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零差错”老将“不休而改”,只因不舍这三尺讲台

2018年05月16日09:04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刘安(左)正在为学员讲解装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刘志尚摄

  初春的沈阳,春风和煦,莺飞草长。

  某训练场上,气象装备操作训练正在火热进行。突然,一辆气象雷达车“趴窝”,学员们忙得满头大汗却无计可施。“发射系统不工作,没有回波,问题肯定出在发射机腔体内的发射管。”一名年过半百的教员声若洪钟、果断指挥。

  大家按照他的思路迅速展开排查,果不其然。随后,气象雷达车重新投入战斗,那名教员则穿梭在学员中间,不时解答着学员们的提问。

  这名教员叫刘安,是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气象教研室一名“老将”,至今已经从军38年、执教31载。看着激情四溢、热情似火的他,学员们怎么也想不到,正值年富力强的刘安即将退出现役,并迎来“文职人员”这一称呼。

  原来,根据有关规定,刘安所在气象教研室需有1人提前退出现役。消息传出后,犹如一枚石子投入水中,在教研室激起了不小波澜。

  纠结同样出现在刘安的心里。如果就年龄而言,教研室数他岁数最大、资历最老,符合提前退休条件。闲暇之余,刘安也想一退了之,忙了大半辈子,带出了2000多名学员,收获了一大把成果和荣誉,也算“功成名就”了,享享清福也未尝不可。当他刚刚流露出提前退休的想法,有2家地方公司就找上了门,热情邀请他加盟,并许诺以高薪待遇。

  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退休到地方公司,完全可以再干一番事业。正当他犹豫之时,有同事开玩笑说:“刘教授,你是一个闲得住的人吗?你舍得离开三尺讲台吗?你舍得那些求知若渴的学员吗?”静下心来想想,几十年的“教书匠”生活,早已融进了刘安的血脉灵魂。脑海里每天浮现最多的,就是他的课堂、他的学员、他的课题。在他记忆中,已经连续10年没有休过暑假了。

  抚摸金质国防服役勋章,经过再三思量,他郑重向校党委递交申请报告,主动提出提前退出现役,同时申请转改文职人员。当组织找他谈话,他深情地说道:“作为一名农家子弟,能够走到今天,我已经很知足了。一个人不能总想着向组织索取什么,还要想着能为组织做些什么。我们的事业需要新鲜血液、需要年轻同志,作为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员,我理应带头。”提到转改文职人员,他说得更加简单直白:“无论穿不穿军装,我首先是名教员,只要还能站在讲台上,身份并不重要。转身,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听到刘安“不休而改”的消息,气象教研室主任魏磊长长松了一口气:这样的“金疙瘩”,如果选择走人,真的舍不得。魏磊说:“从个人情感来讲,无论让谁提前退出现役,都难以割舍;从组织需要出发,始终要有人作出牺牲;从工作角度来看,刘安就像教研室的‘定海神针’,每次实弹射击,无论气象车数量多少、连接电线多复杂、故障问题难度多大,只要有他在,大家就感到踏实,因为他是出了名的‘零差错’。”刘安在课题研究方面更是一把好手,接连荣获18项“军队科技进步奖”,还带出了10多名年轻教员,很多教学训练所用模拟器材都是他的“杰作”。学校调整改革后,教研室任务大幅度增加,他一人担负了炮兵和防空兵2个兵种的气象教学任务。

  “没有高度精确的气象数据保障,武器装备就很难发挥最大效能,实施精确火力作战就会大打折扣……”在等待上级批复转改文职人员的日子里,刘安一如既往,忙碌在教学科研一线。新学期,他主动承担了多项课程教学,以及《某型气象模拟训练小型无人机系统》等课题研究任务。三尺讲台,实验室里……细心的人们发现,刘安比以前更忙了。(周燕虎 刘志尚)

(责编:芈金、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