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风雪演训,如何防治冷损伤?

赖瑜鸿、汪学潮、刘奕麟
2018年01月28日09:23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风雪演训,如何防治冷损伤?

   风雪演训,如何防治冷损伤?

   作战演练做好防风措施 野外潜伏防止“战壕足” 冻伤肢体要用温水复温

   连日来,从寒风刺骨的海岛要塞到冰雪覆盖的白山黑水,驻地部队闻令而动,开展严寒条件下实战化演训。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派出多支医疗队实施嵌入式伴随保障。凌晨5时许,去年刚从温区移防到寒区的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冒着零下28摄氏度的严寒,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占领阵地、开辟通路、冲击突破……一场战斗下来,战士们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不少战士甚至解开了外衣扣、脱掉脖套,寒气很快就侵入了汗湿的内衣。过了一会儿,部分战士感觉浑身发紧,脸部发痒、发疼。随行医疗保障的沈阳联勤保障中心211医院皮肤科军医孟博见状,立即向连长王伯岩建议组织小休息。

   “大家赶紧把迷彩大衣扣好!防止散热过快、身体冻僵,造成全身性冷损伤。时间长了体表温度会降低,当体表温度过低时,就可能产生晕厥。”大家一听,赶紧穿好防寒迷彩大衣。休息期间,孟军医对班排长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严寒条件下,作战演练要注意休息,还要做好防风、防雪盲等措施;警戒执勤要避免久站不动,要经常揉搓手和面部、跺脚并用力屈伸足趾,以促进血液循环;在野外潜伏时要扎紧袖口、裤脚、腰带,要防止鞋内灌雪,做到“静中求动、以动防冻”。

   “你们几个快停下,千万别用雪搓手搓脸!那样会把手和脸冻伤的……”刚刚给班排长讲完注意事项,那边战士们又犯了习惯性防冻伤错误。孟军医发现后立即制止并对全连进行了冻伤防护知识宣教。他介绍说,冻伤复温急救时,严禁采用民间流传的“冷水浸泡、冰雪搓揉、捶打按摩冻伤部位”等土办法,那样复温时间过长,效果很差,还容易再度冻伤;也不能用篝火、炉火等明火烘烤或用温度高于50摄氏度的热水浸泡,那样过热复温会导致冻伤部位烧(烫)伤,加重组织损伤,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也不能喝酒御寒,饮酒后可致外周皮肤血管扩张,加快肌体散热,同时,饮酒还会抑制寒颤、减少产热,导致反应迟钝,可能引发训练事故。

   孟军医一边行军,一边给官兵们补课。他说,正确的冻伤救治方法是将冻伤的肢体放在40摄氏度左右的水中浸泡20至30分钟,直至冻肢回暖,手指、脚趾皮肤红润为止,也可用同等温度的湿毛巾局部热敷,但不可揉搓、按摩冻肢。复温后应外涂冻伤膏,冻伤特别严重的必须立即后送治疗。训练期间,如果没有温水复温,可将冻伤手脚放在自己或战友的腋下、腹部复温,也可用棉衣、睡袋包裹保暖。

   雪原易冻伤,濒海防寒忙。数九寒天,渤海湾畔气温倒不是很低,海风袭人却寒意彻骨。傍晚时分,210医院医疗队随队保障指导的某部官兵演练正酣,指挥员截获敌军给养分队即将从山谷通过的情报后,立即命令队伍选择有利位置准备伏击。结果列兵小王经验不足,选择潜伏位置时未考虑风向因素,一阵寒风吹来,把小王的脸刮得生疼,潜伏不到半个小时,本来出汗的脚也变得发木,待敌人进入伏击圈,部队开始攻击时,小王竟然没能冲出去。

   随行军医时佳立即赶到小王身边,将被汗湿透的鞋袜脱掉,然后用干毛巾把脚裹起来放到自己腹部复温,暖和了十几分钟,小王的脚才有点知觉,过了一段时间,才慢慢恢复了行动能力。回到队伍,时军医告诉他们,小王这种情况非常危险,俗称“战壕足”,是长期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不动或者少动,使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足部、小腿出现非冻结性冷损伤。因此,即使在不是特别寒冷的地方训练,也要防止寒风造成的冷损伤。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要正确穿戴防寒服,及时更换汗湿的靴袜,而且鞋带不能系得太紧,太紧影响血液循环。发生这种冷损伤后,要及时换掉潮湿的衣服、鞋袜,用温暖松软的衣物包裹足部复温。

   时军医补充说道,预防冷损伤除了要做好防寒措施之外,还要进行科学的耐寒训练。冬天坚持“慢-快-慢”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长跑锻炼,坚持每天在室外活动6至7小时,坚持每天早晚用5至10摄氏度的冷水泡手脚各10分钟,这样坚持下来,耐寒能力就会提高。(赖瑜鸿、汪学潮、刘奕麟)

(责编:赵爽、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