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试析智能化时代作战协同发展趋势

2025年04月01日08:59 |
小字号

引言

作战协同是现代战争中实现体系作战、释放整体效能、达成作战目标的关键要素。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军事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的赋能增效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深刻改变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的同时,也催生出一种新的作战协同模式——自主协同。当前,应科学把握新军事革命的机遇挑战,动态统筹好自主协同发展走向,从而推动作战方式加速转型升级。

向智能赋能自主协同蜕变

未来战争将是对抗双方采用“人+智能装备”展开的全方位对抗。受军事技术、系统平台、作战能力等限制,传统作战协同因为存在周期固化、容错率低等局限,已难以适应战机转瞬即逝的现代战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强力支撑下,作战协同的自主性、自动化水平将极大提升,智能赋能下的自主协同亦将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

广域泛在协同。近年来,通信技术、智能技术的深度发展,数据、算法、算力的积累叠加,促进了人、机、物、能的互联聚合,将军事物联网延伸扩展至态势感知、指挥控制、信火打击、后装保障等诸多领域,在促进作战能力迭代升级的同时,也为现代作战协同提供了更多选项。可以预见,军事物联网将在未来战场大放异彩,不仅是支撑作战行动的关键性基础设施,也是维系作战协同的关节枢纽。以此为依托,将催生出力量广域分散、组织模块构成、行动高度协同的泛在式作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控自主。

人机深度协同。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军队凭借无人机优势构建起强大战场优势,某种程度也宣告“机器人战争”登场。未来战争,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舰等无人作战力量,正加速从后台支援保障走向一线作战前台,开始担当战场“主角”。较之传统作战协同,有人无人智能协同呈现出作战指挥“去中心化”、作战过程“去分工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前沿与后方模糊化等特点,更加强调人机协同、算法取胜。尤其是近年来,智能无人集群异军突起,开始强烈冲击现代战场。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应统筹运用集群编队算法、队形控制算法以及复杂场景优化算法等,推动无人与有人组网通信、智能协同,促进情报链、指挥链、机动链、打击链和保障链一体运转,加快生成精确制敌综合作战能力。

数智驱动协同。逐层递进指挥下的传统作战协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多维度快节奏。未来战争,智能为要,数据为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实现了对海量战场数据的存储、分析、融合和运用,从而使得指挥控制更加科学、作战协同更加高效。借助强大的资源整合、计算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快速融合战场情报、实时感知战场态势、高效制订协同计划、瞬时评估威胁等级,将预测作战行动、解剖典型场景、布势作战力量和配置作战资源一体统筹,从而全面提升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方面的综合质效,推动作战协同革命性变革。

向多域联动自主协同演进

未来战争,参战力量复杂多元、武器装备高低搭配、作战方法混合运用,呈现作战指挥智能动态分散、作战力量智联广域部署、作战任务智配动态区分等鲜明特征。可以预见,多域联动自主协同将成为作战协同的重要构成。

体系自重塑协同。未来战争多域战场空间虚实结合、多样军事行动交互作用,约束与协作随机转化,只有采取工程化、系统化的组织模式,才能适应庞杂的多域协同需要。这种协同模式,其实质是要形成体系自重塑协同的广域全息支撑架构。具体来看,就是更加突出体系作战理念,从整体上破解组织体系构建、制度机制设立、协同规则制订等现实矛盾;更加注重体系融合效应,从广域上实现作战单元超视距作战、跨域协同作战;更加强调高效灵活指挥,从诸维度细化指挥关系、厘清指挥权责;更加关注数据精准驱动,从各层级整合网络系统平台,建立侦控打评保任务动态优化网。这种协同模式一旦形成,无疑能够针对作战环境、作战对手和作战任务等,研判预测典型对抗态势场景,动态选择行动协同链路,一体规划各领域作战行动。

