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士官参谋之问:上士吴坚的喜与忧 

2018年01月03日08:40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士官参谋之问:上士吴坚的喜与忧

专业技术过硬是上士吴坚取得士官参谋资格的重要筹码,但对他来说,胜任这个岗位还需要更为全面的能力素质。任顺垒 摄

士官参谋来了

“听说了吗?吴班长现在成了吴参谋啦!”

在中部战区陆军某防空旅作战支援营,上士吴坚因为被机关选为首批兵参谋,一下子成了名人。

吴坚皮肤黝黑,中等个头,平时酷爱研究电子技术,练得一手雷达维修的绝活。全旅所有型号的雷达,没有他不敢“动”的。由于表现突出,在该旅士官参谋选任工作中,吴坚成为首选对象之一。

随着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旅一级作训、部队管理、侦察等科室均配有士官担任参谋、干事或助理员的编制,为优秀士官开启了军旅人生的另一扇门。

以往,新闻中也会出现“兵参谋”的字眼,但那都是演训中的临时角色,因此常常加上引号。这一次,不加引号的兵参谋终于来了。

为了争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吴坚与其他士官一起拼体能、拼专业、拼技能。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吴坚最终顺利进入面试阶段。

“士官参谋必须通过资格认证。”在士官参谋选任工作中,该旅党委一致认为,士官参谋的设立,是进一步优化参谋队伍结构,激发优秀士官队伍潜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士官参谋人员的考察要全面考验、优中择优。

2017年6月初,士官参谋资格认证结果揭晓。一纸命令,吴坚与另外4名战友一同成为该旅首批士官参谋。

“部队给我一个舞台,我还部队一个精彩。”走马上任后的吴坚一下子感到肩头沉甸甸的:“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责任,我一定会高标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添砖加瓦。”

士官参谋之问:上士吴坚的喜与忧

定位之问

没有清晰的权责定位,只靠个人魅力,士官参谋很难开展工作

走在训练场,听着战友们一声声喊“吴参谋”,刚成为旅首任士官参谋的吴坚自豪极了。然而,高兴了没几天,上士吴坚就感到了“力不从心”。

在机关工作,领导似乎仍然把吴坚当成一般的“士官骨干”。很多时候,吴坚感到自己的角色更像是个科室“文书”。

一次训练检查,吴坚发现部分营连长对小专业不够重视,组训方法单一,便及时提出了意见建议。然而,吴坚很快发现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甚至有几次,准备提意见的吴坚还吃了“闭门羹”。有的连长不以为然:“什么士官参谋,说到底不还是一个兵?”

机关领导不够重视,营连也不认可。准备大施拳脚的吴坚,就像被浇了一桶凉水。“名正还要言顺啊!”吴坚坦言,当初由于没有具体明确责任分工,工作开展也只是临时性的,虽然自己名义上是一名士官参谋,但怎么也找不到当参谋的感觉。

一种新事物必定会经历一个破冰的过程。一天深夜,吴坚壮着胆敲开旅长姬世峰的房门,一口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士官既然是参谋,说话就得响当当!建议从制度层面厘清士官参谋职责和权利,让我们开展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清晰的权责定位,只靠个人魅力,士官参谋很难开展工作。”在该旅交班会上,旅长姬世峰说。

士官参谋制度的实施,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定位。旅党委一班人感到,士官参谋制度的试行,是适应新时代部队细化分工体系、强化领域职能,进而提升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依据这样的定位,士官参谋应该称之为“首长机关的助手,基层士兵的领导”。

随后,该旅机关出台了《士官参谋制度实施细则》,明确了士官参谋的相应权责。很快,吴坚的任务分工出来了,他主要负责全旅某型雷达的日常训练和维护保养,并对各单位训练情况适时进行考核讲评,考核成绩也将作为连队年度评功评奖依据。

“领导放权,士官参谋腰杆就硬多了。”吴坚说,有了制度支撑,士官参谋必定能够履行好职责,在部队战斗力建设中大显身手。

职责之问

过去是“演员”,现在当“导演”,敢于担当才能体现价值

漠北高原,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拉开帷幕。中军帐里,肩扛“四杆枪”的吴坚格外显眼。

