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血脉在“英雄后寨”流淌
初冬暖阳下,山东省胶州市后寨村的村委大院围墙上,“英雄后寨”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这份殊荣从何而来?从村头到巷尾,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历史往事给出了答案。
“我们村有个叫孙华街的进步青年。1923年,他在青岛四方机车厂参加工人运动。回到村子后,他利用晚上时间,以传授传统技艺为掩护,点着煤油灯给村民传播革命思想。小小的火苗下,一颗颗年轻的心被点燃。”后寨村老支书王云山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个不足80户人家的小村庄,陆续走出40多名革命战士。
那个时候,谁家的新婚妻子送丈夫参军,谁家的母亲送儿子上战场,谁家的亲兄弟一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乡亲们都如数家珍。
为了延续后寨村的红色血脉,2020年的一天,村委班子成员围坐在一起,商议提出将红色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随后,他们跨越6个省份,行程一千多公里,寻访从后寨村走出的仍健在的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及家属,收集资料近百份,建起村级党史馆,着力留住村子的英雄记忆。
“这是我的叔叔刘同江,我从小听着他的革命故事长大。”“这是我大伯王建喜,是个侦察兵,参加过百余场战斗。”村民谈论着党史馆中老一辈后寨村人的光辉事迹,言谈中充满敬意和自豪。
走访过程中,现任村支书陈桂莲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我们村的王连分老人长期患有哮喘病,直到前几年我才知道他这病是怎么得的。解放战争期间的一个冬天,游击队在村东边的沽河伏击国民党军,王连分和战友们趴在冰雪地上埋伏了整整一夜,最终战斗胜利,王连分却落下了病根。”
王连分的故事,正是后寨人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体现。后寨村的青年们从小听英雄故事,内心最渴望的也是循着英雄足迹,追赶英雄、成为英雄。
今年上半年新兵启运期间,后寨村热闹非凡,村民们自发聚到一起,敲锣打鼓欢送本村青年光荣入伍。新兵王天宇身穿崭新军装,脸上洋溢着坚定与自豪。70多年前,在解放战争前夕,同样年纪的后寨青年王子祥主动报名参军,为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王子祥正是王天宇的曾祖父。
近年来,后寨村党史馆已成为胶州市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一批批青年学生来到这里,开展“上好开学第一课、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在这里,他们接受红色教育,感受红色氛围,潜移默化间,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植根在青年学生心中。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时代使命薪火相传。今年,后寨村所属的胶北街道有22人参军,10年间,整个胶北街道有255人踏入军营。从那个战火硝烟的岁月一步步走到今天,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投身国防事业。
如今的后寨,村民们见证着红色血脉传承生生不息。从后寨村到胶北街道乃至胶州市,一批批热血青年在红色文化的引领和红色精神的感染下,投身大漠戈壁,投身边防海岛,在火热的练兵场上唱响青春之歌,续写新时代新的英雄故事。(冷航天 姬青松 宋子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