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雪域体能立起“高原标准” 

2017年12月04日09:01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雪域体能立起“高原标准”

图:日东哨所官兵在雪地练习前扑。张国恒摄

11月的藏东,一夜忽白染碧葭。

茫茫雪野中,突然刮起一阵“迷彩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武装五公里越野,对常人来说无疑是在“玩命”,可在驻藏某边防团官兵看来,这不过是“家常便饭”。

有句网语很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氧气吃不饱,平地比山高”的西藏,哪怕在平地徒步行走,就已经相当于在内地负重20斤,该团驻地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空气平均含氧量很低,哪怕你入伍前可以“飞檐走壁”,在这里也会“武功全废”。

“贪图安逸请往他处,畏苦畏难勿入边防。只有闯过耐缺氧、耐疲劳、耐严寒的‘高原三关’,才能真正立起‘高原标准’,才能形成实打实的战斗力。”该团团长袁明利一席话道出原委。

何谓“高原标准”?众所周知,再好的武器装备,上了高原性能都要大打折扣。同理,再健康的人,上了高原也难免“三步一喘”,只有遵循高原规律,才能有“革命的本钱”。

针对身在高原体力容易透支这一实际,该团组训严格遵循“百分之十”原则:即每周训练强度和时间的增加不超过前一周的10%,训练强度大则量小,强度小则量大,使训练质量与强度呈现波浪状态。先后在海拔3000米、4000米、5000米开设训练基地,按照“分级适应、逐层提高”的训练思路,逐步培养官兵对高原的“适应度”。

为实时掌握官兵身体机能,该团为各营连配发了“体能负荷检测卡”,绘制了高原耐受性“曲线图”,定期进行分析研究,并将相关数据反馈至数据库进行持续完善,进一步指导官兵科学训练。

六连下士翟乾坤因担心高原“太拼了”容易受伤,训练中放不开手脚,连长王文相灵活运用检测卡和一系列数据,成功帮助翟乾坤走出心理上的“误区”,去年底营里组织体能比武,翟乾坤取得两个项目第一、一个项目第二的好成绩。

与实战化标准对表,该团的“高原标准”是否掺杂水分?一连战士张俊心里有杆秤。去年底,张俊奔着服役“高工资”、退伍“好政策”来到西藏,各项训练“吊车尾”,干部找他谈心,张俊却振振有词:“俺爹说了,来西藏,躺着都是奉献。”班长各种招数使完,张俊依旧我行我素。可下连之后,张俊却傻了眼,该团边防巡逻对体能不达标者实行“一票否决制”,任你写一百封血书申请都没用。

当兵当到天边边,却没走过巡逻路,传回家岂不是个笑话?机会就那么几次,错过了可要遗憾终身,思来想去,张俊不声不响地开启了“补课”计划, 6月底,连队组织体能考核,张俊顺利过关,拿到了“巡逻资格证”。这不,10月底连队前往某界碑巡逻,张俊乐滋滋地打了头阵。

强健的体魄是遂行任务的前提,更是边防官兵枕戈待旦、能打胜仗的基础。“设置‘巡逻资格证’的初衷,是为了官兵的安全着想,如果没有扎实的体能素质作为基础,很难应对巡逻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但时间一长,反而激发了青年官兵的好胜心,精武强能的火焰越烧越旺。”该团某边防营营长索巴告诉笔者。据了解,该团官兵每次巡逻都要负重40公斤、徒步至少200公里,一路还要面对冰山峡谷、悬崖峭壁,没有好的身体素质根本坚持不下来。

该团日东哨所每年大雪封山期长达6个月,是名副其实的“雪域孤岛”。前些年,由于交通不便,哨所设施十分简陋。条件艰苦,却挡不住官兵训练的热情。只要有心,天地之间处处都是训练场。没有跑道,绕山跑,冲山头;两棵松树间捆一根钢管,简易的单杠就有了;松树上绑几个沙袋,搏击场也有了;买回几张瑜伽垫,下载几个健身视频,宿舍就变成了“健身房”……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巍峨的雪山默默见证着这群戍边卫士的精武强能之心,见证着他们的厉兵秣马之姿。(汪小松 张 彬 欧阳大名)

(责编:鄢玲淼(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