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公方彬:中国军队特有的文化性格造就担当精神

2018年05月21日09:03 |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小字号

  最近,连续发生退役军人以英雄行为感动社会的事情,比如在成都协同警务人员阻止横冲直撞车辆的郭仕华,比如川航完成“奇迹”迫降的机长刘传健等。军人或有军旅生涯的人危难时挺身而出,人们点赞的不仅仅是这一位位英雄,更是他们身上的那种军队文化性格。

  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集体无意识是遗传的结果而个体无意识是后天塑造的结果,这是两个被普遍接受的社会规律。两大规律决定了,每一单个的人在特定社会环境或集体中久了,一定会被打上特殊的文化印迹,进而形成特定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

  军队特有的文化性格造就出集体无意识,社会青年进入军队后,集体无意识便在他们身上发挥塑造作用,逐渐使其形成与军队集体相近相同的文化性格,有些元素一定会入驻灵魂。

  军队的文化性格或军人的行为规范有相同或相通的部分。比如,面对死亡威胁时,社会大众都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这是法赋予的,但军人没有,即使明知前面是死亡,只要命令下达,必须阔步向前,这既是道德的倡导,也是法的迫使,所谓“军令如山倒”。

  同时,不同军队也有独特的文化性格。因为不同政治制度下的军队,有着不同的人文传统、成长道路、精神世界和价值系统,因而形成巨大差异。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塑造特有的军事文化性格,这种文化性格的本质内涵与核心要素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了汶川地震中西方媒体的两个想不到:想不到中国军队到灾区不带枪,想不到老百姓对军人那么好。之所以“想不到”,是因为西方军队不承担作战之外的职能任务,而我军在人民群众利益面前,职责使命没有边界,没有止境,只要有需要,就要去担当。这已渗入和反映到军旅生涯者的灵魂深处、价值系统和行为方式。

  有人说,“英雄行为是一念之差”,此言不谬。因为危险往往产生于瞬间,脑海中来不及闪现某种思想和精神,更多是应激反应。问题在于一念之间,是冲上去,还是逃避,决定于长期积淀。

  再伟大的精神,都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变得伟大,但经受过伟大精神洗礼的人中,总会有人脱颖而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生活在平凡社会,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可能天天荡漾着高尚,但一旦伟大情愫驻足于灵魂,哪怕经历长时间的沉寂,但总有一天,总有一刻,会被激发出来,放射出精神的光辉。(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          

(责编:邱越、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