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红色尖刀”砥砺胜战锋芒

——第73集团军某旅“红色尖刀连”用好“传家宝”培养官兵血性

2017年07月20日08:23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连队名片】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一营二连诞生于1939年,参加过大小战役110余次。1946年,被胶东军区命名为“象山连”;1964年,该连七班代表连队参加全军大比武取得多项第一;1965年9月,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尖刀连”荣誉称号。连队先后4次荣立集体一等功、10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9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连队党支部被原总政治部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夏日的八闽,骄阳似火。在第73集团军某旅综合训练场上,一场进攻破障演练拉开战幕,该旅“红色尖刀连”突击小组荷枪实弹,整装待发。

  10分钟内,官兵突破火障、通过高空软桥、索降、攀岩、射击、爆破……整个过程迅疾如风、一气呵成。“红色尖刀,名不虚传!”现场观摩者由衷赞叹。

  “精神底色守得住,传统优势没有丢,是这把‘红色尖刀’闪耀胜战锋芒的根本所在。”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一把弯曲的刺刀、一双穿破的解放鞋、一面连旗,这三件“传家宝”是连队官兵精武强能的力量源泉。

  走进“红色尖刀连”战斗文化广场,“象山七勇士”的雕像格外醒目,仿佛向大家诉说着71年前的那段壮烈故事。

  1946年10月,象山阻击战异常惨烈,该连官兵子弹耗尽,就用刺刀捅、枪托砸,拼弯了刺刀、砸烂了枪托,就扔石头,硬是坚守阵地3天4夜,打退千余名敌人的疯狂进攻。战至最后,连队只剩7人。

  该连现任指导员彭磊说,这把弯曲的刺刀如今安放在连史馆,它将刺刀见红、敢打恶仗的作风传承给一代代“红色尖刀连”官兵,催生官兵闻战则喜的胆魄、勇往直前的力量和逢敌亮剑的气概。

  2014年6月,该连下士袁超超参加上级猎人狙击手集训。在高强度的攀岩训练中,小袁双手指甲发炎肿胀,加上长时间泥水浸泡,出现发黑腐烂迹象。为不影响训练,他偷偷找来医用酒精消毒,忍痛拔掉已经松动的5个指甲,用纱布简单包扎后继续投入紧张的训练中。最后,袁超超不仅顺利通过结业考核,还被评为“优秀猎人”。

  战斗虽有输赢,但血性胆识始终“满格”。一次实兵对抗演习,连队“猎杀队”摸到“敌”前进指挥所时,只剩下两名队员。“敌人”搬来大喇叭喊起了劝降口号,没想到,他俩子弹打光后,扛起炸药包就往“敌”指挥所冲……

  连史馆里,至今珍藏着一双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官兵穿破的解放鞋。那年6月,原福州军区选送该连七班到河南信阳参加全军大比武。短短几个月,七班平均每人磨破七双鞋、两套衣服……最终,在5个比武项目中,他们斩获3项第一、两项第二,总评第一,副班长王同琢投弹79米打破当时的全军纪录,全班战士受到叶剑英元帅接见。

  磨破的解放鞋,是老一代“红色尖刀连”官兵从难从严苦练精兵的传神典范。而如今“脸最黑、伤疤最多、鞋最破、衣服最脏”的评价,则是新时期连队官兵继承优良传统、坚持严抠细训、不断挑战极限的生动写照。

  这些年,每次战术演练,“红色尖刀连”官兵都主动把情况设险、对手设强、困难设足,通过抗疲劳、抗眩晕、抗饥饿等课目训练磨砺意志;执行重大任务,有意设置集结不利、缺乏后援、供给困难等各种险要情况,最大限度摔打锤炼官兵实战能力。

  连队的第3件宝,是国防部授予的“红色尖刀连”连旗。1965年9月,该连因“思想红、技术精、作风硬”,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尖刀连”荣誉称号。命名以来,连队28次参加集团军以上组织的考核比武,24次夺得第一,连续10年获得全面建设先进单位。

  一代代连队官兵在优良传统的熏陶下,视荣誉为生命。

  新战士张志鸿新训时怕苦怕累,新训结束后被分配到“红色尖刀连”。走进连史馆,他被震撼了:连旗庄严而神圣、荣誉墙上的奖状令人振奋……此后,他像是换了个人,常常“加餐”练至深夜。凭着这股拼劲和韧劲,张志鸿器械训练课目成绩由原来的不及格变为现在的全优。

  这些年,该连军事训练成绩始终过硬。在去年集团军组织的荣誉连队比武中,“红色尖刀连”以20个项目16个第一、总分第一的绝对优势一举夺魁。(记者 代烽 特约记者 赖文湧 通讯员 韦德专)

(责编:王欣玥(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