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空军某部官兵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

创新驱动,无人“猎鹰”击长空

2017年10月22日08:18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部队名片

  空军某部组建于2014年,是集空军无人装备作战、试验、训练为一体的新质战斗力部队,先后参加红剑、蓝盾等空军和全军重大演训活动,完成新机改装、战法研练、训法研究、科研鉴定等多项重大任务,主导突破了无人机融入作战体系、无人机保障模式研究等10余项重大技术难题。在加速推动无人装备建设发展,提升无人机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等方面,该部引领空军无人机部队走开了作战理念、装备技术、战法训法、综合保障、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推进了无人机作战运用向更高层次推进。

  西北大漠,一架无人机跃出天际,悄然出击。随即,一发导弹呼啸而出,精确命中靶标!空军无人机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又跃上了新台阶。

  在空军某部,这些天来,更多的新型无人机正迎着夜色陆续起飞,飞向茫茫大漠的浩瀚苍穹。

  作为空军首支集无人机作战、试验、训练为一体的新型作战力量,他们正持续探索在未来信息化作战的无人战场。

  光荣使命引领着他们,艰巨任务也考验着他们。

  “我们的目标就是不断消除无人战场的‘无人区’,做好未来战争的‘预实践’。”党的十九大代表、该部无人机飞行教员李浩虽然身在北京,心里依然牵挂着千里之外的试验和飞行。

  “报告中提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这为我们加强部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创新驱动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的信心!”李浩说。

  就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无人机,前方到处都是‘无人区’!”

  面对无人作战这个全新的领域,这支成立仅3年的部队,战斗力建设要填补的空白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无论是早来还是晚来的官兵,都爱称自己是空军无人机部队的“第一茬人”。

  做“第一茬人”,就意味着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去年,该部首次携实装外出驻训,刚入驻地就接到了参加演习的命令。进驻就“开打”,飞行空地域陌生,气象条件陌生,侦察目标特性未知……怎么办?怎么干?

  该部官兵已习惯了这种随时不期而至的挑战。他们当晚加班加点,飞行人员结合驻地地形地貌、天气状况研究飞行计划,任务规划员依据任务特点规划航线,机务官兵连夜准备飞机……大伙儿齐上阵,眼圈熬红了、脸颊消瘦了,任务圆满完成,部队的应急反应能力得到有效锤炼。

  “身处新质战斗力生成的最前沿,任何时候都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该部司令员王进国说,他们的每次飞行任务都是处于首飞状态。“什么是首飞状态?就是风险最大、责任最大。”

  没有风险就难有突破,探索创新必须敢于担当。

  那年,无人机首次跨区域转场,他们大胆探索跨战区无人机飞行指挥权限交接,研练了无人机跨区协同作战的重要协同方法。

  去年初,该部官兵携无人机参加全军某综合演习。面对能见度极低和天气突变等状况,该部指挥班子在认真研究装备技术指标后,决定进行临边界条件飞行,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几年来,该部紧盯部队特殊使命要求,深入研究无人机作战样式、战术战法和作战理念等,探索发现即打击、持久对地侦察等无人作战新路,为空军作战体系赋予了新的能力。

  哪里有战斗力盲区就奔向哪里

  2011年,刘鹏冲硕士毕业后加入无人机部队,第一次接触到了无人机试验鉴定。如今,他快速成长,成为了单位无人机综合作战效能评估的骨干力量。

  刘鹏冲的工作是在每一次试验训练后总结经验,形成飞行管理等规范。翻开自己的工作记录本,他颇有成就感:“这里头,都是我们消除的战斗力盲点。”

  “无人机自主驶入驶出”就是一个例子。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使飞机在停机坪上完成机务准备后,自主驶进跑道直接起飞,不仅缩短出动时间,而且节省机场资源。

  这些年来,对于该部官兵来说,哪里有战斗力建设的盲区,创新的目标就指向哪里,探索的脚步就奔向哪里。

  一次任务中,工程师贾宣发现,现有的无人驾驶靶车不能满足多样式靶标同步上线。回到办公室,他便开始某型空地武器地面无动力靶标研究。半年过后,新型靶车驶上靶场,不仅实现了多样式供靶任务,而且为部队节省了大量资金。

