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红一连”红在哪儿?一线战火洗礼从不认怂

2018年07月12日09:16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红一连官兵昂首阔步,奔赴沙场

人民网北京7月12电   (记者 黄子娟)华山脚下,有这样一支英雄连队: 她诞生于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中,毛主席亲自在该连建立党支部,开创了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被誉为“军魂发源的地方”——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

春秋递嬗,斗转星移。91年,“红一连”传承红色基因不变色,用铁的信仰坚定追随,代代官兵始终坚持军魂融入灵魂里、战旗永随党旗飘,永葆“军魂发源”的忠诚本色,先后7次被表彰为全国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军委授予“党支部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一连”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用红色基因熔铸忠诚本色,用优良传统砥砺打赢硬功,用初心使命永固战斗堡垒,不断谱写新时代强军事业新篇章。

红米饭、南瓜汤……

最幸福的事是能在“红一连”当兵

今年5月11日这天,“红一连”的早饭很特别:红米饭、南瓜汤。

“吃在嘴里的是米,咀嚼的是革命精神,接续的是信仰之魂,加深的是爱党之情。”连长周光魁和官兵一起重温那段历史——

1935年5月11日,毛主席到“红一连”。开饭时,炊事班长用在井冈山打土豪时缴获的红菜盘给毛主席端上一盘煮南瓜,毛主席说:“你们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从那以后,“红一连”就把毛主席用过的“红菜盘”保存下来,作为听党指挥、官兵一致、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的“传家宝”:每次执行重大任务都要带着“红菜盘”出征;每当重大节日都要吃传统饭;每次战斗,都要把“红菜盘”拿出来,给官兵讲传统,激励斗志。

2017年7月,根据改革命令,连队要移防至数百公里外的关中地区。部队刚到位,就面临着转型建设、上级考核、野外驻训等险难任务的考验……

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在新体制的大道上迈出新步伐、踏出新征程?动员会上,指导员王玉光拿出了连队的传家宝——毛主席用过的“红菜盘”。

“革命先烈为了信仰历尽万般险难,作为他们的传人,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为连旗增光添彩。”注视着“红菜盘”,连队官兵仿佛又看到了毛主席和“红一连”官兵亲切交谈的场景,听到了毛主席那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谆谆教诲。

最终,“红一连”攻坚克难,并在移防后上级组织的首次考核中夺冠。

“用好传家宝,奋进有力量。”教导员蔡伟告诉记者,在“红一连”,新任职干部上任要先过“传统关”,新战士下连先学连史唱连歌,常年开展“人人进连史、个个当主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官兵铭记辉煌战功、学习战斗英雄,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沐浴着传统的春光,“红一连”官兵感受到不仅是荣誉的光环,更是沉甸甸的压力和动力。大项活动来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2015年,连队选派人员备战阅兵。炊事班战士唐魁也进了集训队,却是保障人员的身份。

“作为红一连的兵,这样的任务自己也要闯一闯。”每天看着方队人员训练,唐魁不甘于只当保障人员,就反复跟方队领导申请,要求加入方队训练。

耐不住他反复的“骚扰”,方队领导看他身材有点胖,就随便说了一句:你身材偏胖,体重减下来再说吧!

从那以后,唐魁就开始了严酷的“减重”行动,绑沙袋跑、查找减肥方案、实践减肥食谱……

20多天的时间,唐魁“暴瘦”近10公斤,达到标准体重。再次站到方队领导面前,让方队领导为之一愣。由于有言在先,只得让唐魁入列训练。

唐魁刻苦训练,通过了一批批的淘汰,最终通过天安门接受习主席检阅。他感慨地说:最光荣的事是能为“红一连”争荣誉,最幸福的事是能在“红一连”当兵。

飞毛腿、急先锋……

特别能战斗是“红一连”的制胜密码

抗日战争期间,为粉碎淮海地区日伪军的“扫荡”,上级命令红一连执行阻击任务。接到指示,红一连迅速转入战斗状态,收拢人员、准备物资,连夜奔袭80余公里,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战后,二排被新四军三师授予“飞毛腿二排”称号。

战争年代敢当“飞毛腿”,任务面前勇当“急先锋”。

2017年12月的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划破长空,一场不打招呼的全员全装战备拉动随即拉开战幕。官兵们闻令而动、依案而行,迅速披挂装具、请领物资、启封车辆……

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全连向预定地域行军,途中正确处置穿越染毒地带、小股“敌”袭扰等13种战术情况,提前30分钟齐装满员到达集结地域,总评成绩优秀。现场组织演练的上级导调员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红一连的官兵果然雷厉风行!”

