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董彬新”现象背后的评价标准之问 

2017年12月13日09:24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图为火箭军某旅官兵沙漠行军场景。作为该旅磨砺官兵意志的常态化手段,沙漠戈壁拉练也成为检验他们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孙海丰摄
图为火箭军某旅官兵沙漠行军场景。作为该旅磨砺官兵意志的常态化手段,沙漠戈壁拉练也成为检验他们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孙海丰摄

“董彬新”有颗平常心

本以为“新六小阵地”是亮点,没想到却成了官兵吐槽的“槽点”

“新型基层信息视窗”刚投入使用的时候,南部战区陆军某旅三营教导员王中元信心满满——

“过去,我们搞经常性思想工作,都是沿袭谈心、教育加大讨论的老套路。如今有了现代化手段,这肯定能成为全旅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大亮点。”

自从尝试探索基层“新六小阵地”以来,王中元经常沉浸在这种兴奋之中。

然而,兴奋的王中元很快发现,战士们并没有像他一开始设想的那样兴奋。“剃头挑子一头热。”聊到这儿,王中元不由紧锁眉头,“我们在这边大力推行信息视窗这个‘新六小阵地’,可战士们好像不大‘感冒’。”

王中元心里清楚,这次借助“新六小阵地”,对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有着特殊意义。如果成功了,他将开启全旅经常性思想工作一个崭新局面。

当然,他还存有一点“私心”:都说经常性思想工作看不见、摸不着,如果能把这个亮点做实,还能在上级那里拿到“高分”,可谓一举两得。

战士不“感冒”,让王中元有些沮丧。刚巧那阵子“董彬新”在旅里风头正盛,思索原因之余,王中元找来“董彬新”的所有文章,看了数遍。其中一篇,刚好谈到所谓的亮点工程:“有的单位搞的这工程那工程看似高大上,实则不接地气。什么是虚?什么是实?经常性思想工作求新没错,但应付检查就是虚;真正做到官兵心坎上就是实。”

字字句句,皆是“扎心”之言,让王中元顿悟:“我们老想这亮点那亮点,根子还是为了迎合检查,让工作‘看得见摸得着’,说到底还是一种想在上级那里出名挂号的惯性思维在作祟。”

本以为“新六小阵地”是亮点,没想到却成了官兵吐槽的“槽点”。再一次翻看“董彬新”与“二雷”的故事,王中元感慨万千,但更多的是惭愧:原来,“董彬新”恰恰有颗平常心。

王中元的经历并非个案。记者调查发现,在有的部队,形形色色的“新六小阵地”还有不少。

“我花了很大工夫做多媒体课件,看似很完美了,结果还是输给了一个上等兵的漫画。”和王中元同样惭愧的,还有该旅无人机连指导员毛雅新。

说起几个月前参加旅里思想骨干教学比武,毛雅新有些尴尬地笑了。为了这次比武,素有“金牌指导员”之称的他,加班熬了几个通宵,自认为胜券在握。

“好看是好看,可离我们太远了。”从小喜欢漫画的战士朱仁康,很快把毛雅新这堂课的内容画成了漫画,匿名挂到了政工网上。风趣幽默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漫画,顿时引起了战士的共鸣。

“说到底,经常性思想工作需要一颗平常心,形式标新立异固然重要,但内容更重要,不切实际、不走兵心,就是做再多工作也是白搭!”毛雅新说。

“董彬新”=懂兵心

官兵都在看着我们,官兵思想引导得怎么样,标准都在兵心里

一度,该旅指挥通信连的战士唐日宏猜测,这个“董彬新”可能就是他们的指导员耿昭。在唐日宏眼中,指导员耿昭给他做思想工作的方法简直和“董彬新”如出一辙。

通信连有个“战士讲堂”,定期举办,战士轮流上台畅所欲言。那天,讲堂如期开讲。第一个走上讲台的正是战士唐日宏。他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连珠炮”般谈着自己的感悟。

一年前,同样的讲台,耿昭要求唐日宏上台,叫了半天不见人影。“后来,为了躲避发言,他与战友换岗、请病假,想尽了各种办法。” 耿昭说。

一番了解,事出有因。原来,唐日宏普通话不标准,一紧张说话还会结巴,一结巴就会引来哄堂大笑。唐日宏说他“丢不起这个人”。

“他太需要一次成功建立自信了。”耿昭整天跟着唐日宏。唐日宏抱着线捆收放线,耿昭就在一旁教他练发音。一个月后,终于迎来了每晚看新闻前的“日宏读报”时间。

唐日宏的普通话依然不标准,但当他认真把报纸读完,耿昭带头给他鼓掌,大家被他的诚意打动,由哄堂大笑慢慢变成了微笑鼓励。从这以后,唐日宏读得更加卖力。

今年留队的名额有限,唐日宏退伍了。临走前,他来了一趟广播站。

“明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感谢连队有一群懂兵心的人,因为你们,这个集体无比温暖……” 中午,军营广播准时响起。虽然唐日宏的普通话还不流利,但是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这让正在吃饭的耿昭百味入口。

