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备战打仗,有种能力叫定力

2019年01月25日08:19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百废待兴,样样都很必要,旅党委还是坚决把第一块砖、第一片瓦‘砌在’战斗力建设上”

面对此次冬训任务,火箭军某导弹旅政委郑建勇还是有些焦虑:

新年开训后,旅长、参谋长均赴外参加上级集训比武,组训重任更多地落在他的肩头;作为新组建单位,官兵缺编较多,训练人才更是捉襟见肘;刚刚完成新训的新兵,因营房有限,还只能借用兄弟单位营区继续专业集训……

有人建议,眼下现实困难多,能不能向上级报告,争取把冬训时间“错峰”“打折”?但郑建勇心里清楚,越有困难,越是摸清备战打仗底数的好时机。

“战争面前没法讲困难、谈条件,备战打仗工作不能等‘万事俱备’再推进。”制订计划,协调场地,筹备物资,训前动员,冬训如期进行。

“最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冰天雪地的考验又怕啥?”踩在冬训地域的积雪上,郑建勇向记者袒露心声。

郑建勇口中“最难的时候”,就在不到两年前——这个旅在一处借来的废旧营区宣布成立。那时候,要人缺人、要地缺地、要钱缺钱……真可谓一穷二白、白手起家。

“百废待兴,样样都很必要,旅党委还是坚决把第一块砖、第一片瓦‘砌在’战斗力建设上。”发射二营营长崔德林记忆犹新——

开局起步该怎么干,组建后的多次工作筹划会上,与会的机关干部、基层主官,都各有见解。不少人认为,先搞好拴心留人的环境,优先建好营房及配套设施是重中之重。

“组建旅队的战略考虑是啥?担负的使命任务是啥?把新型导弹武器交给咱们又为了啥?”旅长解维鹏这一连串问号,当时让所有人陷入了沉思。

虽然驻扎在临时营区,这个旅最先建立起的是正规战备秩序,最先协调租借到位的是训练场地,最先摸索的是新型导弹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备战打仗成为该旅全面建设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引导全旅官兵把心思向备战打仗聚焦,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持续半年的“查问题、看差距、悟责任、定对策”大讨论。

综合保障营营长王东刚感慨地说,他们营可能是这场大讨论的最大受益者——营里官兵从不同单位抽组而成,集合站队的呼号都是五花八门、各自成调。官兵一张口就是“我们原来老单位就是这样做”。在讨论中思想交锋,在讨论中思想认同,官兵们慢慢校正了干工作的航向和标杆,懂得了“备战打仗就应该这样做”。

去年5月的一天,该旅机关干事孟繁星接到上级临时通知,火箭军、基地两级工作组将于次日抵达,就某项工作展开调研。但按训练计划,次日恰好该旅将组织首长机关战备拉动。

“训练计划必须刚性落实,没有例外。”接到报告,旅长、政委不约而同地决定:战备拉动正常进行,工作组由机关对口部门接待。

迎检当天,整个旅机关仅留下孟繁星一人陪同工作组,其余人员全部开进训练地域。

直到中午训练结束才见到旅领导的工作组,并没有感到被忽视,反而对这个旅给予赞扬:“这才是抓备战打仗的作风和秩序”。

“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官兵们首先看的是党委在抓啥、主官在想啥”

夜深了,旅指挥所内依然忙碌。值班首长、副旅长袁纪云正组织各要素成员,根据前几天部队演训中的各种“表现”,研究调整下一阶段冬训课目。直到凌晨3时,袁纪云才宣布“收工”。

“老百姓都知道开荒、垦荒最难。作为新成立的单位,一堆堆的事就摆在那儿。要让备战打仗提速,唯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开足马力’。”袁纪云说。

而在旅作训科科长李剑光眼里,作为新成立的单位,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官兵的能力素质、心理诉求都不同,要在短时间形成合心合力备战打仗的局面,实属不易。

