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俄罗斯太空战力究竟几何

2018年07月16日08:33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俄罗斯媒体设想的“努多利”系统反卫星效果图

作为高技术、高成本和高风险的战略新疆域,太空已成为美俄等军事强国谋求战略制衡、打造非对称军事优势的空间领域。近来美国宣布筹建太空军的消息引发外界持续关注。有报道称,此举意味着美国的军事霸权开始向外太空延展,就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太空战由幕后推向了前台。为了应对美国在太空领域咄咄逼人的姿态,近年来,俄罗斯不断优化空天力量,已在太空领域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侦察预警军用卫星网络,并在反卫星武器研制、空间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期打造融态势感知、毁伤压制和全面保障于一体的攻防兼备的太空军事能力。

“天眼”让战场更加透明

目前,俄罗斯主要天基平台包括承担导弹战略预警、态势感知和导航指引任务的侦察或导航卫星,并初步形成体系化组网、一体化运用的在轨运转模式。其中“资源-P”“角色”等13颗军用侦察卫星常态在轨运行,对中东、美国等重点地域实施侦察。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曾表示,俄空天军曾调动10颗军用侦察卫星对叙境内及周边目标实施24小时跟踪监视,“天基侦察资源让俄军行动多了一双‘天眼’”。此外,逾30颗“格洛纳斯”卫星组成的导航系统,也能为俄军行动提供数据引导保障,就抗干扰性而言,俄制导航系统性能略优于美欧系统。

不断充实的太空力量,使俄空天防御体系建设持续取得新进展。去年,俄空天军将第2颗代号为“冻土带”的导弹预警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俄天基导弹预警系统——“统一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可同步对18个目标进行战略预警,每4分钟测定并更新方位信息,20秒内信息传输率近100%,与“沃罗涅日-DM”等陆基雷达站共同构成覆盖俄全境、具备对太平洋、大西洋和美国本土导弹袭击的战略预警能力。

自2015年成立以来,俄空天军还加紧推进“侦防一体、以防助攻”的太空监视系统建设,分类别推动相关侦察平台的入轨和部署工作,主要包括代号为“树冠”的太空目标无线电光学识别系统、“窗口”太空光电监视系统、“搜寻者”电子侦察系统和“瞄准器”光电综合系统。其中,“树冠”和“窗口”已具备在轨工作能力,能对120~40000公里轨道内空间目标进行识别查证,探测精度优于10厘米。

根据俄《2018年至2027年国家武器装备发展纲要》,2025年和2030年前,俄将分阶段完成天基预警“统一航天系统”和新型太空监视系统的构建,基本具备覆盖全球的天基预警能力和主要高、低轨道范围内空间目标监视能力。但受发展基础和资金所限,俄“天眼”工程当前也存在缺陷,包括侦察预警存在盲区等。对此,俄国防部表示,将加紧推进“芍药”和“雪豹”卫星的研制,加快现代军事卫星的集群部署。

攻防兼备“让对手头疼”

普京曾公开表示,俄军在太空领域的建设发展不仅要满足于现阶段要求,还要作好准备以应对未来战争。目前,俄在研和展开部署的反卫星武器主要为“努多利”机动反卫星系统、“隼”空基激光反卫星系统、“严寒”和“坚枪”两款陆基反卫星系统,以及电磁轨道炮等新物理概念武器。

“努多利”系统已在莫斯科周边开始部署,并与A-135国家战略反导系统和“气球”远程反导系统形成高中低三梯次空天防御拦截网络,可对200~1700公里轨道范围内的卫星进行毁伤,打击方位实现全覆盖,最多可同时对8个目标展开打击。俄计算机模拟评估认为,该系统击毁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概率高达90%,对机动卫星和中程弹道导弹毁伤率优于80%,特别是该系统可机动部署,隐蔽性和生存能力强,被防长绍伊古称作“让对手头疼的战略手段”。

在研的“隼”系统以米格-31或未来五代战机苏-57为空基发射平台,成本相对较低,部署机动灵活,可对40~40000公里轨道卫星进行毁伤,并可根据战略需要,调整系统功率强弱,实现对敌卫星系统干扰或毁伤。据报道,该系统持续辐射时间最长达600秒,功率可在2.5千瓦~1兆瓦间选择性调整。

其余两款陆基反卫星系统也处于在研状态,按照设计理念,可对2000~20000公里轨道目标进行毁伤,单次可对4枚航天器进行有效拦截。上述系统将在2019~2025年间陆续实现列装,届时,俄在太空毁伤、空天防御与反击领域将具备强势反制的战略能力。

俄媒还披露,俄军电磁轨道炮已进入试验论证阶段。此外,俄方还在军民融合发展太空力量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代号为“清理者”的空间清理器可对轨道内垃圾目标实施清理,被外界称为“以民掩军的空间项目”。分析认为,随着反卫星系统等武器陆续进入俄武装力量体系,其在战略新疆域的非对称制衡优势将大大增强。

“保持进入太空的能力”

俄空天军司令苏罗维金在介绍当前和未来太空军事力量发展时曾表示, “俄军要保持进入太空的能力,包括人员储备和技术实力”。2011年美方宣布停飞航天飞机后,俄所属“联盟”号载人航天货运飞船成为进入太空,为国际空间站提供物资保障的唯一平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俄方在太空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的话语权,同时也为军事技术转换和应用提供了载体。俄还计划2025年前完成核动力航天飞船的设计、制造和飞行试验等工作。

在航天载具方面,俄方拥有“质子”“联盟”“安加拉”等8型运载火箭,年均航天发射次数稳定在20次左右,拥有成熟的技术能力;特别是自去年底以来,俄方从稳定性、效率和安全性等角度出发,对担负军事航天发射载具谱系进行了重新调整,由“联盟”和“安加拉”两型火箭担负全部军用卫星的发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后者作为重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载荷高达24.5吨,战略投送能力突出。

总体而言,稳定可靠的太空进入技术和力量储备,将极大拓展俄在太空领域的军事潜力,为其抢夺太空军事使用权提供物质支撑。可以预期,对该领域的军用技术开发和资源倾斜,将成为俄军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程。(石 文)

(责编:王健(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