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睡在上铺的兄弟,问你离我有多远

2019年03月25日08:21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一场官兵协力取胜的拔河比赛,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团结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张金山摄

新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第四十一条特别强调:“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回望战争年代,正是亲如兄弟、生死与共的纯洁革命情谊,才凝聚起人民军队攻难克坚、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更加需要纯洁的内部关系、官兵关系。

新生代官兵在价值观念、民主意识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信任,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如果缺乏对官兵的了解、分析与研究,极可能因一厢情愿而做无用功。倘若如此,有些工作就难以开展、难以落地,有些工作甚至做了还不如不做好,更谈不上赢得兵心了。

时代的发展改变了沟通方式,却并未改变人们渴望温暖的心灵需求。从即日起,本版推出“基层热点话题·如何对接新生代官兵”专栏,从不同维度观察官与兵、兵与兵之间的互动,聚焦新变化,关注新课题,追问新挑战,呈现新实践。敬请关注。

营区的墙有两米多高,他助跑几步,就能一跃而出。下一步,回家的高铁只需2小时。

“翻?!”这个念头像一条鲶鱼在心里不停地游过来又游过去。他仿佛在墙上看到两个字:“逃兵!”然而回望连队,他又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各班出一名公差搬器材!”未等班长指派,第80集团军某旅新兵李英凯主动起身申请出公差。这个积极表现,背后藏着他对有机会走到墙边的纠结与渴望。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真像个演员。

“李英凯是连里最让人放心的新兵。虽然体能差,但工作踏实积极,出公差最多的是他,记笔记最好的是他,打扫卫生最细致的也是他……”连长刘建军清楚地记得,一次组织休息,他问有谁会唱歌,话音刚落,李英凯就毛遂自荐。那个爽朗的声音让刘建军从此记住了这个新兵。

如果不是有人看到他偷偷躲在角落里哭,也许刘建军到现在都不会察觉李英凯有过翻墙当逃兵那样的想法。

虽然最终李英凯没有选择翻墙回家,但按自己的想象,他将继续“饰演”一个积极踊跃的“普通兵”、大家眼中的“放心人”,在内心煎熬两年后退伍。

“班排骨干和他谈心,他总是一脸阳光。谁想到他心里咋藏着那么多东西?”刘建军迫切地想拉直这个问号……

一脸阳光,可能只是我戴上的保护色

“我体能不好,跑得慢怕人说,人一说就更没信心跑了。”

“班长教我们拆卸火炮,我没听懂。班长问学会了吗?我只好点头,害怕说‘不会’被人笑话。”

“我想通过唱歌让大家觉得我不是一无是处……我不想拖后腿,除了‘装积极’还能干什么呢?”

“我想回家,太压抑了。但我怕说出来,你们会觉得我思想有问题。”

……

半年考核,李英凯又垫了底。连长刘建军找到了他,本以为要挨一通“炮火”,没想到连长却表达了对他关注度不够的歉意。这才让他勇敢了一点,摘下“面具”吐出了许多心里话。

走出连长房间,李英凯感到心里有点光透了进来。刘建军望着这个缺乏安全感的背影,感到清晰又模糊。

半年后,3000米跑的考场上,刘建军掐着秒表陪着李英凯跑完了最后一圈。终于合格了的李英凯,当晚主动敲开连长的房门——

“从小就想以音乐为生却不被父母认同,为了脱离父母掌控而选择当兵,又发现这里的每一项要求都难如登天;想回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甚至路过营院的墙边就想翻出去,但最终也仅仅是看一眼……”

“现在呢?”