  情报判读工程师计详奇在工作中感到,情报判读效率对无人作战系统效能发挥至关重要。他便结合自己在有人机侦察信息处理中积累的经验,提出快速拼图、比对判读等10余条建议,和团队一起将情报判读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自部队组建以来,该部官兵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的思路愈发清晰,创新发展的力量更加凝聚。

  着眼未来无人战场作战所需,他们采取集中学习研讨、组织专人攻关、结合战例推演等办法,已探索总结出了10多项新战法训法。前不久,该部15项科研项目、2项课题研究通过审查,新型无人机试验试飞取得突破,关键性能指标得到检验验证。

  “无人”的飞行需要更多的“创新达人”

  无人机并非真正“无人”。一场“无人”的飞行需要涵盖飞行、机务、情报、任务规划等多个专业的体系支撑。从零起步,向前推进无人机事业,需要更多的“创新达人”。

  组建之初,该部的人才状况是这样的:官兵来自全空军部队,从事无人机作战试验训练的人不足20%;飞行人员、机务官兵大多是“门外汉”;没有训练教范,链路、情报等领域几乎是空白……

  这样的基础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几年来,他们认真学习习主席关于创新驱动的重要论述,采取急用先训、重点强训、交流互训、系统全训等路子,实现了加速孵化人才成长转型。

  机务大队长李龙彪来到该部之前是个无人靶机通。单位请他开办了一个机务专业培训班,短短两个月便带出了一支全新的无人机机务尖兵。

  杜继永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来到单位后,他结合任务实践转型,研究无人机作战使用的理论法规,将飞行员的飞行结果固化成条文。如今,他的电脑里存满了不同优先级的文件夹,里头存满了当今最前沿的无人作战理论。

  该部政委胡斌这样形容,这支部队就像是一个无人机作战创新实验室,正不断孕育着我国空军的新一代无人作战尖兵。

  今年6月,该部参加空军某综合演习,多名年轻同志主动请缨,接受任务摔打磨练。据了解,该部近两年来毕业分配的40多名新干部,大多已成为各专业的技术骨干。

  在某新型武器装备试验中,该部的年轻干部们大胆提出技术革新思路,极大地提高了该型武器装备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多项前沿技术研究课题。

  今年初,两位三代机飞行员陆冬辉和吕军明又加入了无人机飞行团队。陆冬辉曾是空军“金头盔”获得者,吕军明则在改飞无人机前刚刚完成新型战机的改装训练。无人机事业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盟。

  “习主席在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这为我们深化创新驱动加强战斗力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李浩信心满满:在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建设一支矢志强军事业的创新人才队伍,空军无人机部队的作战能力一定能实现新的更大的跃升。

  上图:该部官兵维护无人机。

  杨 军摄

  版式设计:梁 晨

  创新:新质战斗力的“孵化器”

  ■空军某部政治委员 胡 斌

  又一次实弹打靶、又一个战法形成、又一项科研突破……伴随部队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这支空军无人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学习报告我们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推进改革强军和科技兴军的信心和自觉。改革发展新阶段对部队全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勠力创新,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挑战需要突破,重点就在创新。做创新的践行者,必须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树创业之志、塑创新之能。

  无人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充满风险和挑战,要求我们培塑敢创新的责任担当。我们坚决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新部队、新环境、新职能、新挑战,紧紧扭住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始终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确保官兵合编合心合力合拍、安心稳心用心尽心工作。

  坚持用改革引领发展、用使命汇聚力量,做创新的引导者。我们单位既是无人机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孵化器”,也是部队形成战斗力的“供给侧”,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努力担起引领空军无人机部队走开作战理念、装备技术、战法训法、综合保障、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重任。

  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新型作战力量提升的根本是创新人才队伍健康发展。我们从组建之初就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宽松环境,为官兵制订成长路线图、目标图和时间表,促进创新成果加快向战斗力转化,打通从实验室到战场的“最后一公里”。

  无人机的起飞过程也是加速的过程,我部的建设发展正处在起步创新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让创新驱动为全面形成无人机新质战斗力注入强大动力,为实现打赢目标夯基垒台、积厚成势。(郭洪波 易灯 姚春明)

(责编:朱江、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