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聚焦战斗力建设不容忽视之“重”

2017年11月20日07:27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写在前面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瞩望未来,共和国军人进入“冲锋时刻”。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军队标定了醒目的强军兴军路标——

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目标矗立,未来已来,时不我待——距离2020,仅剩3年;距离2035,也只有18年……

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攻克。实现强军目标,注定需要我们这一代共和国军人付出艰苦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全军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解放军报编辑部携手多路记者奔赴基层部队调研。在与诸多一线带兵人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在所有为了实现强军目标的努力中,“知兵心、聚兵力”堪称筑牢强军事业这座大厦的基础工程。这一基础工程,通常被带兵人称作经常性思想工作。

“上下同欲者胜。”在陆军第80集团军某特战旅政委武仲良看来,就像水和空气之于我们的生命一样重要,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我们向强军目标迈进须臾不可少的加油站,起着凝神聚力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仲良的这番理解,得到许多基层带兵人的认同。不止一位带兵人和“老政工”告诉我们,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扎实做好这项工作,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兵心兵力,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军一直坚持的这一优良传统,如今正遭遇诸多新课题。新一代年轻官兵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独特的成长密码、崭新的价值诉求,不断在给这支军队增添新的气质、带来新的力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困惑与挑战。

仿佛在一夜之间,我们所熟悉的许多“钥匙”不再能轻易打开新时代士兵的“心锁”,我们所擅长的很多“支点”不再能轻易撬动新时代士兵的“原力”。打不开“心锁”、撬不动“原力”,何谈经常性思想工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一路调研,一路观察。我们的视线里,有诸多一线带兵人的困惑和思考,更有他们的创新和探索。这些困惑、思考、创新与探索中,折射着一个共识:战斗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经常性思想工作是这一系统中不容忽视之“重”。

这份“重”,扛在我们每一位带兵人的肩上,落在我们迈向明天的每一个脚印里。

从即日起,《解放军报》军营观察版将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反映各部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些探索。敬请关注。

要注意掌握官兵思想动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管理教育工作。各级党组织要管党员、管干部、管思想,基层带兵干部要知兵、爱兵、育兵。

——摘自2013年11月习主席视察原济南军区某基地时的重要讲话

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经常分析官兵现实思想,对问题苗头及时发现、准确掌握、正确处理。坚持以表扬为主,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尊重官兵合法权益和合理需求,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思想、心理、安全、网络等工作骨干队伍,提高知情、说理、疏导、解难能力。开展群众性谈心和互学、互帮、互教活动,做好个别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经常性思想工作—

战斗力建设不容忽视之“重”

■解放军报记者  李兵正  高志文  王通化 王天益

一道算术题背后的时代新课题

2017-2000=?

这是北部战区陆军某旅领导在新训骨干会上提出的算术题。

答案:17——“00后”,出生于2000年的新生代,已来到军营。

这道算术题,也是一道带兵育人的时代新课题——

“网生代”“二次元”“拇指一族”……具有鲜明网络时代特征的新生代来到军营,既为部队注入新鲜血液,又带来了不一样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兴趣列表。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考验的是带兵人的智慧和能力,攸关的是部队战斗力的建设水平。

时代列车飞驰而来,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打开方式能跟上“网生代”的新需求吗?传统的“知兵录”能解开现实的“表情包”吗?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面对“网生代”战士身上“未来的味道”,不少一线带兵人经常性思想工作“招法失灵”,难以打开战士心扉——

有的带兵人对平台直播、社交互动等不熟悉,对主播、网红等不了解,对自拍、喊麦等不掌握,看不懂“网生代”的“新世界”、看不惯他们的“新行为”、看不清他们的“新表情”,与他们玩不到一起,要么“一声叹息”,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一禁了之”,板着“扑克脸”,拉起“警戒线”。

有的带兵人面对自我意识强、个性特点突出的“网生代”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带,接受不了“看到手机咋比看到班长还要亲”,感叹在他们身上找不到“昨天的我”,无法弥合“代沟”。

有的带兵人对战士花名册“一口清”,对战士的“心电图”却“猜不透”。战士有问题不找干部找百度、有心事不找战友找网友、有困难不找组织找论坛,带兵人“被离兵”,与兵“背靠背”,成了“非主流”。