战术自适应协同。近年来的局部战争冲突一再表明,由于作战数据信息向战术层共享应用延伸,作战协同的复杂性系统性呈指数级跃升。只有实现作战数据信息的高效处理、融合共享,才能保证作战用户间自适应、自主化协同。这种协同模式,更加注重科学规划、创新手段,形成全维覆盖的通用战场态势图,支持广域分散部署的各级各类用户间按级、越级、跨域共享协作,实现指挥要素、作战单元共同感知战场态势,确保在统一的战略意图、战役指导、协同计划框架内自同步作战。这种协同模式,更加强调纵向贯通战略、战役、战术,横向融汇陆海空天电,在探测、预警、监视等方面提供强力信息共享服务,依托信息介质推动战役级联合向战术级联合延伸。这种协同模式,更加突出指挥运行、力量运用等的标准化运行,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作战指挥层级衔接、跨域联动、要素交互、态势共享,实现指挥系统、武器平台、传感器间的智能化协同,落地落实以快制慢制胜关键。

优势智互补协同。未来战争,太空、网络等领域作战行动深度融入传统战场空间,要求对作战全局实施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规划设计。只有搞清各作战域优势互补关联、投入成效比重,进而梳理出跨领域协同的运行关系,才能弥合领域作战缝隙,实现多维战场优势互补。从本质上看,这也是战争效益观的集中反映。从另一视角来看,一场战争,当战场局部优势不明显或暗藏危机时,通过在其他领域取得局部优势予以弥补并达成综合优势,同样可以实现整体制胜目的。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这一点将体现得更为突出也更为复杂,要求针对军事、政治、舆论、法理、心理、外交等领域综合施策,相互借力充分释放最大作战效能;要求传统力量、新质力量密切配合,依托网络信息体系打造一体化作战体系,通过优势协同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

向动态耦合自主协同变迁

人工智能时代,伴随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的深度变革,作战行动更加强调打散传统力量编组、打通传统平台功能、打破传统攻防界限,通过动态耦合自主协同实现对作战行动的全时动态可控。

动态聚点协同。未来战争敌我对抗更加激烈、战场态势更为多变,以往那种静态粗放、按部就班的协同方式将难以适应。必须对作战的关键节点给予高度关注,在紧盯整体态势、锚定作战任务、聚焦作战目标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把握战机,依据预定的协同规则,敏捷变换协同对象、灵活调整协同策略、自主协商协同行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基于关键作战节点的协同方式,尤为强调作战力量跨越结构壁垒、有机聚合作战效能,通过协同组织的弹性结构,自耦合自主化消解矛盾冲突、弥合作战缝隙,促进作战体系合力精准释放。

动态调控协同。未来战争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作战进程往往难以按照预定作战计划推进,作战行动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无形中,这也要求我们突破传统作战思维,紧盯战场态势变化对作战进程实施即时灵活自主协同。这种协同方式,通过实时评估战场态势变化、敌方目标毁伤程度、作战行动规模效益等,从而在力量投送、火力支援、综合保障等方面实现快速指控、精准协同,始终把握战场主动权。这种协同方式,要求依托智能辅助先进手段,快速切分作战阶段,预测作战行动持续时间,研判作战力量整体布势,计算作战行动资源分配,据此精准控制决策周期和作战节奏,精准协调部队行动和作战进程,确保能够有效应对作战中的各种随机性、不确定性。

动态响应协同。未来战争作战机理变化莫测,非对称作战、混合博弈、体系涌现等的深层作用,使得预定作战方案计划在执行中必然遇到各类突发情况。为此,针对突发情况动态协同是解决上述矛盾问题的有效策略。这种协同方式,更加强调依据不同情况动态调整协同行动。当局部战场或局部行动出现突发情况,对作战全局影响不大且时间充裕时,作战体系自动响应,部分调整作战部署和作战行动,确保实现预期作战目标。当战场出现多个急缓并存情况且部分影响战场态势时,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动态即时协调作战行动,推动战局向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当战局整体发展出现多个重大意外情况或出现未曾预想的变化时,按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的原则展开协同,快速生成新的协同处置措施,有效应对战场各类突发情况。(吴思亮、贾春杰、侯永红)

来源:解放军报

(责编:王潇潇、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