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中国人的国旗情结:充满仪式感地开启新一年

2018年01月02日08:15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人的国旗情结:充满仪式感地开启新一年

2018年1月1日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这是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任务后首次举行的升旗仪式。冯开华摄

2018年1月1日,凌晨5点,气温零下7摄氏度,近九万人守候在天安门广场。他们拿着自拍杆,眼巴巴地望着金水桥的那一侧——日出前的几分钟,解放军仪仗队会踏着整齐的步伐,从这里护旗而来,让五星红旗和新一年的太阳一同升起。

不一样的等待,一样的守望。

在其他城市,很多年轻人可能刚刚结束跨年倒计时的狂欢,现在正在酣睡。但是在北京,有很多很多的年轻人会选择定好半夜的闹钟,在楼下野猫还在打鼾的时候爬起来,自驾、打的、骑行、徒步……以各种方式汇聚到天安门广场,等待观看新年的第一次升旗。

他们想要的是不一样的新年伊始。

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吹响升旗号角。冯开华摄

7时32分,升旗号角吹响。96名解放军仪仗队队员组成的护旗编队,从城楼中间券门走上金水桥,30名礼兵肃立两侧迎接国旗。人们的目光护送着国旗跨过长安街,再冉冉升空。

“值了,冻感冒也值了!”

“我的新年愿望清单完成一项!”

升旗结束,解放军仪仗队在军乐团演奏的《歌唱祖国》的旋律中返回。人们迟迟没有散去,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还看起了刚刚录制的视频。

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群众观看新年第一次升国旗仪式。中国军网记者 冯开华 摄

在很多人眼里,到了北京就得去一次天安门,到了天安门就得看一次升国旗。而在元旦这一天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更多了“历史性时刻”的意味——我与祖国一同迎接新的一年。

个人、国家、时代,这三个词是彼时朝霞里、国旗下每个仰望者心里朦朦胧胧却真真切切能够感知到的词汇。

那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安静注视国旗缓缓升起的小女孩。中国军网记者周圆 摄

小女孩惊叹“学校里只有一面国旗,这里有好多好多!”孩童头上闪闪的红色发卡、年轻姑娘脸蛋上的国旗贴纸、老人手里不停晃动的小旗……每一抹红色都在孩子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关于“国家”的印象;

贺方龙(坐轮椅者)是退伍军人,来天安门看升国旗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今年愿望实现了,贺方龙高兴地对记者说:“祖国2018年一定越来越旺!”中国军网记者周圆 摄

当相机对准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他执意叫儿子搀扶起自己,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天安门前,在国旗下,他要“精精神神”的。他年轻的时候,谁在天安门留过影那是“顶了不起”的事;

当然也有一些青年人,带着自己的外国朋友来看升国旗。她像一个讲解员,告诉那些“歪果仁”为什么这里每天都有这么多人等着看升国旗,为什么当国歌响起,每个人都会仰头凝望,甚至嘴巴一张一合在心里默唱国歌,直到“前进进”的尾音结束。了解中国文化,先了解中国人。特别是蕴藏在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心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兼济天下”的基因密码。

中国人的国旗情结不仅仅在这一天,在这个地点。

爱好户外的青年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不管去哪他都带一面五星红旗。在山顶,在悬崖边,在沙漠里……与国旗合影是他最酷的打卡方式。

2017年9月18日,北京东城区某小学外,一群小学生听到国歌响起,虽置身校外,却立刻脱帽立正行少先队礼。(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铁里,小男孩看到移动电视上出现国旗的画面马上注目、敬礼,乖乖的模样让人又感动又震撼。

维吾尔族老人胡达拜地·依明每天用录音机播放国歌,坚持在自家院里升国旗25年。

在祖国边境线上的寂静林场中,很多护林员都会在周一举行郑重庄严的升旗仪式,那是他们单调、枯燥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活动;

在远航中的军舰上,海军官兵会换上洗得比浪花还白的军装,忍着亚丁湾的热浪和军舰剧烈的摇晃,一句一句吼出誓词。在停靠他国时,把挥舞着国旗的华人华侨请上军舰,告诉他们“登上我们的舰就是回家了”。

维和官兵向国旗庄严宣誓。(资料图)

在维和官兵即将出发时,女兵对带着哭腔挽留的未婚夫说:“如果我盖着国旗回来,请帮我照顾好我的爸妈。”

今年大四的肖博扬是一名退伍军人。这一次在护旗方队里他看到了自己熟悉的藏蓝色。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中国人心里,五星红旗不仅仅是一面旗帜。对国旗的凝望,是中国人对祖国最含蓄又最直接的表白——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是的,无论何时,不管是在现场还是看视频,当我们看到那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是能油然而生一种自豪,获得一股积极磅礴的力量:它会让你看见你所站立的国家,正以怎样愈发强大的存在为每个个体保驾护航。

2018年的第一缕阳光。

在新一年的清晨,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环顾周围三三两两合照自拍的人群,你一定会忍不住迎着阳光眯起眼,赞叹一声:

嘿,这时代真好!

(责编:鄢玲淼(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