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集智解决行政区域交界处驻军官兵难题
打通篱笆墙 广开“拥军门”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子弟兵保家卫国不分地域,我们拥军不应‘画地为牢’,要打破行政区域这道‘无形之墙’。”近日,山东省德州市两会召开,推进解决行政区域交界处驻军官兵“三后”难题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市人大代表滕世雷介绍,近年来,他们在双拥工作中发现,一些位于山东和河北两省交界处的部队毗邻该市主城区,但部队驻地所属行政区域不归该市管辖,出现了拥军优质资源近在眼前,官兵却无法享受的尴尬情况。
据了解,某部驻地在河北省衡水市,距离衡水市主城区约60公里,距离河北省范围内的最近县城也有24公里,而距离德州市主城区只有10多公里。考虑到距离问题,在子女教育、家属就业、医疗保障、转业安置等方面,该部官兵更倾向于选择德州。然而,由于行政区域归属问题,该部官兵要想享受德州优待政策并不容易。
“办法总比困难多。”市人大代表周亮认为,德州市历来坚持“开门”拥军,对于行政区域交界处驻军官兵,应当进一步优化随军落户政策,放宽军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落户限制,让该部官兵、军属共享德州市驻军优待政策。
“要想知道官兵真正需要什么,就应当把自己摆在普通一兵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在推进解决行政区域交界处驻军官兵“三后”难题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郝爱军曾多次到部队调研,面对面了解官兵、家属需求,带头研究和制定解决方案。
郝爱军介绍,在军分区推动下,德州市目前已有5家重点医院为行政区域交界处驻军官兵及军属开辟绿色就医通道。此外,军分区还协调交通部门,开通连接部队和该市主城区重点商超、医院、学校等点位的公交专线,方便官兵及军属生活、通勤。
采访中,市政协委员徐洪鑫提到,德城区是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山东省首批全环境育人实验区,被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等部门联合评选为“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教育资源优良。近年来,他们打破地域限制,将行政区域交界处驻军官兵子女纳入义务教育优待范围。
“建议由部队驻地及相邻地区党委政府、军事机关共同搭建跨区域拥军合作平台。”市政协委员孙晓明提出,解决行政区域交界处驻军官兵“三后”难题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应当从区域拥军的制度机制层面入手,打通拥军优属链路上的“肠梗阻”,让官兵和军属享受更高质量的优抚待遇。(刘如才 于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