去年,部队刚从河南移防到陕西,一位将军就带领工作组直插训练场,检查红一连训练情况,现场考核连队轻武器应用射击。

“显靶时间由8秒改为4秒,射击地线全部后移17米。”

听到考核标准,现场陪同的旅领导不禁捏了一把汗:时间缩短一半不仅对官兵射击要求更高,更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射击地线后移,要求官兵在非整百距离上自主修正瞄准点,这些可都是“超纲”内容啊!

随着考官一声令下,连长、指导员率先上场,领弹、上膛、射击、跃进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一时间考核场上硝烟弥漫,卧姿、跪姿、立姿,身靶、胸靶、头靶,枪响靶倒。

“一号靶8发,优秀;二号靶7发,优秀……”听着对讲机里传来的报靶声,将军面带微笑鼓着掌说:“不愧是三湾改编中走出来的连队,不仅能打仗,还能打胜仗。”

一连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一连。每次有大项任务时,红一连都会有这样的动员誓言:“任务来临,我当主力;困难时刻,我挑重担;挑战面前,我冒风险;危急关头,我去冲锋。”

2016年9月,“中部砺剑-2016”实兵对抗演习拉开战幕。红一连由进攻阶段转入防御阶段,其中五岔路口是蓝军发起进攻的主要通路。

到底派谁来守五岔路?指挥部的几名领导意见一致:让红一连来守。果不其然,战斗打响后,蓝军集结重兵对五岔路口发起轮番进攻,企图以优势兵力打开突破口。

红一连官兵始终坚守阵地寸步不让。对方眼看五岔路口迟迟攻不下来,调来预备在主攻阶段打头阵的蓝军一连。长时间激烈的对峙让红一连官兵的体能急剧下降,而蓝军的一连在后方养精蓄锐,此时势头正盛。

“五岔路口到底还能守多久?”蓝军步步紧逼,有的新兵心中打起了鼓。恰在此时,连长周光魁的动员让大家血脉偾张:“我们是一连,对方也是一连。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一定能拼到最后,因为我们比对方多了一个‘红’字。”

最终,原计划4个小时的战斗,红一连打了7个小时,成功迟滞对方的进攻行动,为部队转入防御赢得了珍贵的时间。指挥部领导感慨:“重担交红一连,果然不负众望。”

蓝头盔、铁盾牌……

维和战场上的“红一连”从不认怂

1927年9月15日拂晓夺占浏阳县城,是秋收起义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战斗中,红一连担任团编成前卫连,首先与敌发生遭遇战,为掩护师团机关和毛主席顺利突围,先后打退敌人三次进攻,直至大部队全部突围成攻。

自那以后,无论是井冈山的斗争,还是万里长征突破封锁线,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始终把当先锋的重任交给红一连。

不同的历史时空,同样的忠诚担当。88年后,红一连官兵在国际维和战场上再次彰显一往无前当先锋的红色精神。

2015年5月,南苏丹维和营区难民营爆发大规模冲突,上千名难民缠斗在一起,有的持棍棒,有的拿砍刀,场面混乱不堪,难民营乱作一团。这时,执勤的防暴警察向中国维和步兵营发出支援请求。

“红一连全体官兵请求受领此次任务,保证完成任务。”得知情况危急,事态严峻,红一连随即向营党委递交请战书。

平时靠得住,战时顶得上。时任连长米秀刚受领任务后,立即动员部署,“此次任务局势危险,谁愿意参加?”

