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训练模式 助力新兵成长
——陆军部队科学组织新兵训练的一组报道
新兵训练的质量效益,直接关系部队战斗力生成。各级应高度重视新兵培养工作,在精细准备、精做示范、精教方法、精准引导上下功夫,帮助新战友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胜任新岗位。这里推荐两篇科学组织新兵训练的报道,以期为各单位探寻创新方法提供借鉴。
规划“成长路线”
■左超超 张石水
陆军某训练基地新兵训练营内,一场无人装备操作活动有序展开。新兵徐伟杰操控某型无人装备避开重重障碍,当代表“成功击中目标”的信号灯亮起,他露出自豪的笑容。
“培养新兵兴趣、挖掘新兵专长,为他们提供广阔舞台。”训练基地领导介绍,他们一方面根据新大纲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训练课目,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和部队需要,根据新兵日常表现、兴趣爱好制订“成长路线图”。
连队指导员杨楠了解到徐伟杰入伍前学习过相关技能,鼓励其担任班长的助手,为新战友开展理论授课和实操展示。徐伟杰多了“班长助手”的新身份,训练更加积极刻苦,各课目训练成绩显著提升。
新兵训练营内,被精准施训激励的不止徐伟杰一人。新兵陈逸凡在大学期间学习临床医学专业,成为战场救护课目中的“小教员”;新兵程文涛入伍前是一名健身教练,在军事体育课上从专业角度为大家讲解健身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训练基地领导表示,结合新兵特点精准施训,能充分发挥新兵特长,帮助他们快速适应训练,加速能力生成,“希望新兵能扎实走好军营第一步,努力精武强能,为练兵备战奉献力量。”
打破“组训壁垒”
■宋世杰 李 政
3公里考核后组织实弹射击、徒步拉练中进行战场防护……在第71集团军某新兵团一场训练考核中,笔者发现10多个考核课目多是连贯组织。
新兵团领导介绍,以往考核课目分时、分段、分课目,每个课目间都有休息调整间隙,各考核场地根据考核内容按需设置。为最大程度激活现有训练资源潜在效能,今年该新兵团改变以往组训单一化模式,统筹整合现有各类教学资源,连贯设置考核课目,帮助新兵从“兵之初”就强化战斗队思想。
“由单一环境向复杂情况延伸,由单课目训练向多课目整合转变,是此次新训的鲜明特色。”对此,某新兵连连长金少君感触颇深。过去几年,他担任过新兵排长、副连长,有丰富的新训经验,但面对新大纲、新标准、新模式,金连长还是感到本领恐慌。今年新训骨干集训期间,他带领班长骨干潜心钻研,同时借鉴友邻单位经验做法,探索多课目融合训练新路子,形成10余份教案。在强化新兵训练单课目技能、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根据任务实际,将部分课目技能进行整合,让新兵在实践中掌握实用、高效的战斗技巧。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满足连贯课目训练的场地需要?新兵团参谋调研后发现,有的分队训练课目相同、训练时间不重叠,但分别拥有两个配置相同的训练场;有的课目对场地要求高,分队设置的标准达不到大纲要求;有的分队训练资源安排不合理……为此,他提议打破营连建制,以团为单位统筹各方面训练资源,提升训练质效。
“实践证明,训练方式的转变带来训练效益的提升。”这位参谋表示,通过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多课目融合施训、严格规范考核流程等方式,新训的针对性切实增强。接下来,他们将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新训方式,帮助新兵打牢训练基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