“好多了,不过还是会有点儿不自在。”

刘建军点点头。他在想,假如今天李英凯没有合格,还会不会对自己说这些。任何思想“疙瘩”都有其成因,他愿意陪李英凯一起化解掉。

曾经“不能说的秘密”已经解密,那以后的呢?他的秘密说出口了,其他人的呢?刘建军感到带兵人的考验并未终止。

“知兵爱兵是一项复杂工程、长期工程。”该旅党委机关指导各个基层党支部完善“知兵画像”制度,切实摸清每一名官兵的个人经历、入伍动机、家庭情况、性格气质、爱好特长、生活习惯等10项内容。

在旅里组织的教育管理方法集训中,参训的带兵人反复提到一个词——“才发现”:

“营里有个老士官,平时不苟言笑,训练能拼敢冲,后来才发现他玩刺绣、写诗词,是个多愁善感的‘文青’。”

“我们连有一个很上进的下士,却不愿意当班长,理由是太累了。后来才发现这个战士性格比较强势,他是担心自己当了班长会很专断。”

“咱们可能觉得战士戴着‘面具’,现在才发现他们是怕自己被当作‘个别人’。要学会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要让战士产生额外负担……”

讨论越来越深入,各单位教育管理方面的疏忽、漏洞也被逐一梳理出来。不久,该旅机关下达了一份关于改进谈心制度的指导意见:

“谈心交心活动,应利用各种时机经常谈、随机谈,避免只关注‘个别人’,杜绝‘才发现’和‘才知道’。谈话要规避‘套路’,主动掏‘心窝子’……”

我没那么简单,也是个复杂的事物

排长徐瑞刚到旅里时,适逢老兵退伍,有一件事让他很疑惑——

一名优秀的上等兵,起初表示愿意留队,可就是在一夜之间,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第二天说什么也不愿意留队了。营连主官问遍了那天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表示没什么异常情况;询问他的家人,也都没发现有什么端倪。苦口婆心地劝了很久,可他最终还是脱下了军装。

一天晚上,徐瑞向一起站岗的老班长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好好干,不意味着想留。因为他自己也说不准,也许只是想把主动权留在自己手里。”老班长兵龄12年,没有更多地分析别人,只是向徐瑞袒露了自己的心境。

老班长的话像一道闪电,将徐瑞心中疑团照得雪亮:每个战士都不是纸片人,而是多面体,前后矛盾也许并不意味着“伪装”或“表演”,因为他们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徐瑞画得一手好素描。一次连里负责板报的下士看直了眼,忍不住说:“排长,你要来我们板报组就好了!”

说什么就来什么。不久,适逢国庆节要出板报,指导员一声令下:让徐瑞负责板报组工作。

这可是到连队后的第一次“露脸”。徐瑞从版式到内容都做了精心设计,不料最后的写字环节却出了岔子。负责写字的人正是那名下士。

“班长,这字咋写成这样了……”徐瑞憋着一肚子火。他看过下士的字,工整漂亮,绝不是眼前歪七扭八的样子。下士没精打采地撂下一句:“现在就是写不好了。”

这与那天邀请徐瑞“加盟”时他的热情相比,可谓两重天。怎么就换了一张脸呢?徐瑞猜想:此前的板报一直由下士负责,现在他“越俎代庖”,下士这是在给他“下马威”呢?

“这个累活有啥好争的呢?”被战友“点”了一番,徐瑞恍然大悟:难怪要“邀”我进组,原来他早就不想负责了。这个下士,心眼儿咋这么多呢?

相处了几个月,他和下士把话聊开,让徐瑞始料未及的是,原因就简单两个字:手机。

以往办板报,下士作为负责人,可以临时申请手机查资料,顺便和家人聊聊天。可是徐瑞一来,下士没了这份方便……

徐瑞若有所思,又开玩笑似的说起“下马威论”和“解套论”,下士听着笑了,却又回了他一句:要这么一分析,当时心里好像还真有过这么个影子。

“知兵画像不能‘以我为主’,因为我们的理解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而正确答案也往往并非唯一。”徐瑞的故事,让许多带兵人有了新的启示:切忌“早下结论”,要做到包容,尤其要包容我们还没有理解的和还没有意识到的那一部分。

“过去我们说一个班长以身作则、埋头苦干就是好的带头人,现在如果没有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素质、勇敢的担当相匹配,就很难说是好。”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孙卓立在“责任心·荣誉心·上进心”专题教育中的一堂课,让台下的“神炮”班长詹晓聪听得直点头。詹晓聪因工作踏实、训练过硬颇受大家认可,心中一直为此得意。可是几年过去了,面对很多新情况,这位班长常常感慨:“带兵‘千斤担’,拿1000个‘神炮班长’的名头也不能飘。心里装不下人,脚下就走不出大道。”

在你的军旅舞台上,我想成为更重要的角色

“假如你女朋友问:‘我刚才下楼买药你猜我看见了谁?’你该怎么回答?”

