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昂首问天砺长剑

2024年12月07日08:39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图①:刘朝阳在检修装备。

图①:刘朝阳在检修装备。

图②:刘朝阳(右二)进行战斗指挥。

图②:刘朝阳(右二)进行战斗指挥。

图③:刘朝阳的勋表。

图③:刘朝阳的勋表。

图④:刘朝阳(左一)为战友讲解专业知识。

图④:刘朝阳(左一)为战友讲解专业知识。

前不久,我作为连队主官,到旅机关参加会议。走在营区主干道“标兵大道”, 我在路旁的灯箱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

今年2月,我登上基地“云岭之光”主题颁奖晚会的舞台,获颁“问天”奖。颁奖词这样写道:未知的战场,开创性的事业,注定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问天,映照着对蓝天的向往,对胜利的渴望;问天,做敢闯新路的空中尖刀,做思战谋战的中军智囊。

更令我引以为豪的是,我因此获得一枚三级表彰荣誉略章。从按下新型导弹发射按钮到参加各类演训比武,这枚小小的略章,浓缩了我和战友们一路风雨兼程的难忘岁月,见证着导弹尾焰在长空划出的一道道壮美弧线。

毕业季,梦想启航的季节。2018年,我从空军工程大学毕业,来到南部战区空军某旅。当时,我所在的营刚刚组建,即将在全旅首装某新型导弹。

这意味着,我们将是全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意味着我们要拿出闯劲、干劲和钻劲,去蹚新路、探未知。此时,营房尚未建成,新型导弹还未列装,全营官兵已“提前进入状态”——

一级军士长杨兴成,当兵26年,原本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他却主动请缨调入新营,从一名“学生”做起,新装培训时笔记记满两大本,每次操课都围着教员转。

中士高绍荣,入伍时仅有初中学历,通过勤学苦练成为装备操作能手和理论骨干。选拔到新营后,他给自己定下“每日目标”:学懂一个面板、默画一张电路图。

大家的学习劲头,深深感染了我。我所在排是全营最核心的指挥中枢,目标搜索、参数控制、导弹发射都由我们操作。我和骨干们想方设法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训练模拟设备。营队协调装备厂家,加装了模拟面板和按钮,我们的模拟操作训练就这样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现在回想,正是那种你追我赶的学习状态、“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训练热情,为我们完成接下来的实弹打靶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接新装不到2个月,我们就奔赴实弹演习考核场。那时是初冬,发射阵地的夜间气温已经降到零下10摄氏度,我握住对讲机的手指僵硬得不听使唤。但全营官兵热情高涨,微弱灯光下,大家呼出的热气清晰可见。

测量参数、装填导弹、构建通信……战斗准备按时完成,指控环节操作部署结束,大家的目光都投向我。

新型导弹实弹发射,其他人都有过老装备“打靶”经历,只有我是第一次。而且,我肩负着参数装订和火力分配的重任,负责按下发射按钮,任何一个小错误、小失误都将导致严重后果。

我擦拭了一下手心的汗,调整呼吸,在脑海中不断重复操作步骤,时刻做好准备。

“发现目标!”当搜索席报告目标参数后,我不禁心头一紧:这个高度接近最低极限。我迅速按照营长命令快速装订参数,完成火力分配。

“目标进入杀伤区!”车厢内瞬间变得非常安静,只能听见键盘的敲击声。“发射!”营长一声令下,我果断按下发射按钮。导弹点火升空,呼啸着直奔目标。

随着靶机带着火光坠落,阵地上发出欢呼声。我们不仅成功完成首次发射,而且在抗击超低空目标上创造了一项新纪录。

任务结束后,我认真梳理战法成果,获得空军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荣誉证书材质很轻,但拿在手上,我感觉沉甸甸的——不仅因为那是我亲手发射的第一枚导弹,还因为它浓缩了无数个日夜对新装备的钻研、无数次对装备性能和战法打法的验证,凝聚着全营官兵的心血和汗水。

2020年,我们受领参加空军比武竞赛的任务,部队进驻某野外阵地开展强化训练。那段时间,几乎每一个日出,我们都没有错过。当全连集合完毕,天还蒙蒙亮,只能依稀看清脚下的路。一圈、两圈、三圈……我们的口号声,划破了戈壁清晨的寂静,腾腾热气从官兵的发丝中冒出。

