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排爆勇士”这样炼成
第76集团军某旅工兵连中士孟英豪(左二)为战友讲解排爆专业理论知识。 刘金慧 摄
“细致,必须放在大胆前面”
“将导火索切平的一端,轻轻插入雷管中,距雷管口0.5厘米处,用雷管钳夹紧固定……”训练场上,第76集团军某旅工兵连中士排爆员孟英豪,正为几名新战友详细讲解如何制作起爆体。
2025年,是孟英豪成为排爆员的第8个年头。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骨干,他曾出色完成上百次实爆任务,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
“细心大胆,是排爆员的必备素养。”担任教练员后,孟英豪强调最多的就是细致。“细致,必须放在大胆前面。”在他看来,任何一次不起眼的纰漏,都可能酿成巨大的隐患。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孟英豪的这份独特心得,还要从一次排爆“失败”说起。
那次任务中,一级上士蒲瑞军与孟英豪搭档,销毁一枚卡在斜坡上的未爆弹。孟英豪主动请缨,却因一时心急,未将弹体合理固定就开始操作,导致未爆弹飞出数十米。
受到二次冲击的弹体极不稳定,随时随地可能爆炸。孟英豪意识到自己“捅了娄子”,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经验丰富的蒲瑞军冷静分析原因,确定引信状态稳定后,指导孟英豪进行二次引爆。最终,两人有惊无险地完成销毁任务。
“可能是弹本身的问题”“是不是炸药威力不够”“一次意外而已,不要往心里去”……回到连队,战友们纷纷安慰孟英豪。
“看似是一次意外,实则体现了作风不扎实。”蒲瑞军十分严肃地指出孟英豪作业中存在的多个问题,“计算装药量时,你总是卡着爆炸威力的下线粗略估计,爆炸效果就难以把控;拉动拉火管时,你的手习惯性悬空,没有支撑,做动作就容易晃动……”
蒲瑞军的分析针针见血,孟英豪羞愧难当。
“你胆子挺大,但性子急,做事有点鲁莽。”蒲瑞军中肯地说,“排爆作业,步骤省略不得、过程马虎不得,绝对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差不多,而要把每一步做细做实做到位。”
一名优秀的排爆员,究竟应该经过怎样的锤炼、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这些问题,孟英豪想过很多次。这一次,他明白了:自己急躁的性格,如同隐藏在头脑里最大的一枚“未爆弹”,必须彻底改掉。
此后,孟英豪每次作业都会携带充足的装药和火具,制作“双保险”式起爆体,保证起爆顺利完成。任务结束,他还会梳理总结每一枚未爆弹的型号、口径及销毁方法,记录成册,以便随时查阅。
随着孟英豪历练增加,战友们发现,他的性格愈加沉稳,做事更加踏实,技术也越来越过硬。
一次任务中,孟英豪临危受命,排除一枚未爆弹。为将扎在土中的弹头截面剖出,他如考古队员一般,一手拿防爆锹慢慢挖掘,一手细细清理土层。
距离截面10厘米处,孟英豪用毛刷一寸寸清理土层,直至截面全部露出。全神贯注作业40多分钟后,他摘掉排爆头盔,脸上就像刚蒸过桑拿一样,全是汗水。
“现在,孟英豪的作业速度很慢,甚至比新手还慢。但他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每一步都严谨细致。”蒲瑞军欣慰地说。
“身上的排爆服很重,但内心要轻装上阵”
面对一枚危险的未爆弹,恐惧是正常人都会有的生理反应。
排爆作业,难在技术处理,更难在稳住心态。一名优秀的排爆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强大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
“好心态决定好状态。少一些焦虑紧张,才能从容不迫。”身为连队骨干,孟英豪特意自学了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帮助战友克服作业中的心理障碍。
一次,旅里组织实弹演习,蒲瑞军随队一起出任务。孟英豪发现,蒲瑞军一直望着车窗外发呆,情绪有些低落。
这时,孟英豪掏出一把瓜子,塞到蒲瑞军手里。两人边嗑瓜子,边唠了起来。
看到蒲瑞军掏出一张孩子的照片,孟英豪问:“班长,你家是个男娃,为啥取个小名叫‘小葡萄’哩?”
