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军事训练不允许“磨洋工”

2017年10月30日08:41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练兵是为了遂行任务、备战打仗,这个目标任何时候都不得替换、不能偏移。不久前,某旅领导在讲评部队训练工作时谈道:个别连队训练存在“磨洋工”。这种问题必须坚决停止和纠正。

“磨洋工”意味着出工不出力。训练“磨洋工”,就是没把保质保量提高战斗力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训练时间消耗完了事。部队按时带出、照点带回,在训练场上轻飘飘、没压力,提升多少、收获多大,不较真不深究。这样一来,训练岂不成了得过且过?耗时岂不成了练兵目标?此种现象虽是个别,却值得警惕。

军队首先是战斗队。打仗是你死我活的实力比拼,本领不新、本领不济是要吃败仗的。和平年代的可贵,对军队而言就是能够系统深入地抓好练兵备战。从这个角度讲,训练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贵的,争分夺秒强体能技能、增智能心能,是为了战时少流点血、多些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强调“战斗力标准”、大抓“实战化练兵”,目的就在这里。在演训场战味、硝烟味越来越浓厚的今天,“磨洋工”实在不应该。

有什么样的准备,就会打什么样的仗。战争年代,我军即便战事频仍,依然严抓训练不放松,这就是我们能够“横扫千军如卷席”的一个重要原因。陈赓曾在《四纵军事工作综合报告》里说:“参战部队很少获得训练机会,但尚利用一切行军间隙、战前时间进行了间隙教育与队前教育。”随战随练、前面打后面练、这一部分打那一部分练,针对当前战争特点和任务,缺啥学啥、要什么学什么。淮海战役中,部队或在行军前、或在宿营后、或在行军中,抓紧练习打援、野战攻防、村落攻防,“因与现实联系很紧,官兵特别认真,故收到效果很大”。

与过去的战争相比,现代战争具有爆发更突然、打击更精准、持续时间更短等鲜明特征。没有快速反应、迅即回击、高效制胜的能力,就难免挨打吃亏,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来自平时的枕戈待旦、千锤百炼。那种“战争来了再去适应”“战斗打响自然会适应”的想法,是断然上不得战场的。

“设使平日所习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照临阵的一般。及至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明代戚继光提出,练兵必须坚持实战化标准,做到练习一日必有一日的效果,熟悉一件兵器便得一件之锋利。练兵备战容不得松懈怠惰,只有抓紧抓实,提高单位训练时间的含金量,才能适应战场、打赢战争。(唐将彬)

(责编:韩笑(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