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从震后到振兴:子弟兵与汶川一路同行

2018年05月12日10:30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行动·感悟

  汶川春来早

  2018年的春天,映秀花开了,汶川更美了。放眼望去,举目已是千山绿,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烟火气。大自然的画笔在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涂抹出浓墨重彩。10年间,大地的“伤口”已在重建中缝合,人们心灵的“伤口”也在全国各地八方支援下痊愈。从抢险救灾“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到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用时间这把尺子来衡量,汶川无疑书写了我国抗震救灾史的“中国速度”,创造了世界救灾史的“中国奇迹”。

  人民子弟兵,无疑是“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的重要创造力量。从救灾到重建,从震后到振兴,子弟兵与汶川一路同行。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子弟兵及时送上党的温暖,处处体现国家意志

  大地震后不久,四川省委召开常委会。会上,省军区领导表态,以党建促重建,子弟兵一定积极作贡献。

  非常时期,有一种声音,人民群众最想听到;有一种身影,人民群众最想看到。

  地动山摇时,这声音就是“定海神针”,这身影就是壮胆、压邪、救人的“天降神兵”。

  2008年汶川、2010年玉树、2013年雅安、2014年鲁甸和2017年九寨沟,每一次地震来袭,人民群众最想听到的是党中央的声音,最想看到的是子弟兵身影。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四川全面实施“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四川省军区成建制、成系统投入力量,通过班子队伍强村、结对共建帮村、产业项目富村、民主法治管村、科教人才兴村等综合措施,与灾区基层党组织协同作战,成为牵引灾区恢复重建的“火车头”。

  10年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驻扎四川的空军、火箭军等军种部队,根据地方工作节点和地方党委政府请求,及时组建党员宣传队、抢收队、助耕队、技术队等,支援地方重建,被各地群众誉为“穿军装的村干部”。

  ②适应危机管理转变重在防控

  子弟兵率先垂范抓机制建设,确保生力军成拳头

  今年4月8日,汶川龙溪乡阿尔寨发生一起高位推移式滑坡灾害,军地紧急疏散撤离415人,成功实现此次灾害“零伤亡”。

  有人称赞说,汶川抗震救灾10周年之际,汶川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防灾减灾的出色答卷。

  10年前,汶川救援现场,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大部分救援人员只能用原始工具施救。山川抚平伤痕,记忆却深入骨髓,走科技减灾之路,成为中国军民一门“必修课”。

  玉树地震时,12分钟内,军队就收到中国地震局灾情通报;30小时内,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万余救援官兵挥师玉树,展开高效救援。

  灾害损失评估理论的测试报告显示,防灾防损的投入产出比为:投入防灾防损10元钱,抵得上救灾100元钱,更抵得上抗灾1000元钱,甚至相当于灾后重建10000元钱。

  支援地方灾后重建,人民子弟兵牢记习主席号召,积极适应各级人民政府从单一、被动、应急的危机管理模式向全面、主动、长期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处理存量风险”向“促进风险减量”延伸。一位地方领导说,当时抗震救灾,部队用兵十几万人,10年重建累加,用兵量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2018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成立。引人注目的是,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进行转制,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军民一体化的应急力量建设,呼之欲出。

  ③争当全面小康建设排头兵要在布局

  子弟兵摆兵布阵讲科学,全力助推国家战略落地

  2015年6月28日,阿坝州连降暴雨引发山洪,壤塘县邢木达村安兰木寨却没像往年那样遭受洪灾。村民们说,多亏子弟兵给村里修建了一条防洪堤坝。

  权威数据表明,因灾致贫占贫困人口的20%,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易反复的因素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子弟兵支援汶川灾后重建,日益呈现出一个显著特征:摆兵布阵讲科学,全力助推国家战略落地。当地党政领导表示,感谢子弟兵全力支持,精准扶贫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后劲充足,长江经济带发展持续发力,创新驱动发展魅力再现,健康中国战略赢得各族群众欢迎。

  从震后到振兴,军民携手奋进的汶川实践,再一次证明了恩格斯的一句话:“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以精准扶贫为例,子弟兵在汶川、四川乃至全国叫响了深得民心的口号:“百姓的念想,扶贫的方向”“百姓的难处,扶贫的去处”“百姓的娃娃,扶贫的牵挂”。

  这是一组令人鼓舞的数字:震后重建头3年,平均每天有1所医疗机构、3所学校、1700多套住房在废墟上建成。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10年来,汶川所孕育催生的抗震救灾精神,早已超越了川西北这方水土,化为我们这个国家、整个民族最为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10年来,科学救灾、科学重建、发展振兴,改变着灾区的山山水水,也升华着军政军民关系。

  有评论说,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特殊大考,也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综合国力的一次特殊大考,更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次特殊大考。诚哉斯言!

  ④构建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赢在融合

  子弟兵敞开怀抱,“民参军”正书写崭新篇章

  前不久,因父亲病重返回成都的“抗震英雄”、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干部胡军来到都江堰,眼前一片繁荣昌盛景象,与10年前大地震发生后的样子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军兴奋地打电话告诉当年一同抢险救灾的战友:灾区已穿越灾难,正放飞梦想。

  军委机关当年坐镇一线指挥的一位部门领导说,这“穿越”和“放飞”,也有军民融合一份功劳。

  四川省国防科工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四川乘势而上拿下多项“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军民融合推进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率先与12家央属军工集团和中物院全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第一个与科技部、中央军委科技委签署联合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故地寻访,记者欣喜地看到,一批“民参军”企业成为经济繁荣“领头雁”。绵阳区域重点建设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三大创新城”,建设“八大军民融合专业园区”,打造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

  与此相映成辉,攀枝花、广元、乐山、宜宾、泸州、达州、资阳等区域,充分利用军工资源突出的优势,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基地。(魏宏涛)

(责编:邱越、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