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英国提升国防工业生产活力

2025年02月07日09:03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1月21日,英国在范堡罗举行的国际装甲车辆大会上展示第一辆本土制造的“拳狮犬”装甲车。

据外媒报道,2025年上半年,英国计划发布新版《国防工业战略》,旨在进一步明确自主性与成本、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凸显国防工业作为战略资产的重要价值,并推动国防工业重回发展正轨。

长期以来,英国高度重视国防工业发展,致力于构建较完备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英国国防工业出现发展不连贯、武器出口总额大幅下滑等态势。综合外媒相关报道,英国国防工业当前主要面临以下4个问题。

首先,发展思路存在分歧。工党政府倾向于强化与工业界合作,对国防工业发展加以引导和干预;联合政府和保守党政府则更多依赖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这种方式能够节省开支,弊端在于缺乏长期规划。随着近年来欧洲地缘安全局势持续紧张,英国国防工业因历届政府发展思路不统一而引发的问题逐渐显现,英国也愈发意识到“可持续的国防工业政策”的重要性。

其次,重视程度尚需提高。当前,英国国防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在与部队作战能力建设等项目争夺经费时往往处于下风。此外,英国目前“半全球部署姿态”和“全频谱作战能力”的军事力量建设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过于自负”,这导致国防预算捉襟见肘,进而限制了在国防工业领域的投入。

再次,带动效应显著减弱。1996年,英国国防工业可为英国提供约40万个工作岗位。到2023年,这一数字已降至约16.4万个。同时,英国的国防承包商也从“百家争鸣”逐渐演变为几家大企业“寡头垄断”。据统计,目前37%的英国军事采购来自BAE系统、空客、波音和通用动力等10家军工企业。受工作岗位减少和大企业垄断双重影响,英国国防工业对经济的贡献及自身创新活力均有所减退。

最后,采购模式颇具争议。英国目前的国防采购模式主要有4种:一是完整进口,即从他国进口完整武器系统,如从美国引进P-8反潜巡逻机;二是国际合作,即把多国研究力量和生产资源集中于某一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上,如参与“台风”战斗机项目;三是许可生产或合作生产,如参与“阿帕奇”直升机项目;四是自主生产,即在本土研发和生产武器装备,如英国海军核潜艇项目。总体来看,这些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主性与成本的矛盾:自主生产优势明显,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英国当前的国防预算难以承受;国际合作可能面临研发周期长、协调不畅等问题;许可生产则存在无法获取军事产品完整技术等情况,不仅维修保养受制于人,也难以实质性提升本土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英国正采取多项举措,以激发国防工业活力,突破发展瓶颈。

制定新战略,强调国防工业重要性。根据近期发布的《投资2035:英国的现代工业战略》报告,英国工党政府将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振兴工业作为增长核心。在国防工业领域,英国期望借助新版《国防工业战略》,结合安全和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通过投资驱动创新,加强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太空技术的军事化应用,推动武器装备出口。

寻求新商机,夯实产业基础。英国国防部高层表示,强大的国防工业是国家复兴的重要支撑。为此,英国将在多个地区增加国防部门就业机会。新版《国防工业战略》将着重展现国防工业投资的长期稳定性,注重吸引外资,动员国内私营部门共同解决问题。目前,多家大型军工企业已宣布增加对英国国防工业的投资。比如,BAE系统公司宣布2025年将为英国增加数千个工作岗位,并对技术研发进行大规模投资。作为欧洲最大的国防人工智能企业,德国赫尔辛公司也宣布未来5年向英国投资3.5亿英镑(约合4.3亿美元),用于推进新型无人机研制。

推动新合作,提升军工产品竞争力。外界评论称,英国“脱欧”后,武器出口总额呈下降趋势,全球市场份额大幅缩水,这对英国国防工业构成较大挑战。英国媒体认为,仅靠自主研发,在财力和时间上都不现实。当前最具性价比的方案是加强与盟友,尤其是欧洲盟友的合作,共同推进尖端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张冰)

(责编:陈羽、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