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拟转改人员:但为强军谋 不悔脱戎装

2019年01月16日09:11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元旦前夕,一批来自各军兵种部队的干部交流到宁夏军区拟转改文职人员。

  岗位虽变,初心不改。陆军、空军、火箭军、武警……接受采访时,24名拟转改人员无一例外身着军装。“转改命令还未下达,所以服装还没换。”“这辈子穿军装的时间可能也就这几十天了。”……他们的言语流露着对戎装的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能在新的岗位继续为强军兴军发光发热。

  进退走留两难之间,忽然出现一条新路

  曾是陆军某团组织干部股股长的马健龙,拟转改为固原市原州区人武部文职人员。他在原部队表现优异,但年龄偏大的短板也日益突出。几个月前,马健龙所在团面临调整改革,他不确定能否留队。交流转改文职人员的通知下发后,团领导建议他转改,但也尊重他个人意愿。马健龙告诉记者,他很想在部队长期干,但遇到的发展瓶颈是客观现实,在慎重考虑后他作出转改文职的选择。他说:“进退走留两难之间,忽然出现了一条新路。这条路解开了我的心结。”

  记者采访拟转改人员时深切感受到,军旅情结或许是世间最难解的一种职业情结。即使历经曲折,许多官兵依然初心不改。

  从第76集团军交流到银川市金凤区人武部拟转改文职人员的刘建通,曾任排长、指导员、副营职干事、教导员,经历过部队转隶、跨区调动、干部交流,仅教导员这一岗位,他就在3个不同的单位干了6年。2018年,已38岁的他面临进退走留问题,最终选择转改文职。刘建通告诉记者,他忘不了高考时他的3个志愿填报的都是军校,忘不了他的结婚照是一身戎装,忘不了他撰写国防和军队建设研究论文时的激情。他说:“只要让我干与强军相关的工作就行!”

  转身走上合适岗位,继续投身改革强军

  来自空军航空兵某部的刘德夏,是一名歼击机机械师,拟转改为海原县人武部文职人员。他说,尽管不舍得离开威武的战机,但是改革总要有人作出牺牲。再说,转改文职,一样投身强军事业。他告诉记者,这几年,空军加快各类作战人才培养,他所在部队涌现出许多优秀机械师。他作为空军军官交流到国防动员系统转改文职人员,具有军种知识优势。“比如,如何支援保障空军部队作战?如何多征空军部队所需要的优质兵员?干这些工作,我有优势。”他说。

  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武部拟转改文职人员樊启蒙,简历上写的是陆军某旅原副连长兼军体教员。和记者想象中的形象不同,眼前的樊启蒙戴一副眼镜、说话慢条斯理。樊启蒙说,交流到人武部转改文职人员,他觉得很适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他有信心做好动员潜力调查、全民国防教育、征兵宣传等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还有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从陆军工程防化部队交流到石嘴山市惠农区人武部拟转改文职人员的赵英杰,同样面带一丝书卷气,言谈举止却处处让人感觉到他对军队的深厚感情。从陆军练兵场到国防动员系统,他找到了新的、更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服从大局兼顾个人,尽忠同时尽孝心

  大局与个人难兼顾,尽忠与尽孝难两全。以前,这是许多军人面临的矛盾。部队走开军官转改文职人员之路,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了新方案。

  从西部战区某通信团交流到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武部拟转改文职人员的孟明,皮肤黝黑,黑里又透着红,指甲凹陷,一看就是个高原兵。孟明告诉记者,他入伍后一直在西藏服役。他曾考虑过转业,但又放不下心中的国防情结。转改文职人员的通知下发后,战友们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建议他转改。他觉得这既能避免高原环境给自己身体健康带来伤害,又能延续他的国防情怀,一举两得。于是,他就报了名。

  从新疆军区某师交流来拟转改文职人员的赵永波,父亲已故,年迈多病的母亲独自一人生活。他得知可以到家乡人武部转改文职人员的消息后决定回家乡,一边干好国防动员工作,一边照顾好母亲的晚年生活。

  军旅情深,芳华无悔。多位拟转改人员对记者说,人生轨迹虽然变了,但他们献身国防的初心不改。

  从空军某部交流到中宁县人武部拟转改文职人员的白冰洋,家里老人身体有病,他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有了孩子后他妻子辞去银行职员的工作,在家扶老携幼,一人忙不过来。转改通知下发后,组织上考虑他家庭的实际困难,优先推荐他到家乡的人武部转改文职人员。记者采访他那天,他加班到21时,脸上却洋溢着笑容。他说:“家里的难题解决了,我更要干好工作。”(徐雯 路波波 周贺)

(责编:邱越、芈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