李剑光清楚记得,旅宣布组建命令后不久,全旅组织了一次以连为单位的训练考核。“那次考核,既是摸战斗力的底数,其实也是在摸全旅官兵打仗意识的底数。”结果,10余名官兵因成绩不合格被勒令补训补考,一个连队因刻意降低补考标准被问责……

备战打仗最忌“分心走神”,领导干部带头是凝聚士气的无声激励。这一点,二连连长杨官召的体会尤其深。去年初,为迅速形成干部带头练兵备战的局面,旅里抽组成立8套干部发射单元,杨官召便是其中一员。

杨官召铆足了劲训练,在层层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干部发射单元指挥员,并带领所在干部发射单元勇夺全旅发射单元比武第一名。去年深秋,杨官召带领所在干部发射单元高原亮剑,打出了某新型导弹历史最佳精度。

有上刀山的排头,才会有下火海的排尾。在干部发射单元的辐射效应之下,二连官兵克服重重困难,在全旅考核中反败为胜,名列前茅。

“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官兵们首先看的是党委在抓啥、主官在想啥,要是带头的‘跑了调’,就难以在官兵心里形成关注中心、突出中心、大抓中心的行动自觉。”杨官召说。

备战打仗,有种能力叫定力。不久前,一位将军在该旅调研后如此评价:在这个旅,“抓备战是主业主责、谋打赢是核心政绩”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少讲生活指数,多讲打仗参数”成为广大官兵的行为习惯。

“宁可苦自己,不能误备战,让打仗的事先落地”

月光如水,保障营地内,一阵急促哨音划破了午夜的宁静。旅应急保障分队、综合防护分队等闻令而动,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集结。现场“卡表”的战备演练指挥员洪铭彤,望着计时器上停止跳动的数字,颇有感慨:“这里的战备出动效率比家里强多了。”

他说的“家里”,其实是这个旅借用的临时营区。这里原先驻扎的是一个营级单位,如今驻扎一个旅,条件可想而知。

洪铭彤说,不少连队被迫“一分为多”,宿舍、办公室、各类库房散在多处,战备演练很难在规定时限完成。

由于营房紧张,旅机关干部全部挤在班排集体宿舍里,旅领导干脆睡在办公桌旁。供应科助理员刘柬申坦言,即便这样,机关干部铺位仍不够用,需要利用其他人值班、休假、出差等机会轮着住。

然而,穿行在简陋营区,记者发现,营连战备库室一个不少,战备物资一个不落。与满眼的局促感相比,由食堂改造而成的旅作战值班室则显得十分敞亮,室内电子屏幕林立,数张巨大的作战地图,挂满了整个墙壁,指挥系统、通信网络以及各类硬件设施应有尽有。

“宁可苦自己,不能误备战,让打仗的事先落地。”旅保障部部长张孝光告诉记者,组建以来,旅党委始终坚持人力、物力、财力首先向备战打仗倾斜,“生活的事可以慢一点,备战的事必须快一点”。

去年,这个旅接收部分新装备,没有训练设施成为制约战斗力生成的一道难关。四处协调后,虽可借用兄弟单位设施,但训练时间短期内又无法落实。旅长解维鹏急得一宿没睡着。

跑遍驻地,访遍友邻,他们终于租借到驻地某工厂的废弃厂房,作为临时训练场。议训会上,旅长解维鹏一句话掷地有声:“咱们的训练设施算是‘大车铺’,虽然不能和兄弟单位的‘星级酒店’比,但战斗力生成绝不能因此慢了拍子!”

为提升训练质效,这个旅训练起步就增加夜训等战术课目。连续两个月时间,从难从严的训练节奏不停摆,多个发射单元提前掌握了新装备独立操作能力。

一切为了打仗,逼着自己起跑。由于这个旅备战打仗工作加速推进、成效明显,去年底,上级专门对该旅的建设目标重新进行了规划,旅全面形成作战能力的时间节点大幅提前。备战打仗的新路标,等待着他们有更快更强的“加速度”。

(责编:黄子娟、王政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