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第八十三集团军某旅步兵二营一连引导官兵“打一仗、进一步”——

“锦囊盒”里智慧多

2025年04月11日08:55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春日夜晚,第83集团军某旅步兵二营一连七班班长江世强利用熄灯号响前的一段时间奋笔疾书,桌面摊开的A4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是他对于前段时间一次训练的经验总结。

那是一次协同进攻训练,由于江世强在火力引导环节未能明确指示方位,前来支援的战机迟迟没有发现目标,最终导致任务失败。

“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光学引导设备效能下降,要做好备用方案……”写下最后一句总结,他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

见状,笔者不禁有些好奇:“所有训练结束后都要写总结吗?这是领导要求的?”

“那倒没有。只是我觉得这次失败经历对大家有所启发,所以写下来与战友分享。”江世强介绍,这是连队不少官兵的习惯,而推动这种习惯形成的,正是连长黄靖雄。

“刚开始是他自己写,后来我们对照学习他写的总结,少走了很多弯路,就开始学着写,写完交给他把关。”江世强告诉笔者,现在黄靖雄手里有上百份总结,都放在连部里。

第二天,笔者来到连部,一进门,果然看见办公桌上放着4个盒子,上面分别贴着写有“训练”“政工”“管理”“后勤”字样的标签。得知笔者的来意,黄靖雄笑着说,这些总结记录着大家的成败得失,是连队的“锦囊盒”。

去年初,黄靖雄来到该连担任连长,也把自己喜欢总结经验的习惯带了过来,在他眼里,写总结就像体能训练后的拉伸活动一样重要。

一次,该连开展车载射击课目训练,虽然尝试了多种训练方法,但成绩始终徘徊不前。为此,他们邀请特战教员前来指导,结合连队实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这才突破训练瓶颈。全员考核合格那天,黄靖雄立即将这一阶段的训练心得整理了出来。

“没想到,这份总结在一年后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靖雄介绍,当时连队新增机载射击课目,在讨论如何开展训练时,他找出这份总结研读,顿时豁然开朗。他带领干部骨干优化训练方案,完善组训方法,仅用半个月,连队官兵全部通过该课目考核。

这次经历让该连官兵切实尝到了总结经验的甜头。此后,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拿起笔,效仿黄靖雄写总结。这些总结,同样在工作训练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一次,集团军组织比武,一级上士郑智明凭借过硬素质顺利通过层层选拔,代表连队出战。临行前,黄靖雄递给他一份总结。

这份总结是此前参加比武的四班班长高杰写的。在那次比武中,面对带有实战对抗背景的连贯作业,高杰一时很难适应,最终铩羽而归。

比武结束后,高杰十分沮丧。黄靖雄没有对他进行责备,而是安慰道:“不走出去,就不知道山外有山。失败的教训也是收获,只要认真总结汲取经验,用于训练提高,就不虚此行。”连长的话让高杰重振信心,于是写下了这份总结。

“没有‘开始’号令,只要人员到位,就直接进入情况”“课目中穿插课目,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最终结果”……将高杰的“经验之谈”牢记心中,郑智明在比武场上奋勇拼搏,最终获得第二名。

如今在该连,撰写工作训练总结已蔚然成风——大家都说连部藏着“锦囊妙计”,都以自己撰写的总结能被选入“锦囊盒”为荣。随着总结越来越多,入选“锦囊盒”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打开盒子,笔者数了数,这里一共存放了126份总结,其中43份是黄靖雄写的。他告诉笔者,这些总结不仅记录了连队的历史,也在无形中助力官兵成长。

“打一仗,就要进一步。”这是笔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相信这些凝结着官兵智慧和心血的总结,能不断为该连的全面建设注入生机活力。(胡瑞智、魏启航、徐君强)

(责编:彭晓玲、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