同样以为指导员是“董彬新”的,还有曾睡在唐日宏上铺的战友鲁笠。

鲁笠是大学生士兵,2015年底下连来到指挥通信连。把他当“宝贝疙瘩”一样的耿昭发现,鲁笠是个“闷葫芦”。

“鲁笠虽然学历高,可因为是‘闷葫芦’,大伙儿以为他装清高,结果就成了‘独行侠’。”注意到这个问题后,耿昭格外留意鲁笠的一举一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鲁笠超级崇拜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耿昭觉得突破口找到了。在战士讲堂上,他点名鲁笠分享亮剑精神。结果,鲁笠滔滔不绝,一讲就是3个小时。从那以后,鲁笠打开话匣子,和大伙儿打成了一片……

说起两名战士把耿昭当成“董彬新”,该旅领导笑着说:“他们其实也没猜错。谁懂兵的心,谁就是‘董彬新’。”

那位旅领导认为,被战士当成“董彬新”,是对带兵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最高评价。“官兵都在看着我们,官兵思想引导得怎么样,标准都在兵心里。”他说。

“我”就是“董彬新”

军营呼唤“董彬新”,人人都应做“董彬新”,人人都应能懂兵心

“‘重点人’为何过得越来越沉重?”

敲下这个标题,该旅警卫勤务连战士郑小龙一口气将想说的话,吐槽在局域网论坛上。郑小龙没想到,他的这个吐槽帖一下子成了热点。

郑小龙入伍后表现不错,不久便被调到机关当了一名“机关兵”。然而好景不长,他因工作失误又回到了连队。连队干部把他列入“重点人”,并派骨干多次谈心。这让郑小龙很不适应,也引来一些战友异样的目光。

“其实只需要给我开导开导,没想到却得到组织‘重点照顾’,想拿掉‘重点人’的标签,真难!”郑小龙说。

读完郑小龙的帖子,该旅政委何寒率先表态,对偶尔出现失误的战士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总抓住问题不放,并不利于战士的成长。

为何越谈心距离越远?为何越关心越逆反?在何寒看来,经常性思想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不在“重点人”,而在基层带兵人的“重点人思维”。人为地将偶尔出现问题的士兵盖上“重点人”的标签,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做法,结果就是让一小部分人与集体的距离越来越远。

“做好新时代经常性思想工作,既不能戴‘有色眼镜’,将战士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搞‘精英主义’,老是靠那几张骨干的熟脸做工作。”受到政委的启发,警卫勤务连几名带兵骨干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发动全连大谈心,让人人都来做“心灵导师”和“成长顾问”。

连里还专门指定郑小龙,让他给连里另一名经历挫折的战友打气。郑小龙以自己为例子,现身说法,不仅鼓励了那位战友,自己的思想疙瘩也解开了,重新融入集体,再没有“重点人”的心理阴影。

一个吐槽帖引发的思维转变仍在继续发酵,也引起了“董彬新”的关注。“董彬新”在文章里说:“董彬新”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一群“懂兵心”的人。军营呼唤“董彬新”,人人都应做“董彬新”,人人都应能懂兵心。

如今在该旅,经常性思想工作正打破单靠政治工作干部唱“独角戏”的局面,“小政工”变为了“大政工”,单纯的“灌输式”成为全方位“渗透式”,“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形成了经常性思想工作人人会做、大家都参与的良好氛围。

懂兵心是为了聚兵力

说到底,战斗力是评价经常性思想工作成效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每年的无人机飞行集训,是该旅年度重大演训活动之一。

首飞用哪个连队的无人机?这是每年集训中的一个必争之项,是关乎连队集体荣誉的大事。

毛雅新的连队作为全旅最早组建的无人机连,始终走在最前列。但今年他们并没有拿到首飞“入场券”。傍晚,看着张汉林带领连队唱着歌首飞归来,毛雅新决定前去取经。

走进张汉林所在连队,他们正在总结讲评。毛雅新看到,上来讲评的竟然是位四级军士长。只见他冲着队伍喊道:“兄弟们,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打仗这种事,我们就要争第一,好不好?”“好!好!好!”全连上下一片沸腾,喊声震天。

张汉林告诉毛雅新,这股劲,是平时攒出来的;这股气,是平时养起来的。“靠什么攒、靠什么养?”张汉林自问自答,说得斩钉截铁,“归根结底靠经常性思想工作!”

毛雅新在那一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嗷嗷叫的打仗劲头,也明白了自己的连队为什么没拿到首飞的资格。

早在去年,张汉林在全连开展了一次大谈心,针对往年集训,他细心梳理出了六类易发思想问题。其中,以集训影响官兵休假的问题最为突出。

“只抓老骨干,不使用新手,如何保证人才梯次培养?”一次连务会上,张汉林道出了战士们的心里话。

张汉林发起的培养二线人才计划,既缓解了老骨干的休假压力,又锻炼出了新骨干,保证连队整体战斗力。今年集训还没开始,张汉林便收到了一摞请战书。

“指导员做的事暖心,我们跟他干铁心!”正在休假的发动机组长陈鹏还给张汉林发了一条短信:“如果任务需要,我可以随时归队。”

“谁说经常性思想工作看不见摸不着?拉到训练场就看出来了。包括经常性思想工作在内的政治工作一定要走出自我循环、自我评价的怪圈。”这趟“取经”,毛雅新认为取到了“真经”:兵心连着战斗力,说到底,战斗力才是评价经常性思想工作成效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陈典宏 何楚洋)

(责编:鄢玲淼(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