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空军研究院某所探索科研项目全周期全流程对接部队管理模式

战场赋能科研 科研反哺战场

2025年02月03日08:16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编者按 习主席强调,要推进军事科研领域政策制度改革,形成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把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空军研究院某所探索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模式,科研全流程对接部队需求、对接作战需求,确保科研成果聚焦部队战斗力,有效提升了科研为战质效。

本报讯 张旭、赵永刚报道:“这一重要课题,需求源于练兵备战一线,研究、攻关、验收全流程与部队协作,最终成果也要应用于部队。”前不久,空军研究院某所一项重要课题迎来结题验收。与以往不同的是,验收形式并非坐在会议室内“看材料”,而是搬到某部训练场上“验实效”。这一幕的背后,是该所对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该所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创新成果难以在基层末端有效释能,有的与部队需求脱节,有的虽是部队所需,却因缺乏相关机制被“束之高阁”。反思症结,他们认识到,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与部队需求未能形成闭合回路,致使部分科研立项不科学、成果难落地。

“科研工作要以问题解决了没有、部队用上了没有、能力具备了没有为标准,以提升部队战斗力为导向。要把研战结合程度,作为衡量科研项目、检验创新成果的‘硬标尺’。”为充分提升科研为战效能,该所探索建立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模式,从科研立项、研究攻关、验收评价、成果应用等环节全程向战聚焦、跟踪问效,闭合式运行管理让实验室直通演兵场。

为确保课题内容聚焦部队战斗力,该所从立项源头把关入手,建立科研需求库,收集汇总首长机关关注、部队练兵备战急需的问题,坚决砍掉与备战打仗关联度不高的课题申请。

前不久,了解到部队对于某型装备能力提升的需求较为迫切,该所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团队赶赴练兵备战一线展开研究论证,充分调研该型装备当前作战能力,并以此作为研究“基线”,把该型装备拟提升能力指标作为研究“增量”,写进项目任务书。

“虽然这样的科研模式让科研人员压力倍增,但最终拿出的成果能够真正促进战斗力提高。”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创新成果有实效,在课题攻关阶段,他们推行“增量”科研模式,标明现有成果“基线”,设置“增量”预期目标,在每个考核节点都对“增量”实现情况进行评估。与此同时,他们积极与部队联合攻关,鼓励吸收部队官兵加入项目组,共同开展研究攻关和检验运用。

在课题结题验收阶段,该所邀请练兵备战一线官兵作为评审专家,鼓励他们“唱黑脸”“挑毛病”,将部队评价反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切实评出实用管用的创新成果。他们还将成果应用情况纳入管理考核范围,定期分析科研成果应用效能,列出“低效成果”问题清单,提出改进思路、解决时限并明确整改责任人。

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该所科研方向与作战方向相耦合、科研项目与备战任务相结合,形成了“战场赋能科研、科研反哺战场”的良性循环。据了解,他们前段时间结题的10余个科研项目,目前全部在基层部队“落地生根”。近年来,该所已有数十项创新成果应用到练兵备战一线。所领导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建立科研成果库,健全成果推送机制,加强长期跟踪问效,推动科研为战走深走实。

(责编:薄晨棣、王潇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