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尽管大家心里都清楚,执行此次任务生死难料,但官兵们都义无反顾、毫无畏惧。

随后,27名勇士组成了一支突击队,到达冲突地点,成楔形队形插入混乱的人群。冲突难民怒火冲天,把气撒到了突击队员身上,不时有石块和棍棒砸在头盔和盾牌上,咚咚作响,尘土飞扬。突击队员毫无畏惧,用身体和盾牌筑起了1道隔离带,经过3个小时不间断的卡点控道、巡逻警戒,冲突难民最终散去。

“维和期间,经常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有时任务区出现骚动,不到三分钟就要出动;一次武装长巡,都是上百公里,至少走上两三天。平时准备不好,战时命都没了。”二班班长陈波向全连讲述置身战场、直面生死考验的经历,增强了官兵“战争就在身边、时刻准备战斗”的危机意识,拉近了与战场的距离。

2015年8月,正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红一连官兵,奉命执行联合国特别代表护送任务。

行至一处哨卡时,10多名武装分子突然蜂拥而至,将车队团团包围,并要求强行搜查。

“你们无权搜查,我要见你们的指挥官!”面对无比蛮横的武装人员,尽管极力交涉,却并未奏效,双方对峙越来越激烈。

接受搜查,我方权益将会受到侵犯;不接受搜查,如果出现冲突,可能会误伤平民。情急之下,时任连长米秀刚决定铤而走险。

“连长,这太危险了!”得知米秀刚将单枪匹马去见武装分子,战友们竭力劝阻,而米秀刚已经做了决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经过1个小时的交涉,危机最终解除。

“当时形势危急,你就不怕出现意外吗?”面对战友的关心,米秀刚坚定地说:“我们是中国军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认怂!”铿锵有力的话语,尽显中国军人铁血担当。

改番号、变驻地……

改革强军路上“红一连”赤胆忠诚打头阵

那是一段让周光魁沮丧又纠结的日子。

2017年4月,部队调整改革之际,听说部队即将移防,战士们私下里早已议论纷纷。然而,连长周光魁却仍然和大家一同训练、生活,脸上看不出一点即将移防的低落。

虽然周光魁情绪上没有表露,但官兵们知道,最难的其实还是连长。

原来,结婚之后,周光魁与妻子工作地相距一千多公里,后来,妻子毅然辞掉了待遇优厚的工作,随周光魁来到了驻地洛阳,并考取了当地的公务员。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布置好新家,熟悉了当地的环境,结识了新朋友。一纸移防的命令,周光魁却要随着移防部队再次离开妻子,这无疑让这对刚刚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又要过上牛郎织女的生活。

周光魁的难题,也摆在很多人面前:有的官兵家属刚刚找到工作,又要重新两地分居;有的正准备在驻地买房,不得不打消念头;有的刚刚生育小孩,只能把担子交给妻子……

移防前,最后一个周末回家,周光魁把妻子安顿好,随即投入到了移防工作中。

面对家庭的困难、官兵的留恋,连长周光魁给战士们讲得最多的始终是连队19次移防,克服种种困难,二话不讲铁心跟党走的故事。

“1969年,连队移防,全连可居住的窑洞只有两个,吃的是玉米面,很多官兵更是决然舍弃建好的房、种好的菜、熟悉的家,坚决服从党中央安排,打起背包就出发……”临行前那几天,连长周光魁反复作移防动员,全连官兵侧耳静听,热泪盈眶。

在红一连的历史上,连队先后经历21次调整改革,一代代人始终坚守“变的是番号,始终不变的是忠诚;变的是环境,始终不变的是担当”,次次都闻令而动、坚决服从。

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抑或是国内还是海外,红一连官兵改革面前打头阵的传统纽带始终紧紧相连。指导员王玉光说:“无论部队番号怎么改,驻地如何变,红一连跟着党中央、坚决听党话的军魂永远不变。”

“改革有什么最新消息吗?”去年,正在南苏丹维和的红一连战士靳燕青给国内战友路继承发来消息。

长期在外,听说改革,靳燕青不禁开始“胡思乱想”:改革后会何去何从?会被怎么改?会不会被裁掉?会不会再也回不到红一连?

战友路继承怎能不理解他的心情?“改革没有风声,只有动令!红一连的兵必须在改革强军路上打头阵,无论到哪里我们都是战友。”路继承坚定地对靳燕青说。

一番跨越万里的开导,温暖了海外炙热的爱国心。

得知连队移防,在外维和的官兵每人都向连队党支部郑重表态:“听党组织的话,让干啥就干啥。”

思想汇成线,行动拧成绳。红一连官兵在改革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到达新驻地不久,率先研究新体制、新编制,争先练技能、练合成,并在集团军组织的“强军兴训先锋连”比武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责编:黄子娟、芈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