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新春佳节,记者来到河源哨所,感悟边防官兵的使命与热爱——

年轻的哨所年轻的兵

2025年02月03日08:17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新春佳节,晨曦初露,边关寂静安宁。

颠簸3个小时,记者随运送补给的车辆来到新疆军区某团河源边防连。

这是一个年轻的哨所。几年前,连队整建制进驻。因地处霍尔果斯河源头,故称“河源”。

年轻的哨所迎来年轻的官兵,让沉寂多年的“雪域秘境”热闹起来。

汽车摇摇晃晃穿行在雪山中,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二级上士、驾驶员宋天宝告诉记者,哨所刚建立时没有手机信号,官兵给家人打电话,只能先接通团里总机,再转接到家里。即便这样,大家打电话给家人也是报喜不报忧,都不约而同地说河源的“好”:冰雪世界、星河璀璨……

不知拐过多少道弯,一面绘在石壁上的鲜红国旗突然映入记者眼帘。说起这面特殊国旗的由来,连队干部桑榆告诉记者,哨所驻地常年大风不断,升起的国旗个把月就会被吹坏。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哨所必须有一面始终高高飘扬的国旗。”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官兵纷纷表示支持。

为此,他们在营区旁的山上垒起一面长方形石壁,并绘上五星红旗。从此,无论刮风下雨,连队官兵都能远远看到这抹鲜艳的“中国红”。

石壁上的国旗绘就那天,官兵在国旗底部的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一起憧憬未来。有的说,河源会有手机信号;有的说,连队会有图书室、健身房;还有的说,我们会种出蔬菜,让哨所的冬天也有绿色……

“班长说,拥有‘河源石’,相当于在边防拥有自己的姓名牌。即使以后退役返乡,也永远和哨所在一起。”新兵褚刘阳说。

年轻的哨所跟年轻的官兵一样,拥有无限可能。如今,哨所已接通手机信号,建起健身房、图书室,还有了前端视频监控、侦察无人机、雪地摩托车。

汽车在哨所前停下。大红灯笼、春联、彩带……哨所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记者环顾四周,阻燃岩棉保温板房与砖混房相依,玻璃长廊、菜窖、方舱库房等围成院落,远处的新营房已经破土动工。

寒风呼啸,记者快步走进活动室,仿佛走进春天。官兵正在组织体能训练,一旁的电子屏幕显示,室内温度22.4℃。

“哨所新加装了新型相变材料取暖设施,实现了‘光储充泵’一体化清洁供暖模式,恒温、环保。”桑榆告诉记者。

“有使命与热爱的地方,就会有燃烧的青春。”这句出自河源官兵的诗句,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战士冉斌忘不了初到河源的时光。为赶在大雪前完成建设任务,连队成立“党员先锋队”,官兵争分夺秒砌砖、架钢管、搬运建筑物资,从清晨干到深夜。冉斌入伍前曾在工地上干过,便主动请缨加入营区水泥地坪铺设工作。在他和战友的共同努力下,施工时间压缩一半,为大家在河源度过首个冬天争取了宝贵时间。冉斌说:“很幸运,我能为连队做点事。”

下士康启忘不了,一口气征服巡逻路上“老鹰嘴”时的激动心情。他学走路,在“老鹰嘴”的冰面上碎步慢挪,以防一不留神跌跟头;学穿衣,速干衣、毛衣、棉衣叠穿,不然很快就会浑身冻透;学呼吸,在寒风中要用嘴巴吸气,否则憋得难受。

列兵范鹏滨忘不了,那次生病,战友照顾他的情景:炊事班班长侯兆龙专门为他做了蒜苗炒蛋,中士阿不都拉·塔力甫江特地为他打了热乎乎的馕饼,班长不时到床边询问病情、提醒服药。

官兵忘不了,每顿饭前,军医郭刘帅站在饭堂门口,拿着分好的维生素片,监督大家吃下的场景。大家打趣道:“我们的生活就像维生素片,如果细品还能品出一丝甜意。”

……

年轻的官兵跟哨所一起加速成长,戍边的日子充满快乐与希望。该连去年的“成绩单”让记者眼前一亮: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15名官兵立功受奖……

“当自己的青春、奋斗与使命任务融为一体时,扎根河源,也是成就更好自己的过程。”连队官兵对这句话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遥远与咫尺、坚守与成长、团圆与思念……年轻的哨所见证年轻官兵的使命与热爱。他们像初升的朝阳,洋溢着青春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又像山壁上那抹鲜艳的“中国红”,耀眼灿烂。在遥远的边关,这群年轻官兵用热血豪情书写着最美的戍边篇章。(刘欣雨 张磊峰 李蕾)

(责编:薄晨棣、王潇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