰,在红其拉甫是呆不下去的。心中有了信仰,守防才有方向和力量,正如习主席指出的那样,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军人的灵魂。”听着指导员王立的介绍,我们走进连队,看见连队干部案头、战士班排宿舍摆放着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摘编、论述读本等创新理论书籍;俱乐部、学习室悬挂着改革强军的解读漫画、名言警句;营区灯箱、橱窗展示着官兵学习动态、心得体会;连队门口的读书机滚动播放着最新讲话、最新思想……

走进边防连就如同走进了创新理论学习的大课堂,团政委胡晨刚告诉记者,环境越艰苦越需要创新理论的浸润滋养,在这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官兵们学理论学出了忠诚、学出了信仰,越学精神世界越充实。

理想信念之根越扎越深,卫国戍边之情越来越纯。由于驻地海拔高、紫外线强,官兵们无一例外被灼伤,有的脸上落下永久性的高原斑;有的长年在高寒环境执勤巡逻,患上胃病和关节炎;有的在巡逻时受伤留下累累伤痕;有的亲人病重、甚至失去亲人无法及时赶回……无论面对多少矛盾困难,官兵们始终像高原红柳一样扎根风雪边关。

从“老大难”到“心窝暖”,今日巨变从哪里来?

党的温暖照边关

曾几何时,营房没有暖气,官兵睡觉盖3床棉被仍被冻得直哆嗦;通信没有信号,给家人打个电话得跑几十公里;巡逻归来,官兵想洗个热水澡也只能是奢望……

时过境迁,记者走进连队看到,如今网络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一应俱全,高原官兵随时能洗上热水澡,氧气直接通到床头……随着上级各项暖心工程的实施,红其拉甫边防连实现了供氧用电充足、饮水质量达标、取暖效果良好等目标,长期困扰连队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正逐一得到解决,官兵们的“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从“老大难”到“心窝暖”,今日巨变从哪里来?连队党支部经常联系红其拉甫口岸巨变、连队建设新成就和边境牧民生活新发展,引导官兵看变化、思党恩、报党情,坚定改革强军信念,争做卫国戍边模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海拔5283米的47号巡逻点位上,却传来了官兵们爽朗的谈笑声。“刚来红其拉甫时,感觉真是一片荒凉”连长杨映伟开门见山,“我在连队呆了5年,天天见证连队新变化:通上了长明电,电视不再是摆设;打成深水井,安装了净水设备,吃水再不用顶风冒雪去小河沟拉;移动、联通、电信的手机信号已经全部覆盖营区,告别了‘通信难’……”

赞成就话变迁,义务巡边60年的牧民巴亚克父子首先想到巡逻路上的变化:“以前连队巡逻不是骑牦牛就是骑马,现在有了各种类型的高原巡逻车,修了边防路,巡逻起来便捷多了。用不了多久,我们也许就要光荣‘下岗’啦。”

连队军医杨善文抚摸着界碑高兴地说:“要说新变化,我是最开心的,自从吸氧工程实施以来,制氧站在连队安家落户,战士们吸上了床头氧;心理治疗室、富氧训练室相继建成,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也走近边防官兵;上级随时能派出直升机支援保障,官兵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

被高原紫外线晒得黝黑的种植员王利军说:“过去冬天的帕米尔高原一片荒芜,现在有了温室大棚,10多种绿色蔬菜长势喜人,大雪封山也不再愁没菜吃。”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边关哨所的新变化。”指导员王立总结道,“今昔巨变,是因为党的温暖照进了边关,照进咱每位官兵的心坎里。”

“没有闪烁的霓虹,没有喧嚣的人流,脚踏帕米尔的冰雪,守护着祖国的边境;为了神圣的界碑,为了边关的安宁,我们愿默默地奉献青春……”巡逻路上,一首《国门卫士之歌》响彻云霄。

从“守得住”到“打得赢”,胜战能力从哪里来?

使命在肩不等闲

“嘟嘟嘟……”清晨,营门外硝烟弥漫,警报骤然响起,一场营区处突演练拉开帷幕。

“各小组按预案就位。”官兵们迅速携带武器装备,展开战斗队形,冲向各自点位。心战组用多种语言喊话,火力组迅速占领制高点,抓捕组随时准备前出,官兵们迅速布下天罗地网。

像这样不打招呼的战备演练经常在连队上演,官兵人人脑子里有任务,心中时刻装着敌情。3年来,连队参加上级组织的10余次紧急战备拉动考核,次次都是全团第一。

生命有禁区,备战无盲区!在这个被人称作“躺着也是奉献”的海拔最高的国门,不仅要守得住,更要打得赢。

“恶劣天气,正是练兵好时机!”去年寒冬,一场大雪突然而至,温度骤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按照训练计划,连队当天进行战术课目训练。“这么大的雪,要不要改为室内战术理论学习?”官兵没有丝毫迟疑,迎着凛冽的寒风扎进雪海,班组协同、山地搜索,冲杀声此起彼伏,响彻雪域高原。

高原终年积雪,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站着就相当于负重25公斤,训练难度可想而知。

海拔高,连队训练标准更高。一年四季,连队按照实战化训练的标准要求,雪天练战术、低温练潜伏、大风练射击,一次次风雪锤炼,练就了官兵过硬的打赢本领,干部骨干个个都是“边防通”“活地图”。

使命在肩,刻不容缓。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数十年如一日,直面现实困难挑战,矢志锤炼打赢本领,出色完成了边防巡逻、战备执勤、国防施工等多项重大任务,在上级组织的边防执勤能力评估考核中,连续多次夺得第一,在雪域边关筑起坚固屏障,用青春和生命守卫着防区内的每一寸国土。(邵 敏 许必成 李 蕾)

(责编:韩笑(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