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练兵打仗应强化动态思维

2025年04月05日09:36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所谓动态思维,顾名思义就是非固定、非规则思维。相对于静态思维,它更注重灵动性、多变性和创新性,是快速适应形势、及时预见变化、有效破解困局的一种思维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讲,静态思维看到的是现状、更关乎眼下,动态思维看到的是演变、更关乎未来。世间万事万物尤其是战争无时不在快速变动之中,战局的流转及时空的切换就如同“拔足再濯,已非前水”;当我们刚看清当面的对抗态势开始进行筹划对策时,形势又立马发生新的变化。面对这种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指挥员是固守静态思维还是充分激活动态思维,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走势甚至胜负。

春秋时期有个“楚人渡河”的故事,恐怕就是一种典型的静态思维表现:楚军谋划渡河去偷袭宋国,特意提前测量河水的深度,不料之后河水突然大涨,夜间渡河的楚军不知所变,依然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河,致使大量兵马惊慌失措而落水,最终损失惨重。如果说这一事例讲的是人与自然打交道,那么下一个人与人对抗的事例,则更显得动态思维可贵。1942年9月的北非阿拉曼战场上,英军在实施代号为“轻盈”的反攻战役之前,让工兵在灌木稀少的旷野中修筑几个野战炮兵团阵地,并进行了必要的伪装。德军经过侦察得知这是些假阵地,不再注意它们。然而,在反攻开始时,从这些假阵地上突然喷出猛烈的“火舌”,打得德军猝不及防。原来,英军趁对方不注意,已经将假目标悄悄换上了真家伙。

正所谓“任何事都没有它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战争永远与你的心理预期唱反调”,置身于复杂多变、异常残酷的作战对抗中,若以静态思维看待战场的波谲云诡、风云变幻,必将受到战争的无情惩罚。我们常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其实很多时候,战场胜负的分野就孕育于常势的动态变换之中,在常人看不到的地方,恰恰蕴含着决定战争走势的关键因子,潜伏着各种难以名状的玄机。尤其是当今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其日新月异的战场质变超乎许多人的意料,巨大的科技威力颠覆不少人的认知,对此如果依然按照传统战争思维来应对,以为“万变不离其宗”,想着“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在未来战场上制定的方案就可能是过时的方案,拿出的战法一定是效果不彰的战法。

战争看起来是行动的胜利,但首先是思维的胜利。应对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迫切需要我们的思维“动”起来、理念“新”起来。一方面,应加强知识更新。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掌握知识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他思维的边界、思想的境界。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唯有不停顿地学习,保持对知识的更新迭代,才能跟上战争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强训练实践。训练实践是检验思维状态、激发思维活力的沃土,训练强度越大、险度越高,就越能把思维张力逼到极致。要切实加大训练难度强度,加大训练“含智量”“含新量”,有意识地布设各种危局、僵局、残局,逼着指挥员动脑筋、想办法。人的思维都有偷懒和安于现状的习惯,采取措施让思维活跃于战场、洞见于诡道、争先于对手,将是制胜未来战场的管用之策。

(责编:黄子娟、王珂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