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记者走进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感悟坚守与奉献——
守岛就是守家园
渤海深处,有一个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岛,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就驻守在这里。
寒风料峭,记者踏上登岛的渡船,同行的还有结束休假归队的雷达站一级军士长彭好奎。今年,是他在岛上服役的第29年。“这里10级以上的大风很常见,有时海况恶劣,连续十几天都不通航,今天难得遇上了好天气。”彭好奎说。
汽笛鸣响,渡船抵达小岛码头,官兵热情地向我们挥手。
登岛后,雷达站唐指导员问记者:“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海边的石头?那是早年间建设雷达站所用的材料。”
“我第一次上岛时,住的就是用这些石头搭起来的房子。”彭好奎接过话茬,“如今,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石头房’变成了三层小楼,家属临时来队住房也建起来了,并实现了‘拎包入住’。”
走进雷达站,一级上士范德钧把记者带到一面石头墙前。
“2022年,我们站开始评选‘最美海岛人’,当选官兵从海边挑一块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字,摆在墙上以示纪念。”范德钧说,“石头代表的是朴实、坚守,选择石头作为‘奖杯’,就是提醒我们要永葆艰苦奋斗的底色和坚如磐石的品格。”
走上三楼,来到训练室,只见官兵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微小的回波光点,报告目标的方位、距离等参数。负责组训的是雷达操纵员沈帅。前期,因训练成绩优异、组训方法灵活,他被抽调到雷达站所在旅教导队任教员。去年底,表现出色的沈帅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要求回到海岛。
“骨干主动担当作为,带动更多官兵精武强能。”雷达站尹站长介绍,这几年,旅里组织比武竞赛,夺得主战专业第一名的都是站里的官兵。雷达站先后18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连续7年夺得旅群众性练兵比武总评第一名。
交谈间,警铃骤然响起。“发现不明空中目标!”归队后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的彭好奎,带领“一号班”迅速奔向战位。
奔向战位的这段路,彭好奎跑了29年。29年来,这位老兵就像一颗“钢钉”,牢牢铆在海岛上。
返程途中,一处修整过的路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那年8月,一批装备运抵海岛。因装备过重,运输车在一个转弯处压塌路面,车辆发生侧倾,情况危急。
“岛上没有吊装设备,只能依靠人力。”下士施赋毅清楚地记得,时任站长作动员时说的一番话:“干部骨干往前上,年轻同志靠后站。”炎炎烈日下,大家就地取材,把一块块石头搬进驾驶室平衡配重。石头重量不够,他们就爬到运输车上,最终解除了危险。
平时同甘共苦,战时生死与共。小岛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一茬茬官兵。“我们早已习惯把小岛当作‘家’,守岛就是守家园。”彭好奎说。
“英勇如浪架起警戒天网,坚硬如石制胜电磁疆场……”记者离开小岛时,官兵高唱自创的雷达站站歌前来送别。嘹亮的歌声,在蔚蓝的天空下回荡,飘得很远很远……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