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军休干部为啥幸福指数这么高?

——来自辽宁锦州军休三中心“爱老敬亲”活动的调查启示

2017年12月12日14:52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组织军休干部摄影爱好者为光荣院老兵拍纪念照。
组织军休干部摄影爱好者为光荣院老兵拍纪念照。

“从退休起,每天都习惯往三中心跑,偶尔不来,就像丢了什么,一天都会没着没落的。”

“没想到,在三中心休养,幸福指数会这么高!”

凡在辽宁锦州军休三中心休养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大都这样感慨。那么,军休三中心组建不到两年,为什么好评如潮?赢得如此多的赞誉?他们又是凭借什么能具有磁场般的吸引力?为探寻其中的奥秘,笔者日前专程到这里“明察暗访”。

多采文化生活提升军休干部幸福指数

歌声、笑声、掌声,一浪高过一浪,锦州军休三中心为军休干部举办的“庆十一迎重阳”的专场联欢会,高潮迭起。

记者观看了整台联欢会,有京剧、快板、舞蹈、诗朗诵,还有乐器演奏、模特表演、女声独唱、男女声表演唱,演员有军休干部,也有中心的员工,还有中心的领导。

“一个小小的中心,何以能排练出如此高艺术水准的文艺节目?”面对笔者的疑问,组织演出的锦州军休三中心主任李伟介绍说,锦州市养老中心是2016年锦州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受到锦州市委和民政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

“组织上的重视,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李主任感慨道,正是因为如此,三中心成立之初,就重点把满足军休干部的精神需求,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们以“爱老敬亲”的服务理念,打造“家”“和”完美统一的军休文化。

为此,军休三中心建起了棋牌室、器乐室、理疗室、康复室、阅览室、舞蹈室、书法室、摄影室、诗词室,成立了沙狐球、门球、桥牌、棋牌、台球、乒乓球、书画、摄影、诗词九个协会,还以军休红色文化为根、精神健康文化为魂、以拓展兴趣互动辅助为基,打造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军休干部精神、文化、娱乐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娱活动,每天军休干部来看书读报、唱歌跳舞,搞吹拉弹演,来打牌下棋,参加各种球类竞技、交流书画创作技艺……

“这里文化设施建设特别完备,文体娱乐器材特别齐全。”军休干部王厚文告诉记者,“三中心琴棋书画等文娱活动名目繁多,极大地丰富了军休干部精神生活,三中心的军休干部都觉得幸福指数比过去高多了”。2017年三中心创作的文艺节目,登上了辽宁电视台“大民星社区春晚”,节目《鸿雁》荣获第十七届金蛙奖、国际艺术节《中国艺术》活动辽宁总决赛特别金奖。

最大的幸福来自对纯洁党性的坚守

“每一个军休干部都要经常擦拭‘信仰之灯’,不能因为离退休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笔者采访时,正赶上李伟主任给军休干部和员工上党课,这个中心的主任、副主任每月都坚持登台授党课,他们还特别邀请军休干部、市委党校的专家、市纪委领导等作专题报告。

“加强军休干部的党性教育,就是政治上关心军休干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三心中针对个别离退休人员容易出现“思想退休,党性‘褪色’”的问题,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组建了6个军休干部党支部,划分为14个党小组,还采取开展常态学习、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经验教训讨论交流的形式,强化党性教育,引导大家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三中心大力倡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常以先进典型为标杆,自觉查找自身差距;常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时刻敲响自律警钟,引导军休干部和员工自省自律、防微杜渐,提高大家的“免疫力”。

“遵守党的纪律,既要靠党员个人的思想自觉,也离不开党组织、党内同志的监督提醒。”军休干部魏恒星告诉记者,在三中心,一旦有人在遵规守纪方面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就会有人“提领子、扯袖子”,把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

如今,三中心的党员教育已经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了。常提醒、勤敲打,警钟长鸣,让纪律观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是军休三中心党性教育的生动写照。军休干部感慨:“坚守住纯洁的党性,时刻保持晚洁,就是我们军休干部的最大幸福”。

实现“微目标”就有幸福相伴

连日来,军休干部王素珍喜滋滋的,只用短短两个月,就实现了自己的“微目标”:掌握了摄影技巧,还创作的一大批摄影作品。

在三中心,像王素珍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微目标”的军休干部,还有不少。这是三中心有效疏解军休干部“离退休焦虑症”,提高幸福指数所取得的可喜成效。

离退休后角色转变,生活突然变了,有人内心一时无法接受和适应,出现了失眠、焦虑、抑郁、心情烦躁和心理问题。三心中为解决这个问题,决定根据军休干部的兴趣爱好,为每个人制定三两个或是多个阶段性的具体可行的目标,按照时间节点,集体组织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并采取网上晾晒成绩单的办法,督促、激发大家积极参与活动。