有的带兵人要么“张不开嘴”,要么谈心说理“高大上”,开口闭口“想当年”,关心问候“老三样”。不管跟谁谈,都是“一个调”;不管谈什么,都是“老一套”;不管你听不听,都要“来一通”,结果“婆婆嘴”换来“被拉黑”,很难融进战士的“朋友圈”……

“同事不同志”“身近心不近”“不打不骂也不爱”……看不见的网,成了一堵无形的“墙”,拉开了官兵的距离,也给带兵带来全新的挑战。

冷对待加剧、信任度降低、尊与爱变淡……北部战区陆军某旅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不少官兵认为各种差异和因素导致“战友亲如兄弟”的感觉虚化、“十指握成拳头”的意识弱化、“连队就是家”的思想淡化,而这与一些带兵人经常性思想工作“使不上劲”“打不到点”“融不到一块”有很大关系。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我军的“传家宝”。如果说上面的这些经常性思想工作弱化的现象,属于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长期积累的好传统、好做法、好经验也在一些单位弱化和流失——

有的带兵人对官兵的实际困难缺乏真诚关爱,不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而是满口要求战士正确对待的大道理,经常性思想工作满足于“做了”。

有的带兵人对思想上有点小问题、工作上犯了小错误的官兵,不是分析原因、找到症结,而是一味指责埋怨,转移压力、推卸责任。

有的带兵人片面追求形式创新,谈心形式“土”变“洋”,交流方式“本”变“网”,“键对键”代替“面对面”,内容却不走心,越谈反而离兵越远了。

有的带兵人对看饭量、看站相、听鼾声、听歌声等“五看五听”预见法好传统不掌握,关注“七前八后”重点时段不到位,身在兵中不知兵。

有的带兵人本身思想上有疙瘩,组织上却只压担子不及时疏导解决,他们只好带着“思想包袱”给别人“卸包袱”,效果可想而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如果带兵人的“知兵雷达”捕捉不到战士的“心灵电波”,关爱的“及时细雨”润不到战士的“思想心田”,筑牢“一条心”“一盘棋”“一条船”的思想根基就成为空话。

有时候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

在这个飞速发展、深刻变革的时代,如何找到新时代战士心扉的“正确打开方式”至关重要。

调研中,有这样两个案例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事故通报,让三级军士长蒋林峰痛心不已。通报中,一名战士刚到新单位后就出事了,出事前一天晚上彻夜未归。在这位先后带出数十名优秀士兵的老班长看来,“当时若是有人及时靠上去,他心里的那道坎也许就跨过去了!”

一次为战士“顶雷”,令连长杨锡锋庆幸不已。迎接上级考核期间,他顶着压力两次为一名母亲病危的士官延假。事后,这名士官“像变了个人”,很快成长为连队的技术骨干。

这一正一反两个故事,道出了经常性思想工作对于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性。有人说,经常性思想工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经常性思想工作产生的效应却是具体而实在的。

“恰恰是这看似‘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让有的带兵人对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不足潜移默化地投射在他们的行为习惯上。”陆军某旅政委任志远说。这位从班长成长起来的“老政工”,一语道出了经常性思想工作容易被忽视的症结之所在——在一些带兵人的眼中,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潜绩,既耗费大量精力又不容易量化出成绩。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战斗力建设千头万绪,然而,最最基础的工作仍然是如何凝聚兵心兵力。

在新组建的中部战区陆军某旅,旅党委召集干部商议发展规划时,大家纷纷围绕战斗力建设谈起大手笔、大思路、大变化……一个个“大”字彰显着首任首责的决心。

一份官兵思想调查却让该旅政委刘守印忧心忡忡。调查显示,80%的基层官兵在岗位变换后,专业跨度大、起点低、底子薄,不少人有焦虑和畏难情绪;有的官兵面临再次分流,对当前工作不上心……

“在干大事、出成绩的政绩观下,这些细微的兵心波动我们及时体察到了吗?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能够耐心去做吗?”刘守印认为,越是新组建部队越需要凝心聚气,而越急于出政绩越容易忽视官兵思想上的“鸡毛蒜皮”。

