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常胜连"+"民族连",并肩携手转型突击

2017年12月25日08:50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兄弟连”互学共进在新征程上

  年终岁末的北疆大地,寒意渐浓。新疆军区某装甲团装甲步兵营官兵顶着刺骨寒风,挺进天山深处演兵布阵,拉开严寒条件下适应性训练的战幕。

  接到上级迂回穿插命令后,该团“常胜三连”与“民族二连”闻令而动、密切配合。炮火覆盖、电磁干扰等一系列战场情况接踵而至,官兵沉着应对,顺利完成任务。

  一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英雄连队与一支新时代民族团结模范连队,在演练场上互补短板,在训练场上互为教员,在年终考核的考场上互为考官。一幕幕携手攻坚克难、互学共进的画面,折射出新时代“兄弟连”转型突击的决心与信心。

  “民族二连”由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7个少数民族的官兵组成,不少战士汉语基础薄弱,在理论学习和战术理解上比较吃力。

  连队训练任务较重,转型发展又时不我待,连续加班加点组织学习,一些少数民族战士汉语水平提升却不明显,还影响第二天的正常操课。面对这些问题,二连连长艾外都力有些着急。

  眼见兄弟连队遇到困难,“常胜三连”的官兵急在心上。曾在院校进修过维吾尔语的三连副连长张俊,主动提出到二连担任教员。他先精心将党的创新理论要点、战术理论和运用思想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再进行讲授,收到显著成效。同时,三连干部骨干纷纷与二连官兵结成互助互学对子,采用分班分层次教学法,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战法研究,促进学习运用转化。

  以这次冬季适应性训练为例,在备战阶段,“兄弟连”指挥员直面实战化训练提出的新要求,围坐在沙盘前反复研究,分析战术打法。什么时机下车战斗、什么地点变换队形,点对点协同,逐环节推演,各族官兵全程发言交流无障碍。

  强军路上,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三连也不例外。

  三连虽然专业技术水平一直走在全团前列,单项课目和协同作战都很过硬,但体能训练一直是短板。在十九大精神鼓舞下,三连官兵下决心攻克这个难关。

  了解到三连情况后,体能素质过硬的二连官兵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们针对三连问题多次“会诊”后建议:破除“一刀切”“大锅煮”的训练方式,根据官兵个人短板细化分组。二连遴选精通组训的骨干,轮流担任三连“客座教员”。为创造更加浓厚的训练氛围,两个连队还在训练场、操作间广泛开展小对抗、小比武等活动,这不仅让双方的训练成绩都得到提升,官兵之间也进一步加深了兄弟感情。

  在刚刚结束的年终军事训练考核中,三连进步明显,紧随二连之后总成绩排名第二。

  “肉孜,等明年我们就超过你了,你们可得当心啊!”走下考核场,三连排长张兴连与二连战士肉孜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二连,任务临时变更,要求你部迅速向××高地发起冲击”……在12月初的一次训练中,二连各步战车接到三连连长陈忠凯的指令后,立即临机处置,官兵马上投入“战斗”。

  借鉴团里建立的各单位互考互促机制,日常训练中,“兄弟连”经常互相扮演“蓝军”,在处置“意外情况”中增强应变能力,真刀真枪练好能打胜仗过硬本领。

  每当有一方吃了“败仗”,另一方也会同时换位思考。“这次是我们给二连出题,但如果下次换做二连给我们出题,我们又能交出怎样的答卷?”陈忠凯说,考场垫底不丢人,战场失利才致命。这种互考互促不是故意刁难对方,只有多“出丑”才能多发现问题、多锤炼实战能力。

  互考互促机制开展以来,两个连队齐头并进,由最初想“考倒对方”,变成了刻苦钻研新训法,期待对方亮新招。在见招拆招的过程中,官兵实战化水平和战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陆宁 蒋庆斌 李蕾)

(责编:鄢玲淼(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