“我媳妇怀孕时常说,吃葡萄眼睛大,所以就叫‘小葡萄’了。”蒲瑞军呵呵一笑。
“还别说,你儿子确实眼睛很大,真可爱!”孟英豪开起了玩笑,“这颗‘小葡萄’肯定很调皮……”
车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蒲瑞军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窗外群山连绵,远处白云蓝天,草地上野驴悠闲,蒲瑞军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情不自禁地说:“我们守卫着这么美的地方,牺牲奉献是值得的。”
当天,排爆员们齐心协力高效作业,顺利寻找并销毁5枚未爆弹。
第一次参加排爆任务的新同志,由于专业技能还不太熟练,往往会手足无措。下士鄢浩东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出任务时的场景。由于恐惧,他连接雷管和导火索时,双手不住抖动。
一旁搭档的孟英豪严肃地说:“克制自己,不要抖!一旦雷管内摩擦产生火星子,会引起爆炸。”
随后,孟英豪淡定地对鄢浩东说:“你就当平时训练一样,做慢点就行。”
“身上的排爆服很重,但内心要轻装上阵。”每名新排爆员都是这么过来的,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跨越心理这道坎,尤其关键。
孟英豪将流程一步步地讲给鄢浩东听,同时结合现场,教他如何选择撤离路线、计算散射面、挑选配置等。
鄢浩东边听边做,心里有了底,一鼓作气,成功完成自己的首次排爆任务。
回到场外,孟英豪笑着问鄢浩东:“你手抖啥?”
“我紧张……”
“男子汉大丈夫,有啥怕的?我陪着你!”
排除下一枚未爆弹时,孟英豪亲自示范,鄢浩东在旁认真学习。
从好奇到恐惧,再到敬畏,排爆员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段不同的心路历程。在不同的经历中,这群年轻的排爆员们一步步磨炼心性,努力成长为真正的勇者和强者。
“危险就是一种光荣,完成任务就是英雄”
遇上家人朋友询问自己在部队的情况,下士曹玮宸总是笼统地说“技术很先进,训练很扎实”,下士杜文杰则说“每天工作训练特别充实”。
排未爆弹的事,他们只字不提。
那年,蒲瑞军被旅里评为“十佳人物”,单位特地邀请他的妻子前来为他颁奖。晚会现场,上台给身为“排爆英雄”的蒲瑞军颁奖,妻子终于真正了解了丈夫的工作性质。
当时,妻子平静地说:“我支持你!注意安全!”谈起此事,蒲瑞军的表现也很淡然:“做这份工作,不需要太多人关注,自己照顾好自己就好。”
紧张激烈的实战化训练过后,训练场重回寂静,排爆员们是那群默默付出、排除危险的人。这份执着和坚守,他们藏在心里,连最亲近的家人也不愿倾诉。
二级上士郭太恒的妻子来队探亲。那段时间,连队正进行实爆作业,郭太恒每天早上8点就赶到训练场保障,到晚上开饭前才回来。妻子问他每天出去忙啥,他总说“去搞场地建设”。
有一天,连队出紧急任务,郭太恒在楼道里匆忙换好了防弹背心,又急匆匆走下楼,正巧被妻子看到。
妻子摸了摸郭太恒胸前身后那厚厚的钢板,问他干什么去。他急忙解释说:“没啥,就是去打实弹。”
那晚,郭太恒回到连队,身上浓浓的火药味被妻子察觉出了异样。妻子一再追问,他才说:“就是搞了个爆破,是部队正常的训练。”
其实,那天,郭太恒制作了几十个爆破器材,参与了十几次实爆,还排了2枚未爆弹。
战友们常说,排爆员是沙场上的“孤勇者”。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
即使没有聚光灯,即使站在“火山口”,这群可爱可敬的战士们依然初心不改、负重前行。
谈到自己的愿望,郭太恒坦率地说:“某一天,我离开部队后,希望年轻同志能接过重任。”
处理场地表面相对容易的未爆弹时,老班长们会让年轻战友积极尝试,积累经验。遇到弹体深入地下或嵌入崖壁的特殊情况,老班长们总会亲自上,把危险留给自己。
“排爆员的培养周期比较长,一般要跟着班长学2年到3年后,才能独立执行任务。”蒲瑞军说,“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战位。我们不希望自己带出的战士受到任何伤害。”
这些年,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主动申请当排爆员的战士多了起来。曹玮宸就是其中之一。那天,他找到郭太恒,坚定地表示自己要学排爆。
郭太恒问:“这个专业很危险,你为什么要学?”
曹玮宸回答:“危险就是一种光荣,完成任务就是英雄。”
郭太恒向连里汇报了曹玮宸的想法,并将他带为自己的副手。每次出任务时,郭太恒都倾囊相授,只为将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一茬一茬传下去。(马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