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高原反应: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孙振者
2018年07月01日08:5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进入盛夏,越来越多的部队奔赴高原进行野外驻训。然而许多初上高原的战友也是心态不一,他们或淡定自若,或小心翼翼,或担心忧虑,或盲目乐观。那么第一次上高原应当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呢?作为一名“老高原”,我认为初上高原要保持辩证的心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初次接触高原是军校毕业综合演练。学校领导问我们:“毕业综合演练上高原,你们怕不怕?”听了这话,大家普遍感到疑惑。“怕?我们为什么要怕?”抬头看看横幅的字,上面写着“高原使命课题适应性训练”。“适应”两字尤其让人嗤之以鼻,“适应算什么?我们的目标是征服、是打胜仗!”

有一次,卫生队队长与战友魏筠力在餐厅相遇,队长问魏筠力为何不喝餐厅熬制的红景天汤剂。魏筠力的解释是:“队长,咱的身体素质好,一年都不感冒一次,去趟高原不用喝那些东西。”又有一次,在战术课课间,两位学员高谈阔论:“上高原尽量不要裸露皮肤?太夸张了吧!”“是啊,戴帽子、戴纱巾、涂防晒霜,有点矫情吧!”那段时间,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盈荡在校园每个角落。

这种豪气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是一致的,教员们都很认可,但是丝毫没看出大家存有“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准备,这又让教员们很担心,直到从喀喇昆仑山上走下来一位女军医……

这位女军医来自解放军第18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她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十几年来救治高原兵的故事,大量晒伤的皮肤、高原肺水肿、脑水肿图片以及因感冒、发烧等夺人生命的案例一下扑面而来。大家显然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一时变得沉默。此后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餐厅熬制的红景天的汤桶,从无人问津变成了门庭若市。

为了引起大家“战术层面”足够的重视,学校主要从身心准备上下了功夫,前期的心理准备实现后,后期着重完成身体准备,例如按时体检、开展适应性训练以及药物促习服等。一段时间里,训练场上都是大家戴着防毒面具跑步的身影,还有用脸盆练憋气,以此模拟缺氧,提高肺活量,增强对高原的耐受性。

尽管喀喇昆仑山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但“战术层面”做好充分准备的我应对高原反应得心应手。结合上高原的资料,我将从上高原到下高原的整个“衣、食、住、行”过程写成“攻略”。比如:增减衣物的依据不是“冷不冷”,而是“出没出汗”;饮食以高热量为主,避免油腻,不给消化系统增添负担;住帐篷时,充分做好保暖措施;不要猛跳车,久蹲不要猛站立等。

即便物质准备充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完全避免高原反应。还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我的营长有多次上高原的经历,他是个大个子,体能素质十分过硬。结果在登上喀喇昆仑山的第一个晚上,就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上吐下泻,还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在此之前,我另一名战友因为感冒而失去了上高原的资格。这一次,营长已经出现了连续发热现象,如果再不退烧的话,极有可能被后送下山,而营长后来的表现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天,营长指着一个山头半开玩笑地说:“咱们比赛爬山吧!”要知道,在高原上活动相当于在平原上负重行走,更何况还要克服自身重力爬山。此时营长裹着大衣,他的高原反应症状还没消失,这种情况下爬山,极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大家都劝营长休息养病,营长却觉得他要是能征服这座小山头,就能征服自己的高原反应。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再也没有比这次爬山更累的了,两腿每迈一步都像灌了铅。如果爬急了,一股高原反应型的头痛感还会冲上头顶,让人眩晕,因此要一步一步地爬,不宜图快。这时候,我感到高原就像一位严厉的母亲,当你不遵守秩序和规律时,她会给你以教训,让你记得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再看看营长,他走得很慢,也走得很难,但是一步一步非常坚实,最终他也登顶了,再后来他克服了高原反应,奇迹般地挺过来了,没有被后送下山,并在驻训最后还指挥了我们的演练。当时我站在小山头上再看高原,觉得她又像一位温柔的少女,当你展现出坚强与勇敢后,她会向你敬献洁白的哈达。

登上高原再看高原,下了高原思索高原。初上高原,回避不了高原反应,要保持从战略上藐视,从战术上重视的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早是春、午是夏、暮是秋、夜是冬”的高原中感受四季,在灿烂的余晖中练兵备战。

(责编:仝宗莉、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