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坚决听从统帅号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不负重托,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

2023年08月13日08:59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图①:8月11日,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官兵加固黑龙江省东宁市绥芬河堤坝。马东旭摄

图①:8月11日,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官兵加固黑龙江省东宁市绥芬河堤坝。马东旭摄

图②:8月12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65医院抗洪抢险卫勤保障分队在吉林省舒兰市临时安置点检测水源水质。本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摄

图②:8月12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65医院抗洪抢险卫勤保障分队在吉林省舒兰市临时安置点检测水源水质。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摄

图③:8月12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医护人员在吉林省榆树市八号镇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医疗服务。本报特约记者  赵佳庆摄

图③:8月12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医护人员在吉林省榆树市八号镇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医疗服务。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赵佳庆摄

图④:8月12日,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对天津市静海区茁头排干渠大堤进行加固。刘 欢摄

图④:8月12日,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对天津市静海区茁头排干渠大堤进行加固。刘欢摄

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参谋长王峰——

“我们是带着使命挺进的”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参谋长王峰是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度过的。他也因此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叔叔,八一建军节快乐!”8月2日,从落坡岭站脱险、登上去往丰台站的列车前,一名小学生郑重地向王峰敬了一个少先队礼。

7月31日下午,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官兵接到紧急救援命令——K396次列车因暴雨滞留北京市门头沟区落坡岭站,近千名旅客已被困40多个小时。任务当前,王峰主动请战,带领40余名突击队员火速驰援。

赶到距离落坡岭站最近、尚可通车的三家店站时,天色还亮着。王峰组织突击队员背起食物和水,登上一列货运摆渡车,向山里挺进。然而,到达斜河涧站时,铁道已被树枝、杂物、碎石和淤泥覆盖,队员们只能徒步向12公里外的落坡岭站行进。

进入第一个隧道时,里面漆黑一片,泥水漫过腰线,顶部不断有碎石掉落,扛着救援物资的官兵寸步难行。

“停一下!”王峰研判现场情况,决定暂时回撤。

刚刚撤出隧道,临近的水峪嘴村村干部赶来求助,请求寻找救助被困人员。

此时,整个水峪嘴村被淹没在洪水中。顾不得地形不明、水深及腰、水流湍急,王峰带着突击队员冲进洪流。1名老人无法行走,王峰当即组织4名官兵将老人固定在椅子上合力托举、营救上岸。历时3个小时,官兵为5名被困群众蹚出生命之路,安全转移到几百米外的安置点。

那晚,雨越下越大,但王峰知道,“不能就这样停下来,必须与时间赛跑,尽快给被困旅客送去食物和水。我们早赶到一分钟,旅客们就少一分危险、多一分安全。”

8月1日14时许,王峰带着突击队员再次出发,沿铁道徒步前进。路上,他们穿越6个七八百米长的隧道,隧道内泥沙淤积的厚度超过雨靴的靴口。官兵们每走一步,都要猛地抬腿,有时脚拔出来了,靴子却陷在泥里。

隧道外,一段铁轨枕木下的山体被洪水冲刷塌陷,铁轨悬空近20米高,变成了一座“吊桥”。王峰第一个走过桥,拉起安全绳,组织官兵依次通过。“这段路只能一人通行,步子略重一点铁轨就会震动,加上枕木湿滑,可以说步步惊心。”王峰回忆说。

经过3个多小时的徒步行军,王峰和战友们终于在8月1日17时50分抵达落坡岭站,成为到达那里的第一支地面救援部队。

看到子弟兵来了,被困旅客激动地围上来。“我们后续还有500人的救援队伍正在赶来”“一个人都不会落下,大家放心”……王峰坚定的话语,仿佛一道光,点亮了被困旅客心头的希望。

22时50分左右,第一批250人增援力量到达落坡岭站,两批次共2万余件救援物资有序分发到旅客手中。

8月2日凌晨1时45分,经过短暂休整,官兵们决定星夜启程。王峰走过一节节车厢,征求旅客意见后,最终确定第一批328名旅客跟随官兵沿来时路线先行转移。王峰将旅客和官兵进行编组,每组20人,每名旅客都有官兵护送。

在一段狭窄陡峭的爬坡路段,王峰带领官兵挡在道路外侧,打开手电为旅客照亮脚下的路,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灯带”。事后,一位被救旅客告诉记者:“这段路白天我都不敢走,是武警官兵用身体排成‘人墙’,才给了我向前走的勇气。”