排长梁彩金给出了正确答案——“你怎么要买药呢?是不是生病了,我立刻去看你。”

答对问题才算贴心伴侣,这样的情商问答模式,在网上流行,被称为“求生欲测试”。梁彩金认为,类似的情景在部队的集体生活里同样存在。以新排长为例,且不论机关检查、上级点名,单说第一次值班、第一次带队出公差、第一次跑3000米,都面临官兵的审视,这不是“求生欲测试”吗?

“有人觉得这是在逼人作戏。”梁彩金更愿意从正面去理解“表演”这件事,“就像我们连长当年演习中带病指挥大家攻下了所有目标点,至今被当作教育官兵的案例。他那个时候不是在努力地‘演’好连长这个角色吗?”

“一旦成功通过测试,就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好的‘人设’。”

“人设”,即人物设定。这个在90后、00后中流行的词汇,翻译过来就是“形象”。

为了建立好的“人设”,毕业前,梁彩金曾经对着镜子练习自我介绍,每天晚点名后到操场加班练3000米跑,还列了满满一本子的“新排长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分配到部队,有备而来的他,如愿为自己建立起“接地气、体能好、执行力强”的“人设”。

梁彩金的“人设”之路一马平川时,连长却在谈心交流时自曝了一件糗事:他当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分配到单位,也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骄子”形象。可刚来没多久,他就因为在弹药库值班时携带手机被机关通报。

“如果是我,肯定觉得自己的优秀‘人设’崩塌了。”梁彩金说,当时的连长也一度产生过军旅生涯由此变得灰暗的恐惧,可是各级领导却在谈心中开导他,让他从阴影里走了出来。

“对于新排长来说,不必怕出糗:一则增强抗打击能力;二则及时反省自身不足;三则鞭策自己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梁彩金把连长的话记在本上,又在后面一笔一画地补充道:我不害怕“人设”崩塌,因为我能在废墟之中,建立一个更好的“人设”。

“情商也好,‘人设’也罢,是我们适应军营集体生活的一种努力。”徐瑞说,自己现在依托旅里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开了“排长画室”,教有兴趣的战士们画画,愿意与他交心的人也越来越多。

徐瑞的选择似乎成了一个门道:五营副营长王庆俊自学心理学,成了战士们的“知心大哥”;四营教导员陈云成将《运动营养学》的精要制成系列小卡片,变身全营“健身教练”……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武装冲突法》……”周四下午教育时间,修理二连指导员杜宜茂用10分钟给大家讲了一堂法学课,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谈起开课动机,他说源于一名战士在意见箱里的留言:

“拉练时大家精疲力尽,您永远是那一句‘大家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上级文电检查多,您只说‘这些都是暂时的,会过去的’;我们问您问题,您的回答和教科书上没两样。我们认可您的工作,可是没法认可您这个人。如果您调走了,也不会在我们心里留下多深的痕迹。”

杜宜茂那一晚辗转难眠:仔细想想,在指导员这个角色之外,自己和战士们之间又有多少心灵交流和情感维系呢?假如把官兵的军旅人生看作一个舞台,自己并不是一个无法取代的角色。

否定了一个又一个办法后,杜宜茂想到了自己的法学专业:现在大家法治意识越来越强,从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给战士们系统深入地讲讲法好不好呢?既可丰富教育内容,又能和大家有更多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未成想一尝试,他就受到了热捧,被好多战士追着让帮自己解疑释惑。

拿着杜宜茂自己编印的《常用军事法》小册子,上等兵王文豪直言:大家私下里都称指导员是“法学教授”。

听到这话,杜宜茂乐了:“啥教授啊,其实是你们教会了我更多啊!”(康子湛 仇成梁 陈陟)

(责编:刘金波(实习生)、芈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