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南京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和国防教育资源激励部队官兵

2017年12月21日10:03 | 来源: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

  驻宁部队官兵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本报通讯员 仓晓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神州大地是课堂,中华处处有教材。经历无数洗礼的南京正成为驻宁部队开展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军魂、赓续血脉、矢志强军的时代课堂,激励官兵为强国强军作出新贡献。

  让历史震撼心灵告诉未来

  11月29日,陆军工程大学首届党委常委带领团以上干部,来到雨花台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信仰。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这一天,驻宁部队代表都会参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的国家公祭仪式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步悼念活动,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从静海寺到总统府,从恽代英殉难处到王荷波纪念馆,从江东门到雨花台、从梅园新村到渡江胜利纪念馆,从受降旧址到审判故地……一座国防城,荣耻两堂课。驻宁部队官兵、学员初入军营、军校,甚至大中小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接受南京城史的洗礼,让历史告诉未来。东南大学军事教研室女教授陆华说,让大学生们读好南京这一课,就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最好认识和传承,是走进新时代发奋图强、报效国家的不懈动力。

  革命英烈和英雄前辈是驻宁部队官兵和南京市民心中的楷模。许多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成为红色文化基因的热心传承传播者。今年9月,曾参加九三阅兵和央视春晚的百岁敬礼将军张玉华离世后捐献眼角膜、骨灰撒向起义地树下,他感恩“生母、民母、党母”“三个妈妈”讲了一辈子,身体力行慈善关爱困难群众数十年感动无数人。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7年写成127万字的战争巨著《岛屿战争论》引发全球关注;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中将撰写《历史上的南京之战》填补了南京战争文化空白。

  今年春节前夕,某部南京籍飞行员王晓冬在训练中不幸牺牲,市领导到机场迎接烈士“回家”,50多名媒体记者推迟休假或回家过年,赶到机场直播和采访,全覆盖的媒体报道感动了社会,体现出对烈士的尊崇和敬仰。

  让艺术洗礼人生感受力量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号召,南京市的艺术团体结合党史军史民族史城市史,创作出多部符合新时代特点的高雅艺术作品。

  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展现了恽代英等英烈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壮烈人生,歌颂了“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已在全国高校等巡演上百场;越剧《八女投江》反映东北抗联八位女官兵救主力被敌围、誓死沉江殉国的历史,将革命故事与婉约艺术有机结合;杂技剧《渡江侦察记》将“惊、险、特”等糅合高空攀跃、翻腾特技等,讲述侦察分队深入敌后,终将敌江防情报送回的故事,把历史画面与杂技艺术组合得神奇精妙而震撼跌宕。话剧《雨花台》、越剧《八女投江》、杂技剧《渡江侦察记》作为高雅文化国粹艺术献演驻宁部队或邀请观看,同样赢得满堂喝彩和点赞。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员徐泽林看过《雨花台》后写道,雨花英烈们的正义、勇敢、信仰、担当等优秀品质正是我们年轻一代继承的无价财富。这不仅是震撼人心的表演,更是深刻的军魂教育课。

  东部战区机关干部汤志泉看过《雨花台》后说,烈士们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了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高雅文化进军营,给官兵带来高大上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洗礼,震撼人心,荡涤心灵。希望更多的党史军史文化感染官兵铸军魂,激励大家担当强军重任,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作出新贡献。

  文化是城市之魂,也是双拥载体,更是战斗精神所在。南京市适应时代特点创新举措,让上万名官兵获得高雅文化艺术的熏陶,获得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和正能量感染。

  南京各区街打造将星广场、双拥文化墙、双拥公园等特色基地,颐和路社区建成将军馆和海洋馆,形成遍布全市的双拥文化坐标,有的还获评省市双拥示范基地。

  今年八一前,南京籍“王成”式战斗英雄韦昌进荣获“八一勋章”,南京日报率先大幅度宣传他的英雄事迹,激发着家乡儿女和南京地区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军报国,南京日报还开辟《石城国防》专版,为国防教育和双拥再添新阵地。《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创刊5年已出版260余期,成为南京双拥情怀、军营官兵风彩展现的一扇独特窗口。

  让现实鼓舞斗志创造奇迹

  “临汾旅官兵与南京人民心连心”这幅在扫雪现场和抗洪前线经常看到的耀眼横幅已经成为驻宁部队的爱民经典和缩影。陆军工程大学学员“爱心向黔进”上千学子接力8年向贵州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东部战区某旅与甘肃某小学精准扶贫,学校教学环境立马旧貌换新颜;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官兵不忘老区大别山,最近又向1998年创办的金寨一中“南总班”送去3万元特别党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驻地的巨变让驻宁部队官兵感同身受、爱军习武。

  通过开展“看南京”活动,走进青奥场馆、河西新城、江北新区、紫峰大厦及锁石村、武家嘴、桠溪慢城等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和翻天覆地变化,激励官兵更加热爱第二故乡,建功立业军营。去年,南京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后,市委、市政府和南京警备区为贡献突出的驻宁部队60个单位和48名个人记三等功。今年8月,南京地铁、公交、渡轮等实行军人免费,首届“南京军中好人”发布,机场车站开辟军人优先通道以及为军改特事特办、建立慈善拥军基金帮助困难官兵、推进“三后工程”建设、开辟双拥共建班等都让官兵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

  南京市还适应变化需求,改革办实事和慰问方式,方便部队惠利官兵。每年为军校毕业学员送上一份文化纪念品。今年八一,南京市向驻宁部队全体官兵赠送印有“庆祝建军90周年——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字样的慰问品,留给官兵一份忘不掉的第二故乡情怀和文化记忆,不少官兵表示十分珍贵,要当作传家宝传下去。

  本报通讯员 钱德胜 仓晓 练红宁

  本报记者 毛庆

(责编:鄢玲淼(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