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对,我们在等那一声号令

2017年07月24日08:56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题图由钱立全、琚振华摄

一支军队的历史,要用战斗力来书写;一支军队的荣光,要靠胜利来擦亮;一支军队的明天,要凭奋斗来开拓。

在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部的荣誉室里、主干道旁和机场作战值班室外等显眼处,都悬挂着4块图板。前3块图板上,遒劲的大字是毛主席3次“点将”这支部队的原话;第4块,则是空白……

有人说,迄今为止,这是在军营见过的最提气、最饱满的空白。

因为,这块空白分明龙吟虎啸,写满“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斗志。

图板上毛主席反复提到的“十团”,正是这支部队的前身。它是一张三军统帅每每在关键时刻敢于放心打出的“王牌”——

1958年8月,美蒋飞机屡犯福州,毛主席点将:“就派十团去!”十团进驻福州机场当天,便击伤敌机两架。

1964年,美制RF-101高空高速侦察机常有恃无恐地犯我领空,毛主席在看了相关情报后说:“海军航空兵不是有个第四师,四师有一个十团吗?请他们去一趟……”十团秘密转场到浙东,一举击落蒋军王牌飞行员驾驶的侦察机。

1965年,侵越美军频繁派遣“火蜂”式无人侦察机对南中国海进行侦察袭扰。毛主席又问:“十团在哪里?”于是十团组成小分队,进驻海口机场,先后击落3架“火蜂”式无人侦察机、1架当时美军号称世界最先进的F-104C高空高速战斗轰炸机。

当年,十团被国防部授予“海空雄鹰团”荣誉称号。

岁月荏苒,白云苍狗。昨天的“雄鹰”能否打赢明天的战争?

也有人说,这块空白,是一道无声的号令。它既是这支部队的自我鞭策,也是广大官兵的自我考问:是否准备好,只等那一声号令?是否准备好,不负那一声号令?

是的,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一支军队的历史,要用战斗力来书写;一支军队的荣光,要靠胜利来擦亮;一支军队的明天,要凭奋斗来开拓。

今天,为不负那一声号令,我们仍须“敢”字当头。

狭路相逢勇者胜。90年来,我军从未畏惧过任何一个对手,关键时刻敢于亮剑的胆气,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越是和平日久,部队越需要锤炼血性与担当。假如今天不去面对生死考验,明天拿什么来保卫国家?欣慰的是,随着强军目标的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越来越多的指挥员心中扎了根,催生出演兵场的新变化。

真正的战争,发生在战争之前,像设计战争一样设计训练,才能未战先胜。那年空军比武,王牌飞行员郝井文与搭档六战全胜,一举拿下“金头盔”。当晚,蓝方指挥员一脸虔诚走进郝井文的房间:“你得把突防的秘密告诉我!”“我们就是从眼皮底下钻出来的。”郝井文道出当时的情形:战机超低空飞行,擦着地面突进,机舱内的指示灯持续告警,飞行员的动作一丁点儿都不能错……对方大吃一惊:“你这是玩命!”郝井文斩钉截铁:“我这是打仗!”

今天,为不负那一声号令,我们仍须“实”字做底。

训风是个老话题,不少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大相径庭。形式主义从来是训练场上最大的搅局者。多少次劳师动众,在“练为看”“考为演”中消磨着官兵的热情与斗志。

训练是战争的预演。训练场上掺水分、造泡沫,战场上要以官兵的血肉之躯做代价。训风、演风、考风,根子都连着党风。党风是带兵打仗的第一面旗。古田全军政工会议以来,随着正风肃纪的深入推进,全军上下打响了纠治训风的攻坚战。

思想上的“马放南山”比现实中的“刀枪入库”更可怕——一场“头脑风暴”席卷全军。2014年,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在全军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级围绕“战斗力标准是什么、战斗力现状怎么看、战斗力建设怎么办”谈认识、找问题,努力实现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

练兵练的是能打胜仗的本事,不是哗众取宠的看点——一项监察制度震撼全军。2014年4月,一条“全军和武警部队开展军事训练监察”的新闻,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这条新闻产生的后续效应前所未有。2016年底,军委办公厅通报28起违反军事训练制度规定的典型问题,涉及全军45个师旅以上单位;2017年春节刚过,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纪委联合下发通报,对57个单位、99名干部追责问责,其中不乏军级、副战区级单位……聚焦实战、改进训风,正在训练领域形成压倒性态势。

今天,为那一声号令,仍须“精”字为要。

精是精确。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精”——精确指挥、精确保障、精确打击、精确评估。这既是备战的标准,也是打仗的状态。信息化战场瞬息万变,任何一个局部、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精准谋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才能形成攥指成拳的制胜合力。

精是精湛。我军的勇敢,从来不是盲目的硬干,而是“艺高人胆大”。海空雄鹰团正是凭借有勇有谋的苦练精练,创造了“同温层开炮”“双机对头着陆”“零高度歼敌”等世界空战史上“八个第一”。今天,他们的铁规矩还是“打边界”——把战机飞到战技术性能的极致。并且,对于勇敢,他们还增添了新的理解:时代、战场、作战样式变了,勇敢的内涵也在变,今天,我们续写辉煌,不仅要有铁血精神,还要学会“体系之勇”“信息之勇”……

“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有一种使命我们肩扛着,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有一声号令我们等待着……我们时刻准备着!”

是的,面对那块空白,这就是当代中国军人的回答!(周猛)

(责编:王欣玥(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