两位“老政工”的感悟,得到了众多基层带兵人的认同。采访调研中,记者看到,针对当前经常性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单位很重视,各级下发通知,对思想形势分析、谈心等工作都做了具体要求。

越来越多的基层带兵人在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那种“只要不出事,经常性思想工作干多干少看上去好像都是一个样”的观点是一种认识误区。

陆军某旅排长欧彬深以为然。那年,他带着战士参加比武集训。刚开始,大伙觉得拿不到奖,训练不积极。一番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后,人人奋勇争先,3人打破集团军纪录。

“有时候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某合成旅政委练伟说,如果说军事训练是战斗力建设的发动机的话,经常性思想工作就是润滑油。面对改革调整,面对新的使命,越是任务繁重,越要注重发挥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作用,否则就可能“一边扛红旗,一边出问题”。

“这是不显山露水的‘地平线’以下的工作,但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依赖的‘打地基’工程。”练伟说。

“家常菜”炒出新滋味,爱吃才是硬道理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道“家常菜”,人人都会炒,家家味不同,战士们爱吃才是硬道理。

有这样一则关于基层餐桌上的故事,让人嚼之回味——

某连野外驻训,条件所限,伙食下降,战士牢骚不断。“餐桌上的负面情绪,一旦蔓延开来,必将波及到训练场。”发现问题苗头后,连队召开“诸葛会”,想了一妙招:安排战士代表轮流当“炊事班长”,让他们立足现有条件改善伙食。用DV拍下这些“炊事班长”们为改善伙食急得抓耳挠腮的镜头,连队制作了一部微电影,取名《班长难当》。微电影播放后,在全连激起共鸣。大伙儿对炊事班的难处感同身受,牢骚顿消,心平气顺。

一部微电影,巧炒“家常菜”。聊起这个故事,某旅政委高鸿宾说:“读懂战士的心,把准战士的脉,才能理顺他们看不惯的,排解他们想不通的,寻找到打开心门的把手,把堵在心口的‘石头’搬出来。”

“菜”虽家常,巧“炒”不易。“经常性思想工作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一路调研,许多带兵人都发出相同感慨:抓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一定要有辩证思维。

“虚”与“实”——某特战旅政委武仲良认为,如果只讲简单的大道理,现实问题不解决,思想工作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果只顾及解决物质需求,思想工作跟不上,就会让人在追求物质利益中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一观点在现实中有诸多印证。有的单位在做经常性思想工作时过多强调“服从”和“正确对待”,而不能设身处地为官兵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因而收效不大。

“情”与“理”——经常性思想工作主要靠说理,但“理”不能离开“情”,否则就会枯燥干涩。某旅政委任志远说,如果没有把战士装在心里,就算你把道理讲得天花乱坠,他们也听不进去,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单位做法简单机械,“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不能在官兵“最盼”上赢兵心、“最急”上见真情、“最烦”上改作风,怎能实现官兵之间“心与心的交往、情与情的沟通、爱与爱的凝聚”?

“堵”与“疏”——人的思想变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当官兵思想出现苗头性问题时,如果及时提醒,就可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相反,对错误的思想苗头,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由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做思想工作不同于看病,但道理是相通的。”在火箭军某旅政委仇念平看来,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摸准官兵思想脉搏,是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的前提。会“堵”很重要,懂“疏”更关键。

“传承”与“创新”——“现在的兵越来越难带”是诸多带兵人的由衷感慨。海军某支队政委吴谦认为,时代变了,人与人的沟通方法也需要改变,既要会用“婆婆嘴”等传统手段,还要玩转信息网络新本领。网络时代,沟通讲究短、平、快,讲究新思想、新风格、新手段,讲究内容与方法并重,只有“有意义”与“有意思”并重,才能把“家常菜”炒出新滋味。

党的十九大为强军兴军擘画了宏伟蓝图,制定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既为各级做好基层官兵经常性思想工作赋予了时代课题,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平台。把这项工作做扎实了,实现强军目标就会有可靠的思想保证,就能把广大官兵的思想和意志、力量和行动凝聚到强军实践上来,从而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再创新的辉煌。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