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你看,“准战场”的脸一直在改变

——从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靶场之变看我军实战化训练环境构设

2018年12月05日08:35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靶场组织实弹射击。杨盼 摄

 

从靶场到战场的距离,折射部队与打赢的差距

“弹竟没打出去,你说丢人不丢人!”

前不久,航空兵某旅实战化打靶训练,在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所属某场站靶场进行。对于参加了10多年演习的飞行员钟家元来说,这次打靶不同寻常——

以往地上“大白圈式”的土堆靶标消失了;方圆几公里,错落布设的上百个实体靶标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往年靶标老远就能看见,今年咋就不见了?”钟家元没发现目标,不得不带弹铩羽而归。

目睹这一幕,刚刚还挺直腰杆往前冲的几名飞行员,立马将神经绷得紧紧的。因为大家清楚:“如果连靶标都发现不了,弹就没法投出去!”

这个局面的确不乐观。它改变了飞行员对“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的传统认知,也让大家明白了一件事:如今的靶场,再不是那个笑脸相迎的“老房东”了。

“别说打中不容易,就连找到轰炸目标都难上加难。”某部飞行员刘恩东告诉记者,这是“老房东”6年来的第4次“变脸”。

在刘恩东印象中,以前的靶场可不是这副面孔:靶标往往是在地上画个大白圈,中间画个十字或者堆个土堆,基本上一打一个准。不久,“十字靶”换成了“靶布”,目标看着也算明显。再后来“靶布”换成了仿真靶标,如今实体靶标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却还是无觅处……

刘恩东明显感觉,靶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仗”也越来越难打了。他告诉记者,靶场包含盐碱地、水泡子、草原、树林等多种地形地貌,可布设飞机、坦克、雷达、车辆等实体靶标百余个。

“这一变化,生动地折射了我军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提升。过去,部队来了就能顺利把弹扔出去。如今,我们千方百计设难题,就是不让部队把弹顺顺利利投出去。”场站站长毕良涛告诉记者:和平时期,靶场就是战场,如果部队轻轻松松就完成投弹任务,说明我们考题不难、把关不严。

从2011年年底到如今,毕良涛已在场站任职7年多。这些年,每次有部队打靶,他都绞尽脑汁去布置靶标,很多飞行员一听说来他们这里打靶心里都发怵。也有个别老战友打电话打探:“老毕,你把靶标整哪儿去了?”毕良涛嘿嘿一笑:“有能耐自个儿找去!”

“从没见过你这种人,越咸越是给盐吃。”毕良涛笑了笑,给老战友讲“火烧赤壁”的故事:“曹操那么厉害,为什么在赤壁打了败仗?”老战友明白了他的一片苦心:平时不注意克服弱点,打仗必然会吃亏。

“艰难一日”就在当日!渐渐地,不只是钟家元,前来驻训的多支航空兵部队飞行员也意识到:从靶场到战场的距离,就是当前部队与打赢差距的真实写照,平时训练自欺欺人,战时必然自食其果。

靶场存在的意义,是演练“明天的战争”

“说来你可能不信,一台报废的垃圾车,整整当了3年靶标。”

不介绍经验,开门见山就谈尴尬事,靶场原场长高星接受采访时的态度,多少让记者有些意外。

2011年到2014年,靶场除了土制靶标之外,还将一辆报废的运输车弄到场区当靶标。每次打靶,高星都跟飞行员说“小话”:兄弟你可得“悠着”点打,万一打“废”了,我们就没啥家伙什儿了。

短短几年过去,如今,高星的底气越来越足:靶场已经有了百余个实体靶标。每次演训前,以往爱说“小话”的高星说起了“大话”:“来了随便打,打不上我还看不起你哩!”

这一细节,展现了全军在推进实战化训练中,各级抓战斗力建设的一个理念上的大变化——只要是未来战场需要的,就是今天我们在训练场上应该抓的。

带着这样的理念,各级精心将靶场打造成了一个专业的练兵场。为模拟最真实的战场环境,他们本着“以战引建,以建促战”的原则,广泛搜集兄弟部队飞行员、作训参谋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布靶方式,使靶标布设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从模拟到实体的诸多升级。熟悉的环境没有了,常见的靶标不见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场”呈现眼前。

前不久,记者在靶场目睹了这样一幕:空军某部歼击机群远程奔袭,对地实施突击。在精准轰炸下,“蓝军”飞机大炮遭受毁灭性打击……一下飞机,一位飞行员竖起大拇指说:“太逼真了,我找到了上战场的感觉!”

“训练环境和条件近似实战的程度,是衡量军事训练实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前来靶场检查工作的该师政治工作部主任张雪松感慨地说,如果我们人为地变“陌生化”为“熟悉化”,变“复杂化”为“简单化”,一味避重就轻,就会离战场越来越远。

靶场存在的意义,是演练“明天的战争”。当“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成为定论时,这里的官兵已经在探索“兵怎么练,仗就怎么打”。他们说:“所谓训练,训的绝不是套路,而是力求让未来战争按照我们的方式打。训练场应该是一个孵化器,不仅孵化新战法,更应孵化一个我们熟悉、对手陌生的优势环境!”