经过3个多小时艰难跋涉,被困旅客顺利到达斜河涧站,途中没有一人受伤。

“徒步挺进落坡岭站前,我告诉突击队队员,我们是带着使命挺进的,我们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一定要进去!”王峰对记者说。

“感谢武警官兵护送我们!”面对旅客们的感谢,王峰和战友与大家挥手作别后,又投入下一个任务。截至记者发稿时,王峰仍带领官兵在门头沟区执行清淤任务。(刘敏、李世昭、史文昊)

抗洪英雄再立潮头

——第七十八集团军某旅封堵决口见闻

8月12日15时,吉林省扶余市再降暴雨。此时,第78集团军某旅官兵正在该市弓棚子镇拉林河下游防洪堤坝上封堵决口,他们已在此地连续奋战了20多个小时。

连日来,受台风“卡努”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扶余市境内河流水位持续上涨,拉林河超出历史最高水位2.75米。11日凌晨,拉林河杨家崴子段发生大面积溃堤,洪水将大堤撕开一个长达90余米的决口,很快淹没了地势较低的大片农田,下游29个村庄、上千名群众、数万亩良田面临灭顶之灾。

11日上午,该旅组织500余名官兵火速驰援。救援队伍中,装步六连曾参加1986年辽河抗洪,从洪水中营救出140多名群众,荣立集体一等功;炮兵营曾于1998年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因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国抗洪先进集体”。

决口大、洪水猛、流速急……这些都吓不倒抗洪英雄队伍。“构设钢木混合坝!”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20余名官兵毫不犹豫地从决口两侧跳入水中,在急流中奋力打桩。岸上的官兵将一根根钢管、木桩深深插入水底,再填入沙袋。

89米、85米、77米……决口不断缩小,水流越来越急。

“我建议,先逐段稳固再推填封堵。”曾多次参与抢险救灾的中士刘泽福向该旅领导提议。经与地方水利部门会商,12日凌晨,该旅调整封堵方案:先用铁丝将填充物固定,再由决口两侧向中心推填封堵。经过一昼夜奋战,官兵向决口处投掷沙石2万余袋,决口缩减至70米。12日下午,暴雨又至,决口处水流更加湍急,百斤重的沙袋投下后瞬间就被冲走,封堵难度陡然增大。

危急时刻,该旅党员突击队冲在前面,蹚最深的洪水、扛最重的沙袋。战士杨志在打桩时右手不慎被砸伤,经简单包扎后,又扛着沙袋冲向河堤。

截至12日17时,决口缩减至60米,封堵战斗仍在进行……(迟博、付晓辉、张居俊)

让红色展馆重现荣光

——北京卫戍区某团支援驻地灾后重建见闻

“能用手绝不用锹,必须用锹的时候要格外小心,避免损坏文物。”8月10日,北京卫戍区某团救援分队指挥员张腾飞一边提醒官兵,一边小心翼翼地清理淤泥。

连日来,受强降雨影响,北京市门头沟区田庄村受灾严重,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内淤泥堆积,部分展柜破裂,一些历史文物被掩埋在淤泥中。8月10日,接到地方政府支援请求,北京卫戍区某团派出60名官兵,前往田庄村支援灾后重建。

“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崔显芳烈士和田庄党支部在革命战争年代所作的突出贡献而建造的,是我们田庄村红色历史的根。”村支书崔春洪向官兵介绍说。

“班长,我好像摸到了什么东西。”战士杜明煌慢慢地从淤泥中掏出一件物品,轻轻擦去表面的泥污。

“这是个公文包。”和官兵一起清理淤泥的村民崔春生给出了答案,“这是纪念馆的馆藏文物,据考证,是崔显芳烈士1933年前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时使用的公文包。”

将馆内淤泥清理完毕后,官兵又开始擦拭墙壁、展柜上的泥点。由于部分墙面为绒布材质,为避免破坏馆内装饰,官兵先清理泥点,再用湿抹布一点点将墙面擦拭干净。

经过7个小时的奋战,官兵先后清理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崔显芳烈士纪念馆等3处展馆共计800平方米,累计清理转运淤泥约50立方米,抢救出珍贵红色文物15件。

“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一段红色历史,就是一次感人的教育。”任务结束之际,排长郭盛带着2名战士将纪念馆大门中央的党徽擦了又擦。

夕阳下,金色的党徽熠熠生辉。(许韶玉、史丁名、张津侨)

(责编:彭晓玲、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