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军人的历史抉择”主题展览在京开幕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徐烨)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十周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从东北到华北:一个中国军人的历史抉择”主题展览今天在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以共和国开国上将、原东北军将领吕正操投身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光辉历程为主线,通过图像史料、档案文献等珍贵资料,向广大观众生动再现了吕正操从东北军爱国军官到共产党抗日将领的成长过程,为人们讲述了一代抗日名将的传奇往事。
本次展览主要包括三大主题内容,分别展示了吕正操的早年成长经历、领导东北军部队改编为共产党抗日武装的过程,及其在华北御侮抗战中的突出功绩。秉承“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主题,展览内容突出史料的独家性、准确性、多元性。展出的250余幅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主要来源于美国国家档案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等海内外7家文献典藏机构,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除了来自吕正操将军、著名摄影家石少华等家庭后代珍藏的一手图像资料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以外,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的摄影师或军人所拍摄的影像,其中很多是首次对公众亮相。
史料显示,吕正操将军于1904年出生在辽宁海城唐王山后村,从小就对在中国东北横行霸道的日本军队深恶痛绝。他曾回忆称:“南满铁路就在山后村西经过,我们家的菜地紧挨着铁路。乡亲们到村西种地,经过铁路时常常挨日本人的打骂。”1922年,吕正操加入张学良、郭松龄领导的卫队旅,1923年成为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员。1933年3月他参加了热河抗战,之后在易县结识了黄显声将军和中共地下党员刘澜波,深受其影响。1934年春,吕正操带领东北军647团保卫北平城防,通过军事演习熟悉了周边地形、民俗和地方武装,为今后留在华北平原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准备。西安事变之后,作为东北军691团的团长,吕正操于1937年5月4日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经中共地下党的批准,吕正操毅然决然脱离了溃不成军的国军,带领两个营的兵力留在冀中打游击,打响了梅花镇战役,歼灭大批日军。开拔到小樵镇后,吕正操率领691团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并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迅速发展到近十万兵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了冀中平原根据地。
冀中游击战争的成功开展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辟了胜利的道路。1938年4月,聂荣臻司令向党中央汇报河北山东平原游击战的情况,毛主席当即决定把主力部队派到华北,大力推动平原游击战;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不朽的军事著作,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冀中人民充分发扬集体智慧,开创了地雷战、地道战、水上游击战等游击战术,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反扫荡,沉重打击了侵略者。1943年8月,中央任命吕正操为晋绥军区司令。在党中央和西北联防司令部的有力支持下,晋绥军区发挥了保卫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连接各解放区的重要作用。
吕正操将军与张学良的交往历史是此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1936年10月初,吕正操接到张学良命令,从北平到西安金家巷张学良公馆担任临时内勤服务。此时张学良准备在东北军里建立政治工作小组,提高官兵抗日觉悟水平,吕正操是他特意选调的亲信之一。而这个临时调动也让吕正操成为西安事变的亲历者之一。“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押。1984年,张、吕二人首次恢复通信,此后诗作唱和往来不断。1990年,国民党当局调整对张学良的“管束”,允许其赴美探亲。同年6 月,张学良手书旧作《谒延平祠》赠给吕正操:“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表达了希望台湾回归祖国的心愿。1991年3月,张学良抵美仅两个多月后,在纽约见到了专程从北京飞来相会的吕正操。让张、吕二人不曾想到的是,西安一别半世纪,师生再见已是耄耋之年。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被囚禁之后曾至少三次带话给吕正操:“必之(吕将军的字号)这条路走对了。” 吕正操的历史抉择表达了被蒋介石长期囚禁无法亲自参加抗日战争的少帅本人的心声,也足慰郭松龄、黄显声等东北军将领的英魂。
以“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为宗旨,此次展览所公布的史料均经过专业学者的严格考证和精心编辑,兼具学术性和观赏性。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中心的“敌后根据地史料数据库”,为本次展览的资料搜集提供了便利和保障,而国际知名策展人石志民先生和周邓燕博士的长期准备、精心考证则使此次展览锦上添花。此次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展期将持续到10月7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