武装越野、轻武器射击、主战装备操作……除了体能和操作训练,我们还要进行技术攻关,摸清研透目标的特性、战法的应用、参数的设置,才能更快地展开兵器、更准确地摧毁目标,确保一击必中。我们跟时间“较上了劲”,小到一根电缆的摆放,大到编队的行进序列,不断否定、不断改进、不断验证,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省下来。

为了验证不同条件下参数,获得最真实有效的数据,我们多次与友邻部队开展对抗,积累大量数据。我对大家说,每个人的脑中有了一个“数据库”,无论战场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随时调用、随机应变。

经过数月淬火,终于迎来正式比武。导弹战车向预备阵地前进,展开兵器、通信构建、参数检查,一切有条不紊。

“靶机起飞。”接令后,引导技师快速搜索目标,跟踪员密切配合,随着一系列参数准确装订,我将发射按钮稳稳按下,导弹呼啸而出,一举命中目标。

正当全营欢呼雀跃时,上级下达评定结果:虽然我们的战斗准备时间最短,操作并无瑕疵,但因为对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命中距离超出课题设置边界”。

首战失利,士气低落。复盘会上,我鼓励大家:“比赛还没结束,战斗就没有停止,必须全力以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复盘会开成了动员会,战友们又“满血复活”投入后续比武中。

戈壁深处,一项项比武陆续展开,我们将一个又一个冠军收入囊中。最终,我们旅在12个单项课目中获得7项冠军。年底,我所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我被评为“战备训练先进个人”。

荣誉,饱含了对我们一年来倾心付出的肯定。备战中那些苦与累的磨砺、智与谋的历练,成为滋养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养分,为迎接挑战积蓄了力量。

两年后,我作为连长,再次带领官兵征战戈壁,执行某实弹战术演训任务。

戈壁滩一望无际,热风卷着沙子打在脸上,不仅有些许疼痛,还有一种灼烧感。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戈壁,让人心生感慨。

我营受领的任务是一个全新课题——连续抗击某新型靶弹。按课题要求,靶弹飞行高度低、在空时间短,对指挥员的临机决断、战勤班子的协同以及装备技术的状态等都提出很高要求。

“大家加油,打中了就是开创先河、创造历史!”连队搜索技师胡泽施带领指控班组苦练操作协同。说起来越是鼓舞人心,拼起来越要使力加劲。正常状态能够稳定发挥,他们就主动构设严苛条件,燥热的午后、困乏的午夜,都成为他们的练兵好时段。

那段时间,我的身上也常备着眼药水。为了提升目标捕获校对的准确率,我抓住每一个机会,排查每个可疑的异常波形,弄懂每个影响判断的细节。毕竟,准备充分一点,胜算就多一点。

实弹演训在深夜打响,电磁干扰给目标判断带来很大困难。当目标越来越近,反应时间越来越短,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电光石火间,我冷静分析目标特征和参数信息,从大片杂波中迅速判定真实目标,第一时间实现稳定跟踪。

“发射!”导弹直冲云霄,目标凌空爆炸,我们迈出了实弹验证的关键一步。

回想那些天,从起早贪黑的炊事班战友,到满身油污的维修班战友,再到风吹日晒的警卫班战友,不是每个人都能按下发射按钮,但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参与其中。全营一杆枪、体系一张网,任务的锤炼,让每个人都悄悄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让大家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

当年底,基地组织了一次连长比武竞赛。全连官兵拿出征战戈壁的豪情,在战斗行动课目一举夺魁,帮助我最终获得个人综合成绩第一名。

今年2月,基地组织首届“云岭之光”评选,我荣膺“问天”奖。颁奖现场,舞台大屏幕播放着我们连队近年来参加各种大项任务的短片,我高举奖杯,向着摄像机镜头的方向不断挥舞。因担负战备任务,连队战友没有来到现场。那一刻,我想告诉他们,这份荣誉,是连队全体官兵共同奋斗获得的,属于我们这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如今,我胸前的勋表从3排9枚“升级”为4排10枚,多了一枚三级表彰荣誉略章。有人说,勋表是军人胸前的“荣誉墙”。这面“墙”的每一次“添砖加瓦”,都将激励着我用最炙热的青春投身强军事业,书写新时代军人的荣光。(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某营一连连长 刘朝阳)

供图:袁 海、刘 帅

(责编:彭晓玲、王潇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