记者从该中心年度军休干部“微目标”活动工作计划表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微小目标有上千个,参加的军休干部多达200多人,占全军休中心军休干部的96%以上。文娱活动项目种类繁多,每月每季度的活动内容都详细而具体,各类联赛、沙龙、采风项目琳琅满目,各种技艺讲座、学习交流活动接连不断。

“万万没想到,我从来不爱表演唱,今年不仅学会了唱歌,学会了舞蹈,还在锦州‘万人广场’上参加了演出。”从农场场长岗位上退休的李广,说起自己实现“微目标”的经历,感慨不已。他退休后,一直是“憋”在家中,中心开展“微目标在行动”,他报了5个活动项目。经过声乐专业老师和形体表演专业老师的指点,一点一点学起,不仅找到了乐趣,还爱上了表演唱。如今,李广再也不憋闷烦恼了,心情也舒畅多了,感觉身体也越来越好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觉得老幸福了”。

争创微目标活动,有效疏解了军休干部心里期待与现实差距的冲突,让大家有了合理表达思想感情机会,有效释放、调解了大家的不良情绪。军休干部普遍都反映:自从参加了三中心的活动,不再焦虑了,整个人都变得乐观豁达了。

有了“特殊的爱”幸福推不开

“不用上街买菜,不用开火做饭,只需花七八块钱,就能美美地吃上一顿老年人营养餐”。年过八旬、独居在家的军休干部赵怀山,起初享受这个“特殊待遇”时,激动得不得了。

赵怀山告诉记者,他有一儿一女,一个在处地,一个外国,如今岁数大了,别说上街买菜,就是下楼都困难。赵怀山说:“如果不是军休三中心办起‘助老小食堂’,像我们这么大年岁、行动不便的军休干部,晚年还真说不上是幸福”。

“特殊的关爱,让军休干部感觉更幸福了。”军休三中心主任李伟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离退休时间的推移,一些军休干部老龄大的、空巢的,子女不在身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个别年龄特别大的,身体又不好的,上下楼困难,吃饭也成了问题。为此,三中心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利用闲置房屋,专门为军休干部设办了“助老小食堂”。并立下一条规矩:就餐费全部为成本核算,不多收军休干部一分钱。

笔者发现,“军休助老小食堂”就餐大厅整洁,且宽敞明亮,膳食结构搭配科学合理。军休干部戴文生告诉笔者,三中心尊重老人不吃油腻、不爱吃重盐菜的饮食习惯,对所有菜品都按需定制,还定期调整菜谱,力求营养均衡,花样翻新,每天两菜一汤,时常是一周不重样。

“‘小食堂’对军休干部服务太周到了。”说起小食堂,军休干部赵怀山感慨不已,对家住附近,一时来往行动不便的军休干部,工作人员主动把饭菜送到家里。个别稍远的,中心协调送餐服务公司给送餐,为减少开销,还专门购买了循环使用的餐盒,使军休干部午餐饮食需求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在三中心,像这样对特殊人给予特殊关爱的,还有不少。

“成立‘应急互助队’,让窝巢军休干部有了好帮手。” 已是80岁高龄的军休干部浮立芳接过话茬说,前几天,他106岁的母亲去世了,他子女当时都没在身边,一时急得团团转,手足无措。军休三中心“应急互助队”闻讯后,立马召集十多个帮手,帮老人家联系殡仪馆、找车、挂灯、搭灵棚、收拾东西,一直到帮着处理完后事。

为解决军休干部年岁大,子女又不在身边,生病后感到特别无助的问题,2016年2月,三中心成立了“应急互助队”,队员主要是从本小区的年龄较小又从事过军医工作的军休干部中挑选,有的军休干部子女见此自愿加入进来,形成了常年保持在19人以上的应急互助队队员。“‘应急互助队’主要是采取互相托付、相互支援、相互照顾的办法,帮助上了年岁的空巢军休干部处理突发情况”。军休干部张文明这样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三中心还设立了应急处置室,配备了应急药品、医疗器材等,制定了应急求助预案,开展了应急救助演练,使应急人员经“实战”训练,熟悉应急处置和整个应急行动程序,明确自身应急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锤炼应急救援活动协调、有效、迅速地开展。

应急求助成为空巢军休干部的好帮手。83岁高龄的军休干部韩永阳对记者说,有天晚上他出去散步,因血糖低突然晕倒在了河堤上。家里人见他没按时回了,就联系应急求助队出去寻找。事后,韩老感慨:“要不是及时被找到抢救过来,恐怕我活不到今天。”据悉,一年多来,“应急求助队”先后帮助窝巢老人处理十多起突发情况。

如今,一提起三中心,军休干部就竖大拇指:“在这里,有一系列的特殊的关爱,谁能不幸福?那真是想推开幸福都推不走”。(高颖 姜玉坤/文 李军 开伟光 梁宸/图) 

(责编:鄢玲淼(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