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机动,我军历久弥新的战争艺术
练兵之法,贵在不复;用兵之术,知变为大。
我们常讲,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应对战争,三流军队尾随战争。如今,我军正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应实现怎样的战略之新、战术之变?
改革之际,一声令下三军动,多少部队踏上移防之路……那么,辗转千里第一次来到新营区,首先会展开什么工作?
记者跟随陆、海、空等多个军种部队行动,得到的答案惊人一致:先看战备设施、机动道路,调研民社情,再结合部队作战任务有针对性地制订战备方案,最后才筹划部队进驻后的食宿安排。
从1927年的南昌城头,穿越战争年代的炮火硝烟,走到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今天,我军有一个鲜明的特质,历经历史长河涤荡而不变:无论走到哪里、处于何种境地,首先想到的是怎么随机应变、摆兵布阵,探寻制胜之道的脚步从未停歇。
回顾90年光辉历程,我军何以以弱胜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展望广阔的未来,我军何以继承荣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些问题的答案里,都离不开“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这几个铿锵有力的字眼。
剑不如人,剑法要胜人。我军一直把战略战术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去年,两则关于战术标图的新闻,颇耐人寻味。
一则,两份重要的长征时期战术史料文件被公布,一份是四渡赤水时的《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一份是强渡大渡河时的《当前情况及战术摘要》。军事专家指出,这两份战术史料图示看似简陋,却凸显了红军长征中高超的战略战术指导,也体现了红军参谋一流的作业水平。
另一则,某部战术标图考场,一位参谋标绘主攻方向落点偏离了3毫米,被判“不合格”。他们的战术标图课目考核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95分算良好,100分才是优秀。
战术标图,是作战方案的“蓝图”,里面包含着一支部队的战略战术思想。两则新闻,印证着我军战术标图训练一以贯之的高标准,折射出我军对战略战术问题的高度重视。
世界上,很少有哪支军队像我军一样深知“剑不如人,剑法要胜人”——
红军长征途中,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沿途还有无数道天然屏障阻隔困厄,令各路红军将士时刻处于险象环生的境地。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军指挥员曾感叹,任何时候都不要和龙王比宝。宝是比不过的,只能靠自己灵活的战略战术去弥补。
正是靠着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的红军将士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创造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一个又一个经典战例,一次次击退追兵阻敌,突破重重包围。
当前,我军处于机械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整体来说,作战体系功能上单项能力突出,系统能力不足,与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剑不如人”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剑法要胜人”的要求依旧迫切。应对信息时代的战争,要尽量避免在高技术领域同强敌打堂堂之阵,而应着眼发挥我们的优势打。
发现我们的优势、发挥好我们的优势,需要科学的战略战术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根据我军使命任务拓展,制定部署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2015年3月,经习主席批准,《关于加强和改进战役战术训练的意见》下发全军。对于战略战术问题的研究学习,当下已成为全军上下的行动自觉,成为全军官兵的 “基本功”课题。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战法在推陈出新,但是“机动灵活”4个字始终没有丢
走进陆军确山训练基地,记者翻遍近百场演习的总结资料,没有找到两场采取相同战法的演习。山还是那几座山,河还是那几条河,地理环境不变的演兵场上,各种灵活、鲜活的战法接连登场。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永远不变的胜战法则,就是战略战术要敢于变化。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的: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抗日战争中,陈赓设伏神头岭时,不少人认为,这里既不便于部队隐蔽,又没有险要可以凭借,地形不太理想。而正是这不大理想之地,让骄横的敌人产生麻痹思想,陈赓的部队在此处歼敌1500多人。
敌变我变方能胜。战火硝烟中,人民军队不拘一格,辽沈战役是“关门打狗”,平津战役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淮海战役则是“夹一个,看一个,吃一个”。正是靠着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我军灵活使用兵力,扬长击短,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战争活剧,逐步改变了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
习主席深刻指出: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是对我军长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升华与深入拓展,深刻揭示了战争指导中主动与被动的辩证关系,是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的精髓,对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什么时代打什么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装备更新换代,战法也一直在创新突破,“机动灵活”4个字始终没有丢:
陆军一次演习中,攻山头、插红旗的场景不再,红蓝双方超越地平线攻击对手纵深高价值目标;海军一次对抗中,蓝方潜艇在被对方发现的情况下,突破常规、首次使用“单艇四弹”战法,一举扭转战局;空军一次训练中,谁主攻、谁掩护,全程由飞行员根据空中态势情况自主决断、自由发挥;火箭军一次发射中,某旅创新实践“整旅火力突击”战法,成功组织全旅所有发射单元同时参加任务、一起发射实弹……
结构决定功能。国防和军队改革为新时期战略战术的实现和运用,提供了更广阔更坚固的平台
“现在终于可以在联合作战的舞台上大展拳脚了!”去年初,一位参谋从原军区机关到中部战区任职后,感慨地说。
这位参谋的话语,道出了改革与战略战术的关系。改革不直接产生新的战略战术,但是为其实现和运用提供平台,而人民军队发展史,正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长征时期,为应对异常艰苦的行军作战、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等情况,确保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各路红军进行了扎西整编、哈达铺整编等多次编制调整。党中央对红军的领导指挥体制也不断调整,增强了指挥的灵活性,确保了部队的战斗力,为红军夺取长征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改革前的大军区体制下,尽管曾经多次组织战略战役集训活动,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各军兵种之间联不起来、联不深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联合作战战法还停留在纸上。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在习主席的统领下,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大幕,以雷霆之势开启。
调整改革军委机关设置,由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新调整划设战区……阻碍我军联合作战训练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被一一清除,战略战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改革大棋局正赋予谋略与战法在时代“语境”中的内涵概括与全新表达。陆军指挥所走来“空军蓝”,预警机上出现了“陆军绿”,一场场实兵演练的硝烟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联合作战的新景。
如果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么基层部队多色迷彩的交融,也预示着联合训练的萌芽经过长期积蓄,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个个正在破土而出。更多、更新的谋略战法将不断涌现,人民军队胜战之路的基石也将更加牢固!(周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