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大学生已占新兵数量的半壁江山,如何更好实现学校与部队对接,让大学生士兵安心军营建功立业

洛阳理工学院“双导师制”助大学生士兵矢志军营

2019年04月04日08:39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4月3日,河南洛阳理工学院镜月广场,大学生征兵签名活动正在进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睢明亮挤到条幅前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全国征兵网开通时,他就和同学一起报了名,“现在学校对入伍学生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当兵报国和完成学业两不误,何乐不为?”截至当日,该校报名应征学生已达204人。

“双导师制”是大学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一种模式,即学校为学生配备校内、校外两名导师,分别从专业学习和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帮助学生对接课堂社会,实现快速成才。洛阳理工学院探索将这一模式运用于入伍大学生培养,源于一次新兵回访。

近年来,大学生参军人数屡创新高,在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入伍大学生中近半数为在校生,服役期间学业连续性受影响,两年服役期满又不可避免地面临“留队服役与回校完成学业”的两难选择。2017年,洛阳理工学院领导在到部队回访新兵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探索推出“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即入伍学生在部队服役期间,由部队和学校各安排一位导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慕课等形式修完学校认可的有关课程,通过考试达到考核标准的,获得相应学分并免收相应学分的费用;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符合毕业条件的,学校准予其按期正常毕业。

这一模式在2018年首次施行,13名入伍学生提出申请,学院教务处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专门制订培养计划,帮助其中12人顺利完成学业按期毕业。

曾服役于东部战区某部的张晓琪是第一批“双导师制”受益者。根据他所学专业要求及在部队服役岗位容易接触到大客车保养任务的特点,学校导师姚永玉与部队导师、某修理连连长兼工程师王少华共同为他确定了“商用客车鼓式制动器”课题。从开题报告的撰写、到功能结构设计,直至最后图纸把关和答辩辅导,姚永玉悉心指导。而王少华则围绕维护保养任务,指导他对车辆构造、原理和性能进行实践学习,并积累了大量关于汽车工程方面的论文素材。在两位导师的帮带下,张晓琪如期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目前,他已顺利通过长安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考试并进入复试。他告诉记者,不少原来持观望态度的家长和同学找他咨询后,安心地报名应征。2018年该校应征学生比2017年增加了70%,入伍人数达105人。

另一位受益者张世玉告诉记者:“在学校和部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服役期间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解除了后顾之忧。我决心用所学专业知识更好服务部队,为国防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记者 张正军)

(责编:李方园(实习生)、陈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