看到指挥所在一处低洼地开设,吴坚提出异议:空中有高压线可能会造成干扰,洼地地势走向与上级指挥所相悖,可能影响通信效果。

负责选址的参谋坚持认为,洼地隐蔽性较好,搭设方便节约时间。考虑到“位卑言轻”,吴坚选择了沉默。

演练开始,电台时不时被干扰,噪音不断,信号断断续续……紧急关头,吴坚带着技术保障组迅速启动备用方案,演练才得以正常运转。

复盘检讨中,那位选址参谋首先检讨了自己考虑不周,没有认真听取意见。吴坚同样也做出了深刻检讨,他认为自己有失职之过,作为士官参谋担当不够,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从这件事之后,士官参谋必须参与训练、演习方案拟制,便成为旅里的一条硬规定。“士官参谋身处训练一线,对训练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感受最直接。”该旅参谋长王林说,“请士官参谋参与演训筹划、战法研讨,等于中军帐多了一双‘挑刺的眼睛’。”

前不久,上级组织该旅雷达专业考核。然而大家在这次考核中成绩优秀,吴坚却高兴不起来:“考核中有多项内容没有涉及,实战中这些内容一旦出错,很可能要打败仗的……”

两天后,吴坚组织训练时依旧按照大纲全训。有的战友不解:“考试内容都定了,还训这些有什么用,不如训练必考内容来得实在!”吴坚态度坚决:“训练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考核。”

以前,每天带着全班战士出操训练,几乎是吴坚生活的全部。如今,督察全旅的训练,成了吴坚的分内事。吴坚一下子感到肩头使命的分量:“过去是‘演员’,现在当‘导演’,必须敢于担当,才能体现价值。”

能力之问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多面手才能适应未来战场

自从当上士官参谋,吴坚宿舍里的灯常常是凌晨才熄灭。为了方便士官参谋学习工作,旅里为他们分配了单间宿舍。

随着学习工作的深入,吴坚越来越觉得“士官”加“参谋”的组合,没有当初看上去那样简单。走马上任以来,吴坚深感,名称上多了“参谋”两个字容易,能力却不能靠一纸命令配发,需要一点一滴去提升。

一次演练,上级下发一份航空地图,用于敌情判断、作战方案拟制。看着地图,吴坚“一个头两个大”。

一次想定作业,需要根据敌情、地形等作战要素来判定“敌”机主攻方向,从而提出我方阵地配置方案,因为不了解“敌”机作战参数、战斗方式,吴坚当场“蒙了圈”……

像这样窘迫的时刻还有很多。吴坚从一个又一个窘迫中认清自己的能力方位:“今天,新列装的装备越来越多,新技术新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如果还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只掌握精通一门技术,战场上必定‘吃败仗’!”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多面手”才能适应未来战场。痛定思痛,吴坚为自己制订强化训练方案。他把全旅高炮、导弹、侦察、工兵等20余个专业的书籍都带到自己的宿舍,在组织训练的基础上,坚持每天学习。只要一有空,他就要向各个专业组长讨教。

至今,吴坚仍然保持这个习惯:白天和战士们讨论交流,晚上到训练场摸索操作、学习理论,和装备“腻”在一起,连吃饭、走路、躺在床上,脑子里满满都是装备图纸。

效果之问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检验

作为旅里首任士官参谋,吴坚曾面临许多误解,也曾经历许多委屈,但他把这些都当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吴坚的热情和动力,来自于不断挑战未知,不断适应需求。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检验。”吴坚说,一名士官参谋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没有经验的积累、素质的储备,即使上级给予再多支持,士官参谋也只能是空有其名。

为此,吴坚不断在新的环境、新的领域摸索、试错,拓宽学习半径,提高履职能力。眼下,吴坚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多参加大项活动,能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到别的专业学习锻炼。他的目标是要当一名能组训、善谋划的参谋能手。

如今,士官参谋制度施行已经半年多了。士官参谋们正适应着他们的岗位,全旅官兵也正适应着士官参谋这个群体。

从刚开始的异样眼光,到现在的逐渐融合;从上岗之初的畏首畏尾,到现在的勇敢担当……越来越多的基层官兵逐渐理解士官参谋、支持士官参谋,越来越多的领导开始重视和认可这一新兴群体。

这些改变,无疑成为士官参谋开展工作的最大动力。

前不久,该旅千里奔赴漠北草原,吴坚再一次坐进“中军帐”。随着演习的逐步深入,吴坚先后提出了20余条意见建议,均被指挥组采纳。

那天,站在演习场的制高点,吴坚想:如果有一天战争爆发,士官将是战争的主角,士官参谋也必将在“中军帐”里发挥更大作用。(胡瑞智)

(责编:鄢玲淼(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