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砥柱中流,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

2017年07月07日08:13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

80年前的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卢沟桥畔气壮山河的抗击,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序幕。

秉持民族大义,担负救亡重任,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旗帜,引领夺取胜利的正确方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滔滔历史长河,巍巍砥柱中流。

踏上新的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拼搏奋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扬前行。

高擎抗战旗帜 挺起民族脊梁

七月的宛平城,蝉声阵阵。永定河上波光潋滟,映照出卢沟桥雄伟的桥影。存留于桥面的古老石砖,承载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妄图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呐喊,随着电波传遍全国,激荡在每一位国人的心头。

强敌肆虐的漫漫长夜,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

“在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尽管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武装力量还很弱小,却承担起了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责任,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使命担当。”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从白山黑水到热带丛林,从长城脚下到太行山上,历经苦难的中国大地上,不断汇聚起誓死抗日的滚滚洪流。

无论是在沦陷区还是游击区,中国共产党人都是火种的播撒者,都是动员、组织和坚持抗战的领导者。

在艰难困苦中,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缔造空前团结 凝聚磅礴力量

细雨初歇,天空又现光华。

车水马龙的重庆街边,古朴沧桑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掩映在绿树丛中。

抗战相持阶段,这座民盟元老鲜英的公馆同样访客如流:中共人士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社会进步人士张澜、黄炎培、沈钧儒,国民党要员冯玉祥、于右任、柳亚子等,在这里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彼时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层各界同日本侵略者正在进行殊死的斗争。

彼时的中国,曾经“一盘散沙”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政见各异的诸多团体结成一条心,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发出“最后的吼声”。

从“八一宣言”力主团结到瓦窑堡会议指引方向,从西安事变秉持大义到皖南事变忍辱负重……抗战期间,尽管几经波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如磐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牢牢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命脉。

回首祖父与共产党合作的历程,黄炎培之孙黄孟复由衷感慨:“国民党千方百计拉拢他们却没有成功,而远在延安的共产党却把他们吸引在周围。靠什么?靠的就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理念,靠的就是延安的实践和领袖的品格。”

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选择自己的命运,人民也在命运转折中作出历史的选择。

“共产党组织、动员民众的核心与关键,是激发民众心中潜在的火种。点燃它,这个民族就不会堕落,不会被黑暗吞没,不会被侵略者征服。”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

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薛庆超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高举抗日旗帜,始终不渝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不渝艰苦奋战在抗战前线,始终不渝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方向。

“从开展全民族抗战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80年来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只有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说。

传承抗战精神 走向伟大复兴

纵横吕梁山,奔腾黄河浪。

2017年6月21日,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兴县蔡家崖村,向晋绥边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烽火当年,葱茏草木之下,曾有烈士的鲜血流淌。

驻足凝视,习近平动情地说,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青史为鉴,使命如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从抗战岁月走来,中国共产党人激发抗战精神百炼成钢,将中国人民的力量始终凝聚。

在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中生长,在共产党人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中升华,在全体中华儿女为梦想拼搏的奋斗中弘扬……向伟大复兴奔去,中国共产党人引领抗战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将中国人民逐梦的道路照亮。

“抗战胜利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心理阴霾,恢复了久违的民族自信。”北京市党史办原副主任李明圣说,这种必胜信念薪火相传,必将坚定亿万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始终坚持和平发展,这是走向复兴的中国面向世界的庄严宣示——

今年春季,全国教科书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七七前夕,国歌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李蓉说,“从教材到国歌,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教育,让下一代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当中。”

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参与全球维和行动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将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化作对和平发展的不渝追求,为维护世界和平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岁月的脚步不会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邹伟 罗争光 乌梦达 徐扬)

(责编:韩笑(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