仰望长空,记者发现,在推进实战化进程中,全军许多部队官兵瞄准的,不仅是有形的靶标和航弹,还有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靶心”——许多官兵深怀忧虑,就怕“一觉醒来落后了”,就怕各级投了大笔资金却拿不出像样的“成果”,就怕在靶场检验的技战术到了战场“不中用”。

在指挥中心,靶场教导员张虎引导记者窥见“老房东”的新面容:椭圆形靶场上,野外盐碱地、沼泽地、草原、树林、湖泊等多种实战中可能遇到的复杂地形地貌尽收眼底,由退役装甲车、坦克、高炮、导弹、雷达天线车、仿真飞机等组成的实体和仿真靶标交错分布在靶场中。

“弹没投出、打不上靶也很正常,有效命中才是高手。”张虎说:“对于执行空中搜索、侦察、攻击任务的飞行员来说,实体靶标与假目标的反光不同、雷达反射也不同,可以最大程度接近实战。”

航路有规则,战场无常式。近年来,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任务逐渐加大,来这里驻训的部队明显增多。面向新战场,我们准备好了吗?面对使命新变化、战场新要求,是等一等,还是赶一赶?曾几何时,战场环境设置不到位,让许多指挥员陷入困惑之中,那些在自我欣赏中练就的“花拳绣腿”,到底有多大用处?

“盾不坚,矛怎利?‘三流靶场环境’岂能练好‘一流精兵劲旅’?”带着这样的反思,他们感到:全方位打造现代化、实战化的靶场,不能只是画圆堆土,而需要增加高新技术含量。

走进导播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战机对地攻击的实况尽收眼底。靶场官兵介绍,为了使战场评判科学高效,他们在靶场布设10多组高速摄像系统,通过固定摄像点和移动摄像设施,进行定点监控、跟随和全景监控,将现场景况传输到导播大厅,特别是飞机精准抵达和对地攻击时,对弹着点和空投点的测量等场景进行全程直播。

打的效果如何?采访中记者看到,上至旅长领导,下至普通飞行员,个个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兴奋:“与以往相比,命中率虽有所下降,但部队战斗力却大为提升。”

唯愿千军竞发时,念我“磨刀”之功劳

“当兵两年,保障过4次大型演训任务!”

每每提及这些,靶场警卫班副班长、上等兵王智琪脸上就洋溢着自豪。

“以前是保障强击机、轰炸机等日常打靶训练;现在是考核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和地导、雷达部队及空降兵大规模空降、空投等合同作战能力。”在王智琪眼中,几年前的靶区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起风时更是漫天黄沙,如今是“越来越热闹了”。

“眼前的变化来得太不容易了!”采访中,靶场四级军士长王健仿佛又回到了靶场建设之初:晴天沙石深陷,雨天泥泞难行。王健清晰地记得,2014年,一名领导来该站视察询问: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该站官兵回答说:首长,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任务!

“现在平均每年都有几个战区空军级别的大型保障任务。”不经意间,王健发现,从瞄靶到打模拟弹,从打火箭弹到激光制导炸弹;从过去不能打到现在能打了,过去不敢打到现在敢打了,过去不真打到现在真打了……靶场实现了从盐碱地到现代化空军靶场的转变。

“这一逆袭可以说是我军推进实战化训练的最直接展现。”有军事专家称,我军诸多实战化靶场犹如一道道迈向战场的“门槛”,逼着官兵从“实弹发射”走向“实战发射”,从“靶场模式”切换到“战场模式”。于是,越来越多的官兵发现,越来越多的新战法新训法,都是在天南海北一个个靶场几番“凤还巢”留下的印记。

去年,该靶场新建指挥中心、新闻媒体中心、评估中心和导播中心等4个中心,另外还开辟3个空降场。各部队的战斗力能在一个演兵大体系中磨砺,原因就在于这里有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

“靶场环境构设逼真,这里就是未来作战‘准战场’!”今年4月,“金飞镖-2018”突防突击竞赛考核激战正酣,一名多次参加联演联训的海军航空兵部队指挥员感慨不已。

这样的赞誉,靶场官兵已不是第一次听到。去年,这个靶场作为“航空飞镖-2017”国际军事比赛的主赛场,凭借构建复杂逼真的战场环境和功能完备、要素齐全的监控系统,为赛事提供了理想的比赛场地。

驻训部队“靶标难见”,指战员们不忧反喜,纷纷前来“自讨苦吃”。几年间,该场站经历了由留守单位到作战单位、由无机驻场到新机常驻、由担负基本备降到承保大项任务、由单纯后勤保障到多机种保障的发展历程,靶场更是变成了空军部队竞相进驻砺剑磨枪的“宝地”。

信息化战场“磨刀石”,砥砺出精锐之师。近年来,靶场先后保障某型火箭弹、激光导弹等实弹实投任务,特别是近几年圆满完成“航空飞镖-2017”“金飞镖-2018”等10余次重大演训任务。

走下靶场,空军某部一名基层指挥员告诉记者,他们即将执行联合作战演习,能在此前参加一场近似实战的打靶,“机会非常难得,让人非常珍惜!”

识飘风于青萍之末,蕴春意于酷寒之时。两个“非常”之叹,道出的是基层官兵对实战化训练条件的呼唤。对此,该站领导胸有成竹:“下一步,我们将在场区建设实体桥梁、房屋、阵地和机场跑道,新的战场环境会更加逼真!”这一靶场构设,也将在实战化演兵场掀起新的狂飙。

“战火硝烟,饮风吞沙,我们的队伍成长壮大,从这里走向战场……”采访结束时,耳畔传来一首激越高亢的《从这里走向战场》,让人为之动容。记者的脑海中突然闪过靶场官兵的一句座右铭——“唯愿千军竞发时,念我‘磨刀’之功劳!”(刘建伟 赵雷)

(责编:赵苑